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治疗老胃病的千古名方
何为老胃病,说句最通俗的话,就是看不好的胃病,因为能看好的胃病,就成不了老胃病了。比如,现代医学常见的胃部疾病名称慢性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反流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幽门螺杆菌)等等。
现代人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变,食物的丰富,再加上各种烹饪手法的变化,大大刺激着人的味蕾,再加上工作与生活的压力,从而使人们追求各种味觉的食物,不管热的,凉的,麻的,辣的,都一股脑的塞进胃里,让脾胃来运化。比如,一边吃着麻辣火锅,一边喝着冰镇啤酒,一会儿热,一会冷,脾胃又怎么能受得了呢?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你是用护胃的热药还是使用泻炎的凉药,服下去都会遇到抵触,甚至产生更严重的胃病。所以平时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胃不好吃点热的养胃,如羊肉汤等,但很多人吃了后,胃更加难受,燥得慌,甚至胃酸反得更多;胃有火喝点凉茶,可以降火,结果喝了降火药后,肚子痛甚至出现拉肚子的情况。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吃得太多太杂而引起的。特别是我们在进食的时候各种相反的食物一起吃进肚子,这就造成了脾胃受伤时,既有寒,又有热,因此不管你用哪种药物,都无法治好患者的胃病。
今天小编介绍的一个千古名方,就能治疗这种有寒有热,脾胃同时受着寒热打击的治疗药物——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
由半夏15克,黄芩、干姜、人参(党参)、炙甘草各9克,黄连3克、大枣4枚共同组成。
其配伍特点是: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它首先解决的是寒热不调的问题,治法就是一边散寒,一边清热。
用干姜来散寒,用黄芩、黄连来清热。干姜大辛大热,它能把脾胃暖起来,能把寒气散掉。黄芩、黄连这两味药味道不好,非常的苦,苦能降,不光能降火,还能降气。干姜的药性是往上走的,黄芩、黄连的药性是往下走的,一升一降,脾胃的气机就斡旋起来了。
接着张仲景又用了半夏来消痞散结,该方名为半夏泻心汤,所以,半夏肯定是整个方子中最重要的一味药,也是无可替代的一味药。半夏可以把胃里面的这个痞块化掉,痰和气像拧麻花一样拧在一起了,半夏一去,快速的让它俩分开,分开以后再把痰湿往下降,从胃一直降到大肠,以大便的形式排出去。最后再用点人参、大枣、炙甘草来把受伤的脾胃补回来。这一步解决的是虚实交结的问题。又因本证中虚失运,故用人参、炙甘草、大枣为佐药,甘温益气,健脾补中。炙甘草又能调和诸药,兼为使药。七药合用,使寒去热清,气机得畅,升降复常,诸证自愈。
整个方子有寒,有热,有攻,有补,寒热虚实都考虑到了,真可谓精妙绝伦!
放到今天来看,半夏泻心汤特别适合那些胃里面寒热错综复杂的人,这样的人吃凉的不舒服,吃热的也不舒服。这就是寒热胃,虽然有寒,但是用热药,燥得慌;虽然有热,但是用凉药,拉肚子。这个时候,就得寒热并用,半夏泻心汤就是最佳调养方。
那么半夏泻心汤具体治疗那些胃病呢?
其实就是上面提到的慢性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反流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幽门螺杆菌)。那种老感觉胃里胀胀的,虽然胀,但是摸上去不会像石头那样发硬,而是软软的,同时又伴随着呕吐、打嗝、反流等很多上逆的症状,而现代医疗诊断为胃炎的那部分人。此外还有反流性胃炎,这种情况病人是比较痛苦的,不吃,饿得慌,吃了以后,食物又下不去,连同胃里的酸水一起往上泛,从食道到咽喉都火辣辣的,像火烧一样。半夏泻心汤可以说是反流性胃炎的克星,它里面的半夏,黄芩,黄连,这三味药都有降逆的作用,一到体内,所有上逆的,上泛的,浊气也好,浊物也罢就都乖乖往下走。另外半夏泻心汤还是幽门螺杆菌的专方专药。当然,张仲景在创立此方的时候,并没有幽门螺杆菌一说,幽门螺杆菌是现代西医的病名,西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方法就是杀菌。中医不讲细菌,也不讲病毒,中医认为,人体内之所以会有这些东西,是因为有适合它生存的环境,你看凡是阴暗潮湿的地方都容易滋生细菌。幽门螺杆菌特别喜欢在寒热错综复杂并且伴随着痰湿的胃里生存。半夏泻心汤把脾胃的大环境一改变,这些细菌就失去了赖以滋生的土壤。
其实半夏泻心汤治疗的就是脾胃堵塞,中医里称“心下痞”,
心下指的是脾胃,痞是不通的意思,为什么不通,因为有东西堵在那里,引起的这个呕吐、腹泻、反酸、消化不良等等一系列症状,只要把这个痞块拿掉,把不通的疏通开来,其他症状就全部消解了。
那么,这个“痞”是怎么来的呢?实际上就是寒热不调,虚实交结的产物,就是说胃里面既有寒又有热,脾胃同时受着寒热双重打击,那么,总有一天,它会被伤害的遍体鳞伤,不堪重负,出现虚损的症状,虚久了以后,气机升降失常,清气不往上升,浊气不往下降,清浊之气纠缠在一起。脾胃虚弱还会产生大量的痰湿,这就是有实邪了,有气又有痰,痰气在腹部堆积,心下痞就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