中医怎么治疗小儿食积

作者: 中医爱好者 分类: 临床医案 发布时间: 2014-09-03 19:41

什么是小儿食积呢?
小儿食积,又叫积滞,指小儿伤于乳、食,停聚于中上腹部,积而不化,滞而不行,最后导致的一种胃肠疾患。主要特征就是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打饱嗝,吐酸水,大便溏薄或秘结。这个病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不过因为夏秋季节暑热多湿,消化功能不强,所以发病率略高。各年龄组的小儿均可发病,但又以婴幼儿更为多见。

在中医临床上,小儿食积常分为伤乳和伤食两类。伤乳多指还在吃奶的婴儿,因哺乳不节,食乳过量,或乳液变质,冷热不调,造成停积脾胃,壅而不化,形成乳积。伤食多为年龄较大的儿童,因为饥饱无度,喂养不当,或者过度食用肥甘厚味及寒凉食物,或食入不易消化的柿子、黑枣、豆类食物,都可能造成食物停积在脾胃中,最后形成食积。

该病还常在感冒、泄泻、疳证中合并出现。小儿食积治疗后一般可痊愈,也有少数患儿食积日久,迁延失治,脾胃功能严重受损,气血生化不足,导致营养和生长发育障碍,形体日渐羸瘦,可转化成疳证。

妈咪们不要把小儿食积与厌食和疳证弄混淆哦,小郎中带你看看它们的区别在哪~
厌食:指小儿长期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病证,常伴有面色萎黄,形体消瘦。与食积的区别在于,没有腹部胀满,大便酸臭,打饱嗝,吐酸水等症状。

疳证:是由于喂养不当,积滞日久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功能受损,气血耗伤而形成的慢性病证。以精神萎靡,形体消瘦,面黄发枯,腹胀或凹陷,青筋暴露,饮食异常(厌食,嗜食或异食)为特征。疳证的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5岁以下小儿多见。起病缓慢,病程缠绵,迁延不愈,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严重者可导致阴液耗竭,阳气亡脱,从而危及生命。

不同原因导致的小儿积食都应该怎么治疗呢?
乳食内积型
临床表现:伤于乳者,则不思乳食,打饱嗝觉有酸馊味或呕吐乳片,烦躁多啼,腹满胀痛,大便酸臭或夹有乳块;伤于食者,则呕吐酸馊食物残渣,脘腹胀痛拒按,哭闹不宁,不思饮食,大便臭秽,小便短赤或如淘米水,或伴有低热,手足心热,舌红苔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治法:消乳化食,和中导滞。
【代表方剂】消乳丸(茯苓、陈皮、香附、谷芽、麦芽、神曲、砂仁;用于乳积);保和丸(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用于食积)。
【推荐中成药】化积口服液、保和丸、大山楂丸。

积滞化热型
临床表现:脘腹胀满,胸胁不舒,面黄恶食,手足心热或午后身热或时寒时热,面部潮红,烦躁易怒,夜寐不安,汗多,口苦口干,大便臭秽,或时有溏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指纹紫滞。
治法:消积导滞,清热化湿。
【代表方剂】枳实导滞丸(枳实、大黄、黄芩、黄连、六神曲、白术、茯苓、泽泻;用于中焦积滞实证);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栀子、黄芩、通草、泽泻、车前子、柴胡、当归、生地、生甘草;用于肝胆湿热证)。
【推荐中成药】小儿化食口服液、清热化滞颗粒、枳实导滞丸、龙胆泻肝丸。

脾虚夹滞型
临床表现: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困倦乏力,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呕吐酸馊乳食,大便溏薄酸臭,时夹有乳片或不消化食物残渣,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滑,指纹淡滞。
治法:健脾助运,消食化滞。
【代表方剂】健脾丸(人参、白术、陈皮、麦芽、山楂、枳实、神曲)。
【推荐中成药】健儿消食口服液、香砂六君丸、小儿香橘丸。

妈咪们当然不想宝宝遭受疾病的痛苦,所以,为了自己的宝宝,要注意平日的调养哦。

1. 合理喂养,乳食宜定时定量,不宜过饱过饥,应该挑选易于消化且富有营养的食物,暴饮暴食、偏食挑食、过食肥甘厚味、生冷瓜果及妄加滋补;
2. 根据小儿生长发育需求,按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一种到多种的循序渐进原则来添加辅食,不可骤然过多添加,也不可到期而不给添加;
3. 对于乳食内积型和积滞化热型的,平时可以多吃新鲜水果、时令蔬菜、粗纤维食物,如豆制品、黑木耳、小米、大麦、扁豆、黄瓜等,水果可选鸭梨、香蕉、猕猴桃等;
4. 如果已经患有食积,就需要暂时控制饮食,给予药物或针灸治疗,待疾病消除后,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5. 捏脊:患儿取俯卧位,术者站立于患儿左侧,双手拇指抵住腰骶部附近脊柱两侧皮肤,食、中二指指腹与拇指相对合力将皮肤捏起,做翻转和捻捏递送动作,同时双手不断向头侧方向缓缓移动,自下而上提捏皮肤至大椎穴旁。其中第3遍起,每向前移动3次,双手垂直用力将皮肤向上抻拉抖动一下,以皮下椎节有响声为度,即“三捏一提法”,共行5~8遍。然后用双手拇指指腹按于脊柱两旁的膀胱经各腧穴自上而下按揉3遍。最后沿脊柱上下轻轻行擦法10~15次。
6. 摩腹:对于食积兼有大便干燥的小儿,可用全掌腹面或四指腹面轻贴腹部,以肚脐为中心,作顺时针方向环形运动,每次100~200次,具有健脾和胃、化食通便的作用。而如果是脾虚夹滞表现为大便溏薄的,则以逆时针方向操作。

推荐给食积的小孩三种外用药物
1. 玄明粉3克,胡椒粉0.5克,均研细末拌匀,放于脐中,外盖纱布,并以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乳食内积的患儿。
2. 酒糟100克,入锅内炒热,装入2个袋子,交替放于腹部热熨,每次持续2~3小时,日1次。适用于脾虚夹有积滞的患儿。
3. 炒大黄30克,芒硝20克,研粗末。混和装入布袋,外敷患儿脐腹部。用于食积腹胀、腹痛便秘的患儿。

验方
1. 鸡内金30克,放瓦片上焙黄,研为细末,每日1~2克,每天2~3次,开水冲服。适用于乳食内积。
2. 麦芽30克,鸡内金30克。上药炒后研粉,每次取3~5克,拌白糖适量,开水送服,每日3次。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见食积不消、脘腹胀满、呕吐泄泻、不思饮食等症。

注:上述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最后老规矩,向妈咪们推荐几款药膳哦~
化积茶
原料:山楂15克,麦芽10克,莱菔子8克,大黄2克,茶叶2克。
做法:全放置杯中,沸水冲泡,每日1剂,随时饮用。功能消食化积,适用于小儿食积、消化不良症。

党参红枣橘皮粥
原料:党参20克,陈皮15克,红枣6枚,粳米15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党参、陈皮、红枣(掰开)加水500毫升,武火煮沸,调小火煮20分钟,去滓,将粳米放入,再次煮沸,调小火15分钟,起锅。而后放入适量白糖,即可使用。适用于小儿脾虚为主,兼有食积。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免费学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