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治小儿厌食症体会

作者: 佚名 分类: 临床医案 发布时间: 2024-07-25 11:14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孩子对事物非常感兴趣,食欲非常好,能够很顺利的用餐。而另外有些孩子对吃饭没有兴趣,即使丰盛的美食摆在面前也不感兴趣,这种情况就是厌食。如果厌食持续时间较长,就会影响小儿身高、体重的正常增长,称为厌食症。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胃为水谷之海,胃气盛则受纳如意,脾气旺则运枢自如,脾胃协调则清气得升,浊气得降,水谷精微输布五脏六腑,诸多病因损伤脾胃,枢机不利,百疾顿生。小儿脏腑娇嫩,尤以“脾常不足”为著,因此调理中焦脾胃即可消除疾病。程玉聪老师在本文中分享了他在临床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经验。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病证,尤其在现今食品种类多样、儿童营养丰富的情况下,愈来愈多的儿童遭受厌食的痛苦。而长期厌食,可导致患儿抗病能力下降,易患反复感冒,或影响生长发育等一系列疾病,对儿童生长发育有着较大影响。余儿科临床行医多年,在治疗小儿厌食症方面,疗效尚可,积攒了些许经验,现廖述如下,盼与众同道交流切磋。

什么是小儿厌食症?

小儿厌食症以较长时间食欲不振,食量减少,见食不贪,甚则拒食为其临床特点,是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严重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增多,父母溺爱,对孩子喂养方法不科学,孩子偏食和喜吃零食等不良习惯,使此症逐年增多,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

小儿厌食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

由于小儿体禀稚阴稚阳,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六腑皆不足,尤以“脾常不足”为著,故喂养不当,乳食失调,损伤脾胃,致使脾失健运,胃不思纳,为小儿厌食的主要病因病机。笔者认为,患儿厌食多本虚标实,故根据其临床表现,治疗多从消食助运、益气健脾进行分期论治,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症状再行加减论治。

根据多年经验,总结两种基础方,分别为:

  • 消食和胃方法:半夏、陈皮、茯苓、白芍、鸡内金、生山楂、莱菔子、连翘、生麦芽;
  • 益气健脾方:太子参、陈皮、茯苓、青皮、鸡内金、焦三仙、炒白术、山药、炙甘草。

根据不同证候加减,以健脾助运贯穿始终。

小儿伤食的表现

《万氏家藏育婴秘诀·伤食证治》言:“小儿之病,伤食最多。故乳食停留中焦不化而成病者,必发热恶食,或噫气作酸,或恶闻食臭,或欲吐不吐,或吐出酸气,或气短痞闷,或腹痛啼哭。此皆伤食也”。

笔者临证注重询问饮食情况,有无暴饮、暴食等饮食不规律,有无嗜食生冷、难消化之物等饮食偏嗜,有无伤乳伤食史,临床表现除不思乳食外,有无脘腹胀满、嗳吐酸腐、大便酸臭、溏泄,或便秘等乳食停聚,积而不消,气滞不行之症。

乳食停滞的治疗

《幼幼集成·伤食证治》谓:“乳食停滞,中焦不化而成病者⋯⋯便宜损之,损之者,谓姑之勿与食也,使其自运。经谓伤之轻者,损谷则愈矣;损之不减,则用胃苓汤以调之;调之不减,则用保和丸以导之,导之不去,则攻下之”。

笔者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主运化,胃主收纳,疾病初有伤食积滞,一味健脾补虚则有甘厚壅中之虞,更妨碍脾运,故需先消除积滞利于脾胃自愈,恢复胃收纳之功,待积滞消除后,再予以健脾以助运,或消中稍补,去积不伤正,处处顾护脾胃为要。方选消食和胃方,用药选法半夏、陈皮行气化滞和胃健脾,茯苓健脾和中,山楂、麦芽、莱菔子、鸡内金消食化滞和胃,另生山楂、生麦芽合白芍兼活血散瘀之功,莱菔子行气导滞,炒白术健脾和胃,方佐连翘清热散结。全方消食导滞,行气和胃,消不伤正,行气不破气,用药温正平和,共奏消食和胃之效。

脾胃气虚弱的治疗

《诸病源候论·脾胃诸病·脾胃气虚弱不能饮食候》:“脾者脏也,胃者腑也,脾胃二气相为表里,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盛饮食者也。脾气磨而消之,则能食。今脾胃二气俱虚弱,故不能饮食也”。

笔者认为,水谷之海得清洁,胃之受盛之功能得恢复,欲收纳则需先清空。胃之容器的功能康健,则脾之助运才有坚强的后盾。脾主运化,脾之健运,胃之喜,二者相辅相成,故消食健胃后宜积极助脾健运。方选益气健脾方,用药选用太子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补气健脾,陈皮、青皮行气化积,鸡内金、焦三仙消食健脾和胃,山药平补益气健脾,或酌情加当归健脾活血。全方以补为主,健中寓消,不生滞碍运,脾健胃和则纳运正常,疾病向愈。

脘腹胀满者,酌加木香、厚朴;舌苔白腻湿重者,加佩兰、藿香;大便偏干,加枳实;大便偏稀,加炒薏苡仁;烦躁易怒,郁郁少欢,嗳气者,加柴胡、钩藤;面黄肌瘦,肌肤干燥、手足心热、舌红少津,加玉竹、石斛,口渴烦躁,加天花粉、芦根;汗出较多者,酌加牡蛎、麻黄根、浮小麦。

日常起居的注意事项

在诊疗疾病过程中,注重对家长的饮食喂养方面指导,提倡婴儿时期母乳喂养,及时、合理添加辅食,1岁左右及时断母乳,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乳贵有时,食贵有节”,饮食定时适量,荤素搭配,不强迫进食,饭前勿食糖果饮料,少食肥甘厚味、生冷坚硬等不易消化食物,鼓励多食蔬菜及粗粮。

家长则应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使孩子饮食起居按时、有度,纠正恣食膏粱厚味、饮冷甜食、偏食零食、妄加滋补的不良习惯。根据不同年龄给予富含营养,易于消化,品种多样的食品。营造和谐、轻松的进餐环境,不要急于求成,让孩子轻松接受喜欢的食物,家长要做表率,对于孩子不喜欢的食物,家长切忌做出厌恶该食物的表现。

另外,合理搭配营养,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进餐间隔时间不能太短,以增进进食的快感。出现食欲不振症状时,要及时查明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对病后胃气刚刚恢复者,要逐渐增加饮食,切勿暴饮暴食而致脾胃复伤。综上,要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食方式和习惯,从而预防和避免小儿厌食症的发生,保证小儿健康成长。

验案举隅

患儿某,男,1岁8个月,2014年5月9日初诊。以厌恶进食,食量减少5月余为主诉就诊。患儿5月前患感冒愈后出现食量减少,不喜进食,甚厌恶进食,时有烦躁哭闹,脾气较急,大便干,约2日一行。查体:面色暗黄,体质量10kg,身高78cm,咽部检查(-),心肺无异常,腹部检查无异常。舌红苔黄厚,指纹稍紫。中医诊断:厌食。治宜:消食和胃,健脾助运。选方:消食和胃方加钩藤10g,芦根10g。服7剂后大便较多,日1行,纳食较前略有增加。又予健脾和胃方加黄芪10g,当归10g,服7剂而愈,纳食恢复正常,脸色转红润,随访1个月未见复发。

小儿厌食为儿科脾胃疾患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医病机关键为本虚标实。本证由于素体脾虚,加之病后喂养失当,致脾虚夹滞而食欲不振,纳食较少发为厌食。治疗应先予消导积滞,消食和胃,待胃之收纳之功恢复后再予以补脾益气结合助运。此患儿厌恶饮食、食量减少,病程大于1个月,有病后过食病史,排除其他系统性疾病引起的厌食后可确诊。方予消食和胃方消食和胃导滞,加钩藤平肝抑木,芦根清热除烦生津。胃中积滞消除后,予以健脾和胃方健脾益气助运恢复脾之运化水谷之功,加黄芪益气健脾,当归活血通络,脾强胃健,则疾病向愈。另外,指导家长给予患儿正确的喂养方法,提供愉悦的用餐氛围,则患儿脾运健,胃纳佳,升降平和,则厌食自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免费学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