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心的生理特性

作者: 中医爱好者 分类: 中医入门 发布时间: 2014-11-28 05:08

心脏的生理特性。所谓特性是指事物它独有的性质。那么心脏的生理特性是指心脏本身以区别于其他(脏腑)的属性。

一、叫心为阳脏而主阳气。中医学认为,心主君火,在中医学里面,人体的阳气又称之为燥火,分为君和相。心是君火,与心相对,还有相火,比如,肝肾等,它是相火。关于相火,后面还要继续学习。君在中国的文化当中至高无上的,因此称心为君主之官,类比为君主之官,它有至高无上的作用。在人体的阳气的火,君火是最重要的,这里面旨在说明心对生命的主宰作用,它有主宰全身的作用,所以古时候用一个比喻,比喻心脏这个特性,说心为火脏,烛照万物,心这个火就如同蜡烛点燃发光能够光照万物一样。它的意义在于我们在心有病的时候,一、除了调整它本身之外,更重要的知道心有病对其他脏腑所带来的危害;二、在治疗实践当中,处方用药当中注意保护心的阳气。虽然也强调心也是阴阳的统一体,而更重要地强调心的君火——阳气的重要作用,就这个意义说,心脏对全身的阳气具有主宰作用,与相火是相比较而言的。二、心与夏季相通应。这又讲心与四时阴阳,它们之间的关系,因为心和夏同属于五行中的火系统,两者气化相通。就这个意义讲,它回答的问题,它的内涵表现了中医所说的那个心脏,与环境的同一性,就季节而言,与夏季相通应。至于说这个原理,运用这个原理在临床治疗指导作用,将来同学们一旦到高年级学习五运六气的时候,会进一步加深心与夏季的气化相通,在此仅能知道心的生理特性为阳脏而主阳气,并不排斥阳气仅仅为心所主。前面我曾经讲过一句话,说肾阳为一身诸阳之本,为什么不说肾阳有主宰作用呢?而这里面强调心为阳脏主阳气呢?因为中医的理论决定了是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尽管肾阳为一身诸阳之本,但是呢,那么心是至高无上的。这就是中国的文化。所以在这里强调心主阳气,为人身的君火,应该能够正确地来理解这个判断,它是在什么条件下提出这个判断的?这样的话,我们就能正确地理解这个心为阳脏而主阳气,心主阳气,心为君火,对全身生命活动来说,有烛照万物的作用,那么,无非讲主宰作用。

第二点的生理特性,旨在说明人体与环境的统一性,拿出来心系统和环境哪一个相通应呢?气化相通呢?和夏季相通应,无论从生理、病理,到辨证、治疗,都时刻注意一点,我们前面强调,治疗疾病既要整体调节,又要注意个体化,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这个特性就告诉我们,一旦心脏有病,它的病理变化,乃至它的生理变化,要和夏的气候相通应,就是与火具有相同性。那么在治疗的时候要充分考这样一个特性,它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将来学习五运六气的时候会进一步来加深理解。

中医学,我们这个现行的中医基础理论的阴阳(教材)把心包络不作为一个脏来处理。尽管经络学说认为心包络是个脏,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五脏,而不是六脏,所以中医基础理论把心包络作为心的附属,简单地作以介绍。那么什么是心包络呢?一句话,指心脏外面的包膜。这句话是用现代语言对《说文》对心包络描写的表述。在《释文》和《说文》已经对心包络说得非常清楚了,就是讲的心脏外面的一个包膜。它有什么作用呢?一、它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在汉字里面也说得很清楚,咱们中医学,中医理论在汉字释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代心受邪”。那为什么说心有病必须由心包代之呢?这也是中国的文化传统所决定的。既然承认前提,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在五脏系统是至高无上的,在社会学上,天子,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神圣不可侵犯,用类比的方法,把心的作用,在生命过程的作用类比,如同人类社会,社会结构,中国的社会结构,传统社会结构那个皇帝天子的作用,由此推理,心也不能直接受邪。大家知道,传统的王朝,皇帝外面有卫兵,那么皇帝是不能够直接受到侵犯的。那第一道攻序受到侵犯就是卫兵。那么用此类比,心脏本身不能直接受邪,由谁代呢?那么形容心包络类似皇帝的卫兵,它有保护心脏的作用,所以要想受邪,那必须由心包络代替。基于这样一种思想,提出来代心受邪这样一个理论。代心受邪的概念将来同学们在学习温病学的时候会进一步学习。那么心包所反映出来的病理变化就是心、神的病理变化。但是由于这样一种思想,我们阐述它的发病过程的时候,中医讲就是代心受邪,强调心包络的作用。理解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一、它保护心脏;二、代心受邪。这是文化所决定的。

下面我们做一个简表,同学们通过这个简表,掌握它的,主要掌握它的生理功能。那么这些生理功能,一旦异常以后会出现哪些病理变化?这个病理意义只作阅读、了解,这里面描述的术语都要在以后的学习中陆续地具体接触,这仅仅作为一个了解。比如这心主血脉的功能,一是行血,二是生血。那么什么是行血?就是心脏推动血液在脉内运行。做什么?输送营养物质到全身,这种作用、功能出现异常的时候,一、可以使血液不通,那么足以出现血液亏损。血液亏损,比如出现的症状,面白无华,脉细无力。同学们知道,这个心血功能失调以后,可以出现,血液运行无力。心的阳气是运行血的动力,那么心的功能低下出现血运无力,血运无力,脉细无力,输送的血液减少,它输送给身体各个部分的营养物质就会减少,那么表现为,外表上可以出现面白无华。那么行血的功能异常,如果运行速度慢,脉管内的(血液)不能够畅行无阻,血液有淤滞,那么血液运行通道也受阻,中医称之为血瘀。生血功能失调,它不能够生血,心的生血是水谷精微经心化赤而为血,它的机制将在血液生成当中进一步讲,心脏生血功能不足,也会导致血液的亏损。通过这个表掌握它的生理功能,那么了解在这种生理功能一旦发生异常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样的病理结果。在现阶段无须背它的病理结果,将来在病机学还要进一步讲心的行血功能在什么条件下出现什么病理变化。同理,我们掌握心主神志的功能的时候,一、记住它有任物作用,二、是主宰作用。了解心主神志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当中的作用,了解心主神志说、脑主神志说、五脏藏神说,它们各自的内涵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关系,明确心主神志说、五脏藏神说,特别是心主神志说与脑主神明说是中医理论当中一个重大研究课题,也可以说,当前我们在理论上碰到一个困惑,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中医学术界,乃至于中国的思想文化界,特别是哲学界,和我们各种学科交汇到一起,共同努力来探讨如何处理心主神明(和)脑主神明,才能够做到我们现在有超前意识的学者,有创新意识的学者提出的变心主神明为脑主神明。变心主神明为脑主神明以后,中医一旦建立起脑主神明说,就和现代脑科学相符,就是和现代科学对人的神志活动的认识完全符合,这个过程需要一个艰苦的过程,也需要大家来共同参与。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免费学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