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颜正华治疗咳嗽经验
辨证:痰湿阻肺,肝胃失和。
治法:理气化痰,和胃通腑。
方药:荆芥穗6g,桔梗6g,陈皮10g,杏仁10g,大贝母10g,全瓜蒌30g,决明子30g,香附10g,神曲12g,生麦谷芽各12g,炒枳壳10g,佛手6g,益母草15g,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09年2月21日。药后情绪改善,仍喜食,纳多,咳嗽,胸闷气短,痰多色灰黄,鼻塞涕黄,咽痒痛,左胁下压痛,大便调,小便黄,舌尖红,脉细滑。
方药:荆芥穗6g,金银花15g,黄芩10g,鱼腥草(后下)30g,桔梗6g,生甘草5g,杏仁10g,大贝母10g,瓜蒌皮12g,陈皮10g,郁金12g,枳壳10g,款冬花10g,竹茹6g。14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2009年3月14日。咳嗽痰多,色白易咳,易怒,咽痒,大便时溏,舌尖红苔薄白,脉细滑。
方药:荆芥6g,鱼腥草(后下)30g,桔梗6g,生甘草6g,款冬花10g,百部10g,白前10g,陈皮10g,茯苓30g,生薏苡仁30g,香附10g,益母草20g。14剂,水煎服,日1 剂。
四诊:2009年3月28 日。咳嗽胸闷减轻,咽痒红,二便调。末次月经:3月26日。舌红苔薄白,脉细滑。上方去香附、益母草。待月经完,加大贝母10g,金银花12g,连翘 10g。继服10剂,诸症均释。
按:本案患者平素喜食,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运失健,致痰湿内生,上渍于肺,则咳嗽痰多。痰阻气机,胃失和降,故见胃胀、反酸、打嗝、口腔有异味等。颜老抓住病机之关键,选用桔梗、陈皮、杏仁、大贝母、全瓜蒌以理气化痰。加少许荆芥穗以疏散外邪。针对患者易急躁,又正值经期,故在方中加用佛手、香附、益母草以理气活血调经。用神曲、生麦谷芽、炒枳壳以消食和胃,决明子一药专为便干而设。二诊时患者仍咳嗽,但为黄痰,提示已化热,且出现鼻塞涕黄,咽痒痛,故在一诊处方的基础上加用金银花、黄芩、鱼腥草、竹茹以疏散、清热,加用款冬花以增强止咳化痰之力。随后在三诊、四诊中根据病情变化,灵活加减药物,最终使疾病痊愈。
辨证:风热袭肺,痰热内蕴。
治法:疏风清热,化痰止咳。
方药:荆芥6g,金银花12g,连翘10g,杏仁10g,浙贝母10g,生甘草5g,百部10g,白前10g,郁金12g,鱼腥草(后下)30g。4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1998年7月25日。服药4剂后,咳嗽等诸症平息。效不更方,在前方的基础上略施调整。
方药:荆芥5g,金银花12g,连翘10g,杏仁10g,浙贝母10g,桔梗5g,生甘草5g,陈皮6g,黄芩10g。7剂,水煎服,日1剂。
随访知,继服7剂,病痊愈,半年咳嗽未见复发。
按:颜正华教授认为,本案患者虽咳嗽3个月余,然发热、恶寒之症犹在,说明表邪尚未祛除,仍在肺卫作祟,故施以疏风清热、化痰止咳之法,以止嗽散合银翘散加减施治。方中百部为君,味苦,均入肺经,性温而不热,润而不寒,对于新久咳嗽均可使用。桔梗味苦辛,善于开宣肺气,白前味辛甘,长于降气化痰;杏仁亦为降气止咳之佳品。三者协同,宣降相成,为臣药,以增强君药止咳化痰之力。荆芥辛而微温,疏风解表,以除在表之余邪,为佐药。甘草既有利咽止咳之功,又有调和诸药之能,为佐使之品。颜正华教授详知本案患者有牙龈肿痛、痰黄、舌红、苔黄等热象,故而施以金银花、连翘、鱼腥草、大贝母清热化痰。纵观三诊处方,升降兼备,清散同施,于看似简凡配伍之间,尽显颜正华教授用药之精妙。
辨证:痰浊阻肺,脾肾两虚。
治法:止咳化痰,补脾益气,强筋健骨。
方药:杏仁10g,薏苡仁30g,大贝母10g,化橘红10g,百部10g,白前10g,生甘草5g,炒枳壳10g,炒白术12g,茯苓30g,黄芩6g,枇杷叶(去毛)10g,桑枝10g,桑寄生15g,川断15g。14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2008年10月18日。药后诸症减轻,效不更方,继服14剂。
三诊:2008年12月6日。现大便成形,每日1次。仍有咳嗽,但痰量减少。于半个月前又感冒,咽红,鼻干,低热,自汗出,舌暗红,苔薄白。
方药:金银花12g,连翘10g,桔梗6g,生甘草5g,大贝母10g,化橘红10g,百部10g,白前10g,制僵蚕10g,炒枳壳10g,炒白术12g,茯苓30g,黄芩6g,生薏苡仁30g,竹茹10g。7剂,水煎服,日1剂。
患者服药后随访,感冒痊愈,其他症状亦明显改善。
按:脾为肺之母,患者咳嗽痰多20年,肺病日久,累及母脏,出现乏力、大便不成形等脾虚之象,久病必穷及肾,肾主骨,则见腰酸背痛、足跟痛等症。
故本案辨为痰浊阻肺,脾肾两虚。颜振华教授综合病情全面考虑,选用了三组药物:用杏仁、大贝母、化橘红、百部、白前、生甘草、枇杷叶止咳化痰;用生甘草、炒枳壳、炒白术、茯苓、薏苡仁理气健脾,其中茯苓、薏苡仁兼能利湿以减少痰湿的生成;用桑枝、桑寄生、川断补肾强骨,通络止痛。药证相合,诸症减轻。二诊时,针对感冒,用金银花、连翘、制僵蚕以散风,解毒,如此随证灵活选药,终使宿疾得以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