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留神就粘了一裤子的鬼针草

作者: 中医爱好者 分类: 药材方剂 发布时间: 2015-11-03 08:25

北京的南长河,其实是条“御河”,为什么呢?原来,自元代起,皇上就喜欢在这条河上泛起龙舟,从大都城逆流而上,到城西的郊外去放松心情,这种游玩儿的方式经过明代,在清代达到鼎盛,不管是乾隆爷还是西太后,都爱走这条水路去逛清漪园(后来改叫颐和园了)。前几年,整条河岸都修上了汉白玉栏杆,还有游船的码头,而原先河岸两边的那些野趣儿啊,也就没有了。我就是在这条河边儿上长大的。小的时候,河岸边儿还保持着原始的样子,长满了茂盛的灌木与荒草,那里是刀郎、蚂蚱和油葫芦这些好玩儿草虫儿的栖息地。当然,也是鬼针草们扎窝的地界儿。我记得,每每拿着粘唧鸟儿(蝉)的胶杆儿、扑麻楞(蜻蜓)的捕虫网或逮油葫芦的笼子打岸坡儿草丛里钻出来的第一件事,不是别的,就是把扎在裤裆、裤脚子、鞋面甚至鞋带上的鬼针草种子一个一个地摘去。

鬼针草,是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它的种子犹如它的名字一样,又细又直,活像根儿没有鼻儿的绣花针,然而就在这根“针”的顶端,竟直立起三四根带着倒刺儿的短毛。你可别小看这几根短毛儿,它们可以在你不知不觉的时候,就牢牢地抓住一切它能勾得住的毛皮和织物,并且很不容易去除。这东西,光用手胡噜是胡噜不掉的,必须捏住了,一根儿一根儿地往下摘,如果扎得多了,就跟刺猬似的,那可是要摘上好一阵子的呢。可不许恼,你要理解人家鬼针草妈妈的良苦用心,她只是想让你把它的孩子们带到远方去扎根而已。因此,我总选在土地上摘那让人无可奈何的种子,默念着,下来吧,下来就有土啦,下来就能开枝散叶喽。

不留神就粘了一裤子的鬼针草

在北方,鬼针草是田间、路边、山脚、河岸处极其常见的野草,如果肥力足、雨水好的话,能长到三尺多高。从小小的、黄色的头状花序你就可以看出,它属菊科,是野菊花的本家亲戚,它广布于欧亚大陆及北美洲的广大地区。在我国,它还是民间的传统草药。说它是草药,是因为在中药房里,是很少有卖鬼针草的,倒是村民百姓有个小病小伤的,总爱采上两把应应急。最容易辨识它的时候是在夏末秋初季节,在植株的顶端,长出一簇类似古代兵器样的矛簇,那就是它未成熟的果穗,而采药,恰恰要趁这个季节,既能保证其有效成分含量的最大化,又便于采集。采集时,从根部割断,洗净、阴干、趁鲜切成寸段并晒干,即为成品。

说它是草药,其实,唐代药典《本草拾遗》已经将其正式收录为药材,可它偏偏就像个怀才不遇的倒霉蛋儿,尽管人们早就知道它的神奇药效,但正儿八经的大夫却很少用它,正式一些的医经药典中也难觅它的踪影,好在博闻多识的李时珍大夫算是个慧眼识珠的,在他的巨著《本草纲目》里,为其写了四五行文字,这对它来说,已经是莫大的慰藉了。这四五行文字说了些什么呢?大概的意思是,鬼针草味苦而无毒,且药性平和,把它捣烂,挤出的汁液内服,渣滓外敷,可以治疗蜘蛛、蛇蝎等的咬伤,这里,除了治蛇伤的作用比较逊色外,治疗其他毒虫咬伤的作用还是得到了现代临床认可的。因此,常去山间的驴友一定注意哟!遇到毒虫危害时,可应急!

此外,关于鬼针草的论述还散在于各地的民间中药典籍中,这其中以福建地区的记载为多,如《福建中医药》、《福建民间草药》、《泉州本草》、《闽东本草》中都有记述,搜录了民间用它治疗跌打损伤、急性肾炎、气性坏疽、疟疾等病的验方儿。倒是植物学的权威著作 《中国植物志》把它的功效说了个透:“为我国民间常用草药,有清热解毒、散瘀活血的功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急性阑尾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胃肠炎、风湿关节疼痛、疟疾,外用治疮疖、毒蛇咬伤、跌打肿痛。”这说明,我国的植物分类工作,历来重视博物与格物的观念,在重视植物科学分类的同时,对它所承载的中医学文化也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免费学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