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术(zhú):燥湿健脾,可化一身湿气
苍术,《本经》但言“术”而未有苍、白之分。陶弘景指出术有白术、赤术两种,赤术即是苍术,至《证类本草》始有苍术之名。
一、植物学特性
苍术又名赤术、山精、仙术、山蓟,属于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苍术的叶片较宽,卵形或长卵形,一般羽状5深裂,茎上部叶35羽状浅裂或不裂,叶缘有不规则的刺状锯齿,通常无叶柄。头状花序稍宽,总苞片56层,花期7-8月,果期8-9月。
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甘肃、陕西、河南、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四川、湖南、湖北等省区,野生或栽培于山坡草地、林下、灌丛、岩石缝隙中。根据生长地域的不同,苍术主要分为两大类:北苍术和南苍术。
北苍术:主产于内蒙古、山西、辽宁等地。其根茎多呈疙瘩块状或结节状圆柱形,常弯曲并具短分枝,表面黑棕色,质轻、疏松,断面散有小的黄棕色油室。
南苍术:主产于江苏、湖北、河南等地,以产于江苏茅山一带者质量最佳,故名茅苍术。其根茎形态与北苍术相似,但质地更为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
二、药用价值
苍术是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撞去须根,即可入药。
【性味归经】: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功效。其苦温燥湿以祛湿浊,辛香健脾以和脾胃,对于湿阻中焦、脾失健运而致脘腹胀闷、呕恶食少、吐泻乏力、舌苔白腻等症尤为适宜。
【主治】
用于湿滞中焦证。本品善燥脾湿,对湿胜中焦,脾失健运而致脘腹胀闷,呕恶食少,吐泻乏力,舌苔白腻等症,最为适宜。常与厚朴、陈皮等配伍,如平胃散;若湿热、湿温证,则配清热药同用,以化湿清热;若痰饮或湿溢水肿等证,亦可用之。
用于风湿痹证。因其辛散苦燥,长于祛湿,痹证湿胜者尤宜,常配独活、秦艽等同用;若湿热痹痛,配石膏,知母等,加白虎加苍术汤,亦常与黄柏合用,即二妙散,更可用于湿热瘘辟、下部湿浊带下、湿疮、湿疹等。
用于外感风寒挟湿之表证。若风寒湿邪袭表,而致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等,本品能发汗解表、胜湿,多与白芷、细辛等同用,如《局方》神术散。
此外,本品尚能明目,用于夜盲症及眼目昏涩。可单用,或与羊肝、猪肝蒸煮同食。
用法用量:苍术内服,煎服,常用量为5~10g。具体用量需根据病情和医嘱调整。
注意事项:阴虚内热的人群、气虚多汗者忌用苍术。同时,在用药期间应避免抽烟、喝酒和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自行用药也需谨慎,应遵医嘱使用。
现代应用:现代研究表明,苍术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其挥发油成分对多种细菌和病毒有显著的杀灭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空气消毒和疫情防控中。例如,在非典防控期间,北大深圳医院就采用了“苍术烟熏空气消毒”技术,取得了显著效果。
三、其他价值
除了药用价值外,苍术还具有其他多种价值。
生态价值:苍术作为一种野生植物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为昆虫、鸟类等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同时也有助于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经济价值:苍术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随着中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苍术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通过人工种植和合理开发,可以为当地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文化价值:苍术在中医药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种中药材,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在民间,人们常常用苍术来辟邪驱瘟、祈福保平安。这种文化传统不仅丰富了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也体现了人们对健康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