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五味之利弊
《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所谓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而五味各有其独特的性质和治疗价值。
辛辣的药,擅长于行走,发散。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吃麻辣诱惑,常常会见到一两位,一边疯狂的吃,一边不住的擦拭头上身上涌出的汗水。这就是辛味发散的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苦味的药,擅长于清泻,我们平时上火吃的牛黄解毒丸一类的药,一个比一个苦,就是明证。
甜味药擅长补益。回忆下我们去看望大病之后身体虚弱的朋友,都会带去哪些礼物呢?不论苹果橘子,还是糕点美食,几乎都是甜味的,因为甜味善于补益。
酸味药擅长于收敛。不小心吃到一枚酸酸的橘子,你会作出怎样的反应呢?通常是深深的吸一口气。实际上这就是酸味令气机收敛的一种表现。
咸味药擅长于软坚。冰块坚硬,得盐则化;便结坚满,得咸则泻。在定位上,咸味药往往有入肾的特点。有些药原本不咸,医生为了让他入肾中疗病,还可以通过盐炒的方法来实现,比如黄柏。
当我们利用五味来治疗各种病症时,必须将一点谨记在心。凡物有偏,有偏则有用,有偏则有弊。五味除了可以为我们提供上述的治疗作用以外,各自又都存在着一些弊端,不可不知。
辛味能发散行走,但发散行走的同时就很容易带来对气血的损耗。所以气血不足的人,如果需要用辛味药来发散,就需要酌情减量,以免对气血损耗太过而伤正。
苦味药能清热,但是清热的同时也容易造成对胃气、阳气的损伤。所以平素脾胃不好,阳气不足的人,如果必须清热,就需要慎用苦寒,可以部分的用甘寒药来代替。
甜味药可以补益,但是补益就很容易造成壅滞,平素体质肝郁气滞,或者湿热较盛的人,就必须注意。
酸味可以收敛,但如果外感病邪气还有停留时,用酸味就很容易把邪气留在体内,中医谓之“敛邪”。
咸味药可以软坚散结,但也最伤阴血,试想现在正口渴的一个人,再让他喝上两口酱油,他的反应一般都不会是很情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