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盗汗的认识和治疗调理
中医对盗汗很早就有认识,《黄帝内经》中称之为寝汗。寝是指睡觉,寝汗就是在入睡时人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出汗。到了汉代,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形象地用盗汗来命名人们在睡梦中出汗这种病症。这以后,大家沿用至今,盗汗也差不多成了个妇孺皆知的名词。中医认为,盗汗总的病机在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根据不同的病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阴虚火旺,表现为两颧色红,舌红少苔,口渴,脉细弱。我碰到过这样一个病人,他只要闭眼入睡,就会大汗淋漓,而汗出了人会惊醒,醒了之后汗液又霎时收敛,一夜之间总要这样反反复复地好几次。严重时,冬天可以使被褥沾湿,夏天汗液可以在床板上印出一个囫囵的人影来。他自述说,从早到晚他都有明显的烘热感,心情也很烦躁,口干舌燥,喝起凉水来没个完。有这样的症状,大部分可以采用滋阴降火的方法,如“当归六黄汤”治疗。中成药里面,知柏地黄丸、坤宝丸、大补阴丸等也可以吃。还有一个叫更年安胶囊,本是用来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但是具有滋阴潜阳、除烦安神的功效,有些年纪轻的,用了也能出效果。
第二类属于邪热郁蒸。这些病人的盗汗,汗液浓度特别大,时间稍一长,汗液能够把白衬衣染成黄军装。病人表现为嘴巴苦,舌苔黄,小便黄,脉象弦数。治疗上重在清肝泄热、化湿和营。病的起因,不一定是体虚劳累,而是不注意饮食,或者说是营养太好引起的。大概是1999年,有一个病人,长得白白胖胖,几个月以来,天天晚上盗汗,汗多得小布衫都湿透。听人家说是身体大亏的表现,他吓得要死,中医西医看了好几个,药也吃了一大篓,就是没有用。我仔细看了,见他面部有痤疮,口舌有糜烂,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他是个不大不小的官,手中有权,求他的人很多。我笑着说,你这病哪里是身体亏呀,是营养太好,吃多了撑的。他的病显然是属肝胆湿热,应酬多呀,酒宴上遍陈膏粱厚味,这些都是助热蕴湿的东西,天天吃,内热熏蒸,阴阳失和,身体怎么受得了?肝胆湿热就要清热利湿,我就给他开了个“龙胆泻肝汤”化裁,吃了不到半个月,病情就大有好转。
还有一类人也盗汗,但不能算是有病的表现。例如手术后的病人、产妇、人工流产后的女人,由于短时间里失血过多造成体虚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最后导致毛孔开合失常,汗液外泄。这些都是前面病伤的正常结果,不能说是得了盗汗的毛病。但是,如果盗汗时伴有乏力、咳嗽、胸痛、发烧、咯血等症状,那么一定要尽快上医院,因为很可能是患肺结核了。
有盗汗病史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一定要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不然吃再多的药也是白搭。杭州某丝织厂的厂长就是这个问题,本来我对他辨证下药,记得开的是朱砂安神丸,吃了很有效。但是后来他们工厂改制,工作忙,精神压力大,操劳过度,盗汗又反复发作了,人吃煞苦头,当然也不必提了。
盗汗病人,饮食方面也要注意。如属阴虚、血热、阴虚火旺的病人,不要碰辛辣食物,切勿饮酒,多吃一些育阴清热的新鲜蔬菜,使汗腺的分泌功能恢复正常。不懂医的,切不可自以为是,认为盗汗就一定是体虚,乱吃补品。前段时间,来了个大学老师,女的,五十几岁,她说自己盗汗,每天都要换几次内衣,烦躁易怒、头晕耳鸣、嘴巴干燥、大便干结这些症状都有,但我仔细给她看了,发现她的燥热是一阵一阵的,脸色特别红,一直红到耳根。仔细问了才明白,原来她的子女很孝顺,知道妈妈盗汗,就买各种各样的保健品给她吃,她也不管,买什么吃什么,结果盗汗不但没有治好,反而越吃越厉害了。
盗汗病人,心态一定要好。按我们中医的说法,心火亢盛,迫津外溢,则为盗汗。情志不好的人,容易导致气机失畅。气滞则血瘀,血瘀则生热,盗汗病人必定是内热过旺的人。去年有个病人,是彭埠人,女的,三十几岁。彭埠现在经济很发达,不少人生意做得很大。但是男人一有钱就容易变坏,这个病人的丈夫也是这一路的,钱已经赚到几百万,不知道该怎么花,就在外面踏花路。老婆管不住,只好在家里生闷气。生闷气你是在惩罚他吗?不是的,你是在惩罚你自己!结果时间一长,她就胸胁胀痛,月经失调,常常发低烧,天天夜里盗汗就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当时我给她开的是舒肝利气、清热活血的方子,同时还陪她说了许多话,做心理疏导工作。年纪轻轻的,有什么想不开的?东边日出西边雨,何必硬生生地要在这一棵树上吊死?药吃了,话也听了,一段时间之后,盗汗也就好了。
除了我以上所说,调节一下卧室的温度与湿度,居住环境稍微偏凉一点,对盗汗病人也很有好处。还有,盗汗病人的被褥、铺板、睡衣等,都应该经常拆洗、晾晒,保持干燥,平常要多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不然的话,盗汗的老症未去,褥疮之类的新病又找来了。我上面说的都是常规性的知识,如果碰到病人的面色、神志和出汗量有特别异常的,就要及时上医院看医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