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

作者: 中医爱好者 分类: 中医百科 发布时间: 2024-11-16 13:17

据《神仙传》等古籍记载,汉武帝刘彻在一次游历嵩山时,遇到了一位仙风道骨的九嶷山仙人。这位仙人告诉汉武帝,嵩山山顶的石头上生长着一种名为石菖蒲的草,此草一寸九节,服用后可以长生不老。汉武帝听后大为惊奇,虽然仙人随后消失无踪,但汉武帝深信不疑,认为仙人特意来告知他这一仙草的秘密。这一故事虽然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但却流传甚广,使得石菖蒲在民间被赋予了延年益寿的神秘功效。

石菖蒲:“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

一、植物学特性

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别名菖蒲、昌本、昌阳、尧韭、水剑草等,是天南星科、菖蒲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特别适宜生长于山涧浅水石上,以及溪流旁的岩石缝中。石菖蒲的根茎粗壮,横卧矿质土壤中,外皮黄褐色,节间长,具多数须根,植株因而成丛生状。叶全缘,排成二列,肉穗花序,花梗绿色,佛焰苞叶状。其花果期在2月至6月之间,花白色,成熟果序长7-8厘米,直径可达1厘米。

石菖蒲:“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

石菖蒲:“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

石菖蒲:“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

石菖蒲:“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

石菖蒲:“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

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人认为石菖蒲和九节菖蒲为同一药材,其实不然。

石菖蒲,在古代文献中确实亦称为“九节菖蒲”,如《名医别录》云:菖蒲“一寸九节者良” 。在古代直到近代相当长的时间里,石菖蒲和九节菖蒲是指同一药材。

1963 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九节菖蒲为毛茛科植物1977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九节菖蒲为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根茎;1990 年版《中国药典》已不再收载九节菖蒲,但市面上仍有销售。

石菖蒲:“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石菖蒲

石菖蒲:“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

▲九节菖蒲

二、药用价值及用法用量

石菖蒲的药用价值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被列为上品中药。石菖蒲的根茎入药,具有味微辛、苦,性微温,归心、胃、肝、脾经的特性。其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开窍醒神:石菖蒲气味芳香,具有开窍醒神、化痰祛湿的作用。对于因痰湿蒙蔽清窍导致的神志不清、耳聋、目昏等症状有显著疗效。

  • 化湿开胃:石菖蒲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提高胃肠健康水平,对湿阻中焦、脘腹痞满、胀闷疼痛等症状有良好疗效。

  • 宁神益智:石菖蒲能够抑制中枢神经,起到镇静安神的效果,有助于缓解失眠、健忘、耳鸣等问题。

  • 多用途治疗:石菖蒲还广泛用于治疗癫痫、神经性疾病、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多种病症,具有理气、活血、散风、祛湿的作用。

石菖蒲的用法用量因病症和个体差异而异,但一般而言,煎汤内服用量在3g-9g之间,新鲜石菖蒲使用时需要加倍使用。外用时,可以煎水洗或研末调敷。需要注意的是,石菖蒲全株有毒,尤以根茎的毒性最大,口服用量过多的话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幻觉。因此,在使用石菖蒲时,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应用。

三、食用价值

石菖蒲在食用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但因其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食用时需谨慎。一般来说,石菖蒲可以用于泡茶或炖汤,但用量一定要严格控制。例如,在春季和秋季,可以用石菖蒲、茉莉、绿茶泡水喝,能够缓解咽部不适,预防咳嗽。若是感觉喉咙有痰咳不出来,可以连续喝几口石菖蒲茉莉茶,有助于化痰、稀释痰液、理气化湿。

然而,由于石菖蒲的毒性,不建议将其作为日常食材大量食用。对于有特殊需求的人群,如需要在食疗中加入石菖蒲,也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四、其他价值

除了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外,石菖蒲还具有丰富的其他价值:

  • 观赏价值:石菖蒲叶丛翠绿,端庄秀丽,香气怡人,很适合水景岸边及水体绿化,是现代园林绿化中常用的水生植物。同时,它也备受盆栽爱好者的喜爱,常常作为观赏植物养殖在书房或庭院中。

  • 文化价值:石菖蒲在古代文人眼中是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它和兰花、水仙、菊花并称“花草四雅”。古代文人常常将它当成盆栽养殖在书房,有“文人之草”的美誉。此外,在端午节插菖蒲以避秽是一种深具文化内涵的传统习俗,它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 经济价值:随着石菖蒲药用价值的不断挖掘和市场需求的增加,石菖蒲的栽培和加工也成为了一项具有潜力的经济产业。许多地区开始规模化种植石菖蒲,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免费学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