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韦,在山崖上采药
以前的老电影儿里,只要一出现采药人的身影,多半儿是腰里系着一条结实的粗绳子,悬在半空中,手里拿把药镐,去采那生长在悬崖边儿上药材的老汉形象。那老汉多半儿长得鹤发童颜。而采到的药材呢?多半儿是灵芝啦,石斛啦,这些个珍贵的药材。
果真采药非得吊到悬崖边上,腰里还得系上一根儿大粗绳子吗?哈哈,这样的情景,在采药人那里有是有,但绝不是经常能见到的,因为大多数药材,都不是长在悬崖上边的。在我小时候,几乎每个暑假都跟着我的师傅在山里跑,认药材,采药材,也见过很多采药的山民,有年轻的,但更多是上了年纪的,虽不是鹤发童颜,但一般也都是皮肤黝黑、腿脚利索的老人,可人家一般都在山沟儿里、山梁上转悠啊。闲扯的时候也曾傻乎乎地问过人家:“您上那悬崖上采过药吗?”所得到的回答一多半儿都是先摇摇头,然后告诉你,那悬崖上不去人;但如果你不死心,还死皮赖脸地追问:“那您不会拿绳子系在腰上下去采呀?”那就别怪人家冲你“翻白眼儿”啦!师傅见了当然是疼爱地告诉我:在咱们北方的悬崖上呀,第一,这里冷得很;第二,土壤贫瘠得很;第三,风也大得很。长得都是些荆条、鼠李之类的柴火,即便是有药材生长,一般也不会比其他生境里长得好,冒着生命危险去采可划不来,采药是生产劳动,可不是拍电影儿闹着玩儿啊。但有一样儿,流水、背阴的山沟儿里,两边儿的石头崖壁上,还是有药材的。下山的时候,我带你去!
果然,下山的时候走到一处东西向的流水沟儿前,蓝灰色的岩石挡住了阳光,因为地处林下,又有泉水的滋润,石壁上湿润润的,风化的地方,都长着蕨类和苔藓。师傅说,小子,你看见没有,在那第三级“台阶儿”上,长着药材呢!哪儿呢?我问。来,我给你举上去,你看见草就抓一把,一边儿说,一边把我的屁股托在他宽厚的肩膀上,一下给我举到了岩壁上,手刚好够到那“第三级台阶”,胡乱抓了一把被放了下来。
张开手掌一看呀,原来是一把没有花儿,没有茎,只有叶儿的“怪草”,这草生长得非常整齐,一簇簇的,其地上部分就是一根长长的叶柄,上面顶着一片宝剑形状的长叶子而已。师傅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这么低等,好像是蕨类植物才会长这样儿。他欣慰地说,没错儿,它就是一种蕨类,叫石韦,也叫石皮、牛皮茶,是水龙骨科的植物。石韦是学名儿,韦就是皮子的意思,它长得像皮子;而石皮、牛皮茶也是说它长得像皮子。我问,哪儿长得像皮子呀。师傅说,你翻过来看叶子的背面儿。
原来,这石韦叶子的背面呈浅棕色,覆盖着一层坚实的短毛,摸上去好似皮革的毛里儿。古人把鞣制过的皮子称作“韦”,难怪如此呢。石韦既不开花,也不结果,仅靠叶子背面生长的孢子繁殖。在空气潮湿的时候,它把叶片舒展开来,尽情享受阳光和雨露;干旱时,就把叶子卷起来呼呼大睡,直到雨露的再次降临。
后来,只要经过背阴儿、有溪水的山沟沟儿,我就往悬崖峭壁上看,还真找到不少药材呢,不仅有石韦,还有粉背蕨、卷柏、牛耳草等。后来我又发现,长在峭壁上的石韦也不是一种,其中一种的叶子呈椭圆形,叶柄较长;而另一种的叶子呈条带状,但它们的生活习性都差不多,喜欢潮湿的石灰岩崖壁,并且在干旱的时候卷起叶子休眠。我采集了这两种石韦的标本,回来对照文献图录后发现,原来,圆叶长柄的叫有柄石韦,条带状叶子的叫北京石韦,都是中药石韦的原植物。
石韦,用于中药,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这本书是对东汉以前我国中药学发展的总结。也就是说,早在汉朝以前,中国人便发现了石韦的药用价值,并作为利尿药使用,直到今天,石韦及其制剂仍然是中医临床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而且开发出了诸如复方石韦片、复方石韦胶囊等中成药。在中医临床上,石韦经常与车前子、木通、滑石等同用,以达到利尿通淋的功效。此外,此草还有凉血、止血的功效,因此小便不利兼有血尿的人,用它是再适合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