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肺的生理功能
上一节我们讲了心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我们接下来讲肺,讲肺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肺的生理功能,一叫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由于它具有这样的作用,中医称之为肺为气之本,这也是一个原理,我们今天看它这个判断,表达一个原理,肺为气之本。
第一,讲肺主呼吸之气。首先讲一讲呼吸的含义和调节。中医怎么样定义呼吸?中医学怎样来认识呼吸过程的调节?换句话说,中医对呼吸的生理过程,它的调节机制是什么?呼吸是指机体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的交换过程,呼吸是一个动态的术语,是一个过程,是机体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调节机制是什么呢?在中医藏象学(说)里面,五脏都参与调节,其中最重要的是肺和肾。肺在呼吸过程中,它有什么作用呢?叫肺主呼,称之为肺为气之主。也就是说,肺在呼吸调节过程中占有主导作用。仅仅完成肺的调节,还不能完成呼吸的过程,还需要肾来调节。肾在呼吸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叫肾主纳气。肺主呼,肾主纳。由于肾主纳气的作用,和命门学说的肾阴、肾阳为一身诸阴诸阳之本这个理论,强调肾在呼吸调节过程中的作用,叫做肾为气之根。根,是根本。如果从字面上理解,一个是主宰、是主导,一个是根本,到底孰轻孰重啊?中医学传统就这样来表述。这个主和根在汉字里都有不同的意象,如果说我们把它理解为根本,那么呼吸的调节是以肾为主,而不是以肺为主。在这里面就相对意义的比较来理解,那么呼吸的调节过程是肺肾共同参与,它们所起的作用不同,但是总的来说,前提肺为气之本、肺为气之主。除肺肾之外,其他脏腑都参与呼吸调节过程,至少我们还应该想到脾啊。大家将来学习临床课的时候,咳嗽,不管是喘和咳这两大系统的疾病,不管有多么复杂的临床表现,其中概括起来只有三个字,咳、痰、喘。用中医藏象学说来说,咳是呼吸的异常,喘也是呼吸的异常,首先想到肺和肾。所以中医治疗咳嗽,“初病在肺,久病在肾”。那么怎么样理解痰呢?至少想到将来讲脾的时候,脾主运化水湿,就这个意义讲,中医还有一个原理,叫脾为生痰之源。所以在咳和喘这两大系统疾病当中,首先想到痰要治脾,实践证明了,健脾燥湿是祛痰第一关。那么仅仅有肺肾,还有脾,所以历代的医家又提出来治疗咳嗽、喘的时候,“初病在肺,中期在脾,末期在肾”,至少想到肺脾肾这三脏。除了脾之外,肝,将来我们学习肝的生理功能还进一步讲,肝对全身的气机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呼吸的正常与否,与肝也密切相关的。我们在讲五行学说治疗方法的时候,有一个佐金平木,咳嗽,在治肺同时,还要治肝。将来同学们在学习《方剂学》的时候,最典型的读清燥救肺汤的方解,通过这一个方就读出来:一,承认在呼吸调节过程中,肺肾的作用,同时也注意了肝脾的作用,特别是肝的作用。所以在这里,学到这里,讲到这里的时候,不要误以为呼吸的调节,仅仅由肺和肾完成的,在五脏系统中,这两者占有重要的地位。一般情况下,想到肺,也会想到肾,所以一呼一纳,呼,外出,纳,内入,这两者阴阳平衡,呼纳阴阳平衡,处于和谐状态,叫呼吸调匀,并不意味着其他脏腑并不参与。在藏象学说最后一讲,作为同学们自己看,参考那里面专门论述人体的呼吸生命过程,都有哪些脏器参与,这个请同学们自己看。在这里面,一要明确呼吸调节的基本机制,是“肺主呼,肾主纳”。在这个前提下,进一步来认识,呼吸的调节过程,也是五脏共同来完成的。
下面讲讲肺主呼吸的具体作用。一,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大家都知道。那么具体它怎么样来进行气体交换呢?和外界环境如何去交换呢?肺通过呼吸作用,叫吸清呼浊,用现代生理学讲,叫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在咱们中医学里面,叫吸清呼浊。清,就是对机体有用那个气,叫做清气;而经过体内代谢以后,产生的需要排出的那个没有用的气,叫做浊气。中医又把气分为清和浊。这个清浊,大家注意,在这里面,在这个特定条件下,吸清呼浊这个条件下,这个清是指对机体生命过程有用的清,有用的物质、气体;这个浊,是机体代谢以后,形成对机体没有作用那个气。仅仅在这个条件下,这个清浊要这样来进行定义。而讲气的分清浊,分清气、浊气的时候,那个浊并不是完全指没有用的气。在中国文化里面,讲气学,气分清浊、聚散,讲清浊,用动态来理解,那是讲它物理性状,轻清往上浮,重浊往下降,同样都是有用的物质,有的可以表现为清,也可以表现为浊。仅仅在这里面,定义这个浊,是对机体没有用的气体,用现代的话翻译成是二氧化碳,非呼出去不可。除此之外,不能这样理解。这也进一步来强调同学们在学习中医学的时候、某一个术语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这个语境,再来理解这个术语的特定的含义。离开这个语境,常常还有其他的义项。这一点是在学习中医理论的时候,掌握中医的概念的时候,是要特别注意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语言环境,叫语境,用术语讲。另外我们表达的这个判断、这个术语,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使用?掌握好这个条件,才能正确理解这个概念。第一个生理功能,肺主呼吸之气,需要同学们掌握上面这些内容。
第二个功能,叫肺主一身之气。什么叫做一身之气?一身之气,从它分类来说,可以来源于先天的,也可以来源于后天的。什么叫做先天和后天?在中国的文化里面,先天(和)后天有不同的含义。我们在这里说的先天和后天,是以出生为界限的。一个生命体,在出生之前,称之为先天;从出生到死亡这个生命历程,定义为后天。人身上之气,先天之气,又称之为元气。它主要的来源,来源于肾。后天之气:一,由肺的呼吸作用,吸入的那个呼吸之气;二,经口摄入的饮食,经过脾胃的运化所产生的水谷之气。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气,称之为宗气。这个宗气的形成,要有肺来参与,要有脾来参与。宗气再进一步来划分,可以根据它们运行的部位,它的物理特点,性状特点和它的功能,又分为营气和卫气。现行中医基础理论,这种分类方法有很多,现行中医基础理论(本教材)就是按照这样一个系统进行分类的。由此我们看到,一身之气怎么形成的呢?是由肺、脾、肾,肺在上焦,脾在中焦,肾在下焦,肺脾肾这三脏,不仅仅代表这三个脏器,实际肺脾肾这三个字,代表了全身五脏系统,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形成了一身之气。这个一身之气,我们讲在气一元论的时候,讲它的医学含义的时候,就指人体之气。中医文献里把这个人体之气,更简化叫作人气。大家注意了,这个人气是生理的,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维持生命活动,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不是我们通常意义讲的那个人气,人气,我们在这里把它称之为一身之气。在这里面,肺主一身之气,它具体表现为,我们看从气的一身之气的生成,有肺必须参与的,它通过呼吸之气的作用来参与。通过这个示意图,我们可以得出来一个结论,一,什么叫做肺主一身之气?肺主一身之气,它的内涵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作用,把这个作用称为肺主一身之气。那么具体的肺主一身之气作用是什么呢?(一)它参与宗气的生成,笼统地讲,肺参与气的生成,那么更确切地解说,它是通过什么渠道、通过什么机制参与了一身之气的生成呢?它是通过参与宗气的生成,而起到参与一身之气的作用;(二)肺主一身之气的作用,表现为它对全身的气机具有调节作用。在这里面出现了一个气机的概念,我们在讲气一元论的时候,提到气、气化、气机三个概念。气是生命的本原,是一种物质;这种物质气运动起来以后,发生了运动变化,我们称之为气化;气化过程和表现的形式,升降出入这种运动称之为气机。肺的第二个作用,它有调节全身气机的作用,就是通过肺的呼吸作用,使全身上下内外,气的运行正常。在这个条件下,肺才能够维持正常的呼吸,发挥肺主一身之气的作用。总之,肺主一身之气的作用:(一),参与气的生成;(二),调节全身气机的活动,保证气的运行正常进行。
第三,肺主呼吸,与肺主一身之气的关系。它们是什么关系呢?我们看肺主呼吸:(一),它通过吸清呼浊,参与宗气的生成;(二),通过肺本身的运动,在吸清呼浊过程当中,肺要运动,这个运动概括起来,叫宣叫肃,宣叫宣发,肃叫肃降,宣是向上向外,肃是向下向内,集中体现了肺的呼吸、肺的运动,集中体现了气机运动的形式(是)升降出入。通过肺的呼吸,宣肃正常,保证了气机能够正常的进行升降出入。通过这个机制,来调节全身气机,使气机运行正常,从而保证了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正常,这就是肺主呼吸的作用。它和主一身之气(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肺主呼吸和肺主一身之气,谁决定谁?谁起主导作用?肺主呼吸。因此又得出个结论,肺主一身之气取决于肺主呼吸。在中医理论当中,由此而派生出一个原理,这句话论证了肺主一身之气和肺主呼吸的关系。如肺不能呼吸,那么全身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都会受到影响。人在阴阳离决的时候,过第一道关,叫呼吸停止。那肺不主呼吸,全身之气,既不能生成,又不能正常运行,那么人可能就要阴阳离决了,再进一步发展,就阴阳离决,就无所谓气的生成和运行了。这是肺的第一个生理功能,叫肺主气。包括肺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那么既要了解什么叫做肺主呼吸?什么叫做肺主一身之气?和肺主一身之气与肺主呼吸的关系?还要了解肺是怎样主呼吸的?就是肺主呼吸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掌握中医学肺呼吸过程的调节机制,哪个脏腑发挥的作用?为什么要突出强调肺和肾的作用?关于肺主一身之气,掌握肺是通过参与宗气的生成,而参与一身之气的生成,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来保证全身气机升降出入的运行正常,从而达到全身气机调节作用。
下面讲第二个功能,叫肺朝百脉。一,肺朝百脉的含义。请同学们注意,将来学《内经》的时候,肺朝百脉的定义和我们《中医基础理论》肺朝百脉的定义有区别。《内经》里面肺朝百脉的定义,可以认为是经典定义;而我们现在的定义,是在《内经》的基础上,经过历代医家发展,我们今天取这样一个定义。什么叫肺朝百脉呢?所谓肺朝百脉是指全身血液汇聚于肺,经肺的呼吸,使富含清气的血液运送全身,这个作用叫肺朝百脉。从这个定义,我们提出来两个要素:一,血液,全身的血液必须汇聚于肺。全身四肢百骸、脏腑、经络所有的运行的血液,必须都汇聚于肺,我们简单地把它概括为由外而内,仅此还没有完成作用,完成肺朝百脉的作用;第二个要素,通过肺的呼吸以后,吸清呼浊,然后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由肺到全身,那么这一个阶段就是由内到外,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它,就是外、内(肺就是内)、外,外、内、外,这样的完整的表达肺朝百脉的作用。如果从字面理解,“朝者,向也”,只能用这样一个强调第一个要素来定义它。《内经》就是用这样来定义的。而我们今天的中医理论,大家已经得到共识,所有中医理论教科书和此书都是这样来定义肺朝百脉的含义。
二,肺朝百脉有哪些生理作用呢?用四个字来概括它,叫助心行血。就是帮助心脏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循环不已地运行。如果用“泵”来比喻的话,这是血液循行的动力,我们可以认为心在血液循行当中,是第一个泵;而肺是第二个泵,因为肺在中医学里面,把它比喻为“相傅之官”,仅次君主心、宰相。就这个意义讲,我们说它有帮助心行血的作用。具体怎样行血呢?(1)它有它的结构基础。心和肺,通过百脉连接到一起。将来在学习《经络学》的时候,会进一步来体会心、肺它们在结构上的关系。(2)(它)还有功能的基础。肺主一身之气,肺主气,那么中医学认为血要想正常的循环不已的在体内运行,必须由气来推动它,这个关系将在气血津液学说、气血之间的关系的时候,还要进一步讲述。在这里,要求同学们记助血液的运行,非气不运。肺主气,心主血。也就说,心主血脉,非肺气不运,可以这样理解。就这个意义讲,肺有助心行血的作用,这就是肺朝百脉的具体的生理作用。简单地概括地记住心行血就可以了。
第三个生理功能,叫肺主宣肃。请同学们注意,在现行教材和现行的专著当中,关于肺主宣肃,有的把它当作一个功能的概念提出来,表述肺生理功能的概念提出来,把它放在肺的主要生理功能范畴,作为肺主要生理功能;有的从它的气机的运动的属性,把它作为肺的生理特性的概念提出来。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有的教材就把它当作肺的生理特性来处理。我们现在阅读的教材,我们是在继承五版教材的基础上,仍然是继承过去的传统,把它放在生理功能的范畴。我自己的学术专著,我自己主编的在湖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那可以充分表达我自己的想法,我就把它放在生理特性里面去了。为什么呢?我们后面讲肺主宣发、肃降功能的时候,大家就可以体会到:一,什么叫做肺主宣肃?肺主宣肃是宣发、肃降功能的合称。第一,肺主宣发。什么叫做肺主宣发?肺主宣发是指肺的气机运动,具有向上升宣、向外布散的特征,它有这个作用,把这个作用,实际上是把肺这样一个气机运动的状态称之为宣发,或者说把这样肺向上升宣、向外布散这样一个运动的趋向和状态,即肺的气机运动的状态,称之为肺主宣发。这种宣发具体有什么作用呢?一,排出浊气。我们讲肺主呼吸,就肺的气机运动而言,必须是宣发肃降处于和谐状态,才呼吸调匀,才能做到吸清呼浊。肺主宣发,气机状态表现为向上向外。它的作用之一,就是通过肺的呼吸作用,把体内的浊气排出去。第二个作用,人体内所产生的精微物质和津液,怎样分布到全身呢?其中肺的宣发作用要参与,通过肺的宣和发,输布、布散精微和津液到达全身。第三,通过肺的宣发作用,来宣发卫气,我们在前面讲肺主一身之气的时候,讲到肺的呼吸之气和脾胃的水谷之气,结合起来形成宗气。宗气根据来源不同、根据功能特点不同、它的状态不同,又进一步分卫气和营气。这个卫气就是指那个卫气说的。这个卫气由谁来宣发到人体呢?是由肺的宣发作用来完成的。这个卫气将来我们在气血津液的时候还进一步讲,它对人体有保护作用,执行人体屏障作用,它还能调节人体的呼吸,还能够调节人体汗液的排泄,这个作用是通过肺的宣发来行使,就这个意义讲,肺主宣发具有这些生理作用。我们通过这个生理作用,同学们可以理解:一,排出浊气,涉及到肺主呼吸的作用;二,输布精微和津液,涉及到人体内的水谷精微、气血津液的生成和运行;三,宣发卫气,牵涉到肺和脾的关系。至少我们看,从第一个义项来看作用,排出浊气,涉及到肺主呼吸的作用。讲到这里,同学们会不会提出来?李老师,那肺主宣发和肺主呼吸有什么关系啊?从逻辑上看来,如果说按照逻辑学的要求,概念的区别开来,其外延是不相容吧。这一个概念,在同一个疾病体系里面、同一个环境里面,它的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个概念和那个概念的外延不准相容。那么请看肺主宣发这个概念,它的含义和肺主呼吸的概念相容不相容,有一部分就重合了。那所以我还把它放在生理功能里,我们就尊重传统。严格地来说,肺主宣发,应该放(在)肺的特性里面的,有别于与生理功能的概念,区别开来。
第二,肺主肃降。肺主肃降,是指肺气清肃向下通降这样一种作用,或者说肺的气机运动的状态。我们通过作用来定义它。因为我们把肺主宣肃放在生理功能中,定位在这,所以定义宣发、肃降,都定位在肺的生理功能,外延是功能。肺主宣发,什么功能呢?就是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向外布散这样的生理功能。肺主肃降,就是肺气清肃下降、通降的功能。在这个教材里面,把它放在功能的范畴,就不能把它定义为特定的范畴,生理特性。如果这门教材把它放在生理特性的范畴,同样是定宣发肃降,它的外延是特性。我们这里尊重五版教材的分类这一表述方法,来这样处理。至于同学们将来学习以后,自己通过阅读文献,那么还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目前处理这个概念,两种不同处理方法,我认为都可以。贵在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能不能分清楚肺主宣发,排出浊气和肺主呼吸的关系?那么在这里同样放在肺的主要生理功能里面,是从不同角度来定义,肺主宣发肃降,着重从肺的运动来看的,基于此,可以把肺主宣发肃降放到生理功能中。肺主肃降的具体生理作用,和肺主宣发相对:一,吸入清气,一宣一肃,保证吸清呼浊;二,同样具有输布精微和津液的作用。注意虽然同是输布精微和津液,宣发是向上向外布散;而肃降是向下向内输布。它的气机运动的形式不一样,那么一上一下、一内一外,保证了对全身进行输布精微和津液;第三,有清肃异物的作用。这就是肺主肃降的具体的生理功能。我们把肺主宣发和肺主肃降合起来看,宣发、肃降,是从肺的运动状态来考察它的生理作用。它的生理作用的内涵包容了:一,肺主一身之气的作用;二,肺主呼吸的作用;三,我们后面要讲,肺主行水的作用。那涉及到气血水。实际上肺主宣发肃降的作用,囊括了肺所有的生理功能。我们现在在这种特定条件下来学习的时候,就这样来理解,刚才又讲了,那么在逻辑上要求概念之间不准相容。那么这就出现了肺主宣发、肺主肃降,与肺主呼吸、肺朝百脉,后面我们讲的肺主行水,发生了概念的相容,在同一个特定的环境下,从逻辑来说是不允许的。我们今天还这样处理,是尊重传统,只是同学们理解概念的时候要分析,它是从什么角度来定义的?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存在概念的相容了,就不存在逻辑上的不完善了。这里面并没有出现中医学概念不清,逻辑混乱,在科学概念当中,表述同一个概念,下定义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下定义。可以下性质定义、可以下关系定义、可以下发生定义。同样一个概念,从不同角度给予下定义,分别可给予出不同的定义。从这个意义来解释、来理解,那么肺主宣发、肃降,与肺主呼吸,它们在定义上、概念上,就不存在逻辑上的混乱。所以,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考察,在定义的时候,它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的定义,把那个条件搞清楚,那么概念之间的关系就不至于混乱了。
第三,讲讲肺主宣发和肺主肃降的关系。简单地说来,叫做相反相成。前面我们讲到,宣发和肃降体现了气机的升降出入。我们把宣发,根据它的定义,我们定义为它的气机运动是向上向外,而肃降是下降和内入,向内。那么外和入、升和降,是一对矛盾;那么外和升是阳,入和降是阴。五版(教材)规定了,它俩个阴阳互根:一,两者对立;二,必须互根;三,必须对立又统一。转换为传统的中文的表述方法,叫既相反又相成。那它们是什么关系?是相反相成的关系。从肺主宣发肃降的角度看肺的生理功能,宣和肃必须相反相成,一旦这个相反不相成,也就是说,对立互根的关系失调,就会出现宣发肃降的异常。那就会表现为肺主呼吸的功能、肺朝百脉的功能、肺主行水的功能发生异常。在临床上,治肺的病变,要注意调整两者之间的关系。将来学习《中药》的时候,第一类药物,发散风寒药物,同学们将要学习麻黄,既有发散风寒、宣肺的作用,同时还有肃肺的作用,还有利尿的作用,它是典型的代表。任何一个中药,它们的作用都是双向的,体现了阴阳的对立互根,不存在单纯地宣、单纯地肃,仅仅是谁主谁次而已。就一个药物而言,作为治疗肺的许多药物和方剂,就方剂结构来说,既考虑到宣,也要考虑肃,是旨在调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平为期,达到治疗肺、调节肺宣肃失常的目的。将来在临床上,同学们要特别注意的,肺气不宣,要使用升浮药物;肺气不降,要使用沉降药物,辨证不清,那会适得其反。从这一点说,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古人说“医生不治咳喘,治咳喘丢了脸”。从另一个侧面讲是什么呢?咳嗽、喘,虽然是一个最常见的,大家都认为是非常简单的一个疾病,可是治疗起来又是如此的困难,直到今天,也是咱们中医药界探讨的重大问题。我们从肺主宣发、肃降的关系,要求一个医生正确把握肺气不宣、肺失肃降的度,做出准确地判定、精细地辨证。在这个基础上,处方简要,还要精细,把那构效关系、量效关系,做到恰到好处,来调整宣和肃之间的矛盾,最终达到以平为期,何等之难啊!从这个意义,我们这里理解咳嗽、喘,为什么古人说“医生不治咳喘,治咳喘丢了脸”。好,休息一会,今天就到这里。
现在开始上课,上一节我们讲了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一肺主气,包括肺主呼吸和肺主一身之气,二讲了肺朝百肺,三讲了肺主宣肃,三个生理作用。
接着我们想讲讲第四个功能,叫肺主行水。有的表述为肺主通调水道。肺主通调水道,这两个术语同义,在现行的术语规范上叫同义。什么叫做肺主行水?肺主行水是指肺具有疏通调节水液运行的通道,从而推动水液的输布和排泄的作用,抽象出来——疏通水道,调节水液代谢。用较为精炼的语言就是肺具有疏通水道,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称之为肺主行水,又称肺主通调水道。古人根据肺主行水的作用,根据肺在人体上、中、下三焦所处的位置,把这个作用又称之为肺为水之上源。肺为水之上源,这样一个原理是根据肺主行水的作用而推断出来的,这是一很重要的中医学的原理。具体肺主行水的机制是什么呢?它是通过什么样的作用来完成的呢?一,请同学们记住,人体内的水液代谢过程要靠五脏系统共同来调节才能完成,其中就五脏来说肺和脾、肾关系最密切,我们讲肺主行水是讲肺、脾、肾这三脏在调节水液代谢过程中,肺发挥什么作用,它是怎样调节水液代谢的。人体的水液,经口摄入以后,经过胃初步的进行代谢、气化,到达脾,由脾转化为精微津液,在这里理解为精微津液,就是人体内有用的水液,至于怎样定义津液?我们后面在讲气血津液再讲,在这里面理解为这个精微津液是脾接受了经口摄入的水饮,或者水谷,就是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以后,经过脾运化,把脾的功能称作运化,什么叫做运化?在这里就理解为经过脾的代谢将这些水谷饮食转化为体内有用的液体,叫精微津液。靠脾的功能,它的转输的功能,将水谷精微送到肺,讲到这里,就是肺参与调节水液代谢,一表现为它接受由脾转输来的水谷精微,这是第一个环节,接受脾转输的水谷精微之后,又通过肺的行水作用,来输布到全身,而后把水液代谢产物输送出去,完成这样一个体内外水液代谢的调节过程。具体的调节机制是:一、通过肺的宣发作用将津液精微向上向外布散到全身,最终达到皮毛。在全身肌肤、皮毛,将津液充分利用之后供给自身生命活动的需要,将在这里面产生的津液的代谢产物转化为汗,通过皮肤的汗孔排泄出去,这个过程是肺通过宣发这样的机制来完成一次水液代谢的循环,调节了体内代谢的平衡,包括利用有用的精微,排除精微津液代谢产物,表现为汗的形式。通过肃降作用将脾所转输来的精微津液,向下向内输布,到达于肾。通过肾的气化作用,来调节膀胱的气化作用,将水液代谢产物转化为尿,最终排出体外,来维持体内外水液代谢的平衡。肺主行水就是通过这样的机制来完成调节水液代谢的过程,来疏通水道,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要求同学们掌握这两个机制,了解肺是怎样来完成水液代谢的,完成它的主水作用的,行水的作用的。这里面提到一个水道的概念,水道,中医学说三焦为水道,上焦、中焦、下焦,这个概念后续还要进一步讲。这里面学习水液代谢,肺主行水的机制仅仅知道肺宣发和肺肃降,怎样来调节水液代谢的,最终的代谢产物是什么,就可以了。具体的代谢过程都是通过三焦这个水道来完成的。所以说叫疏通水道,这个水道是指三焦为水液运行的通道。那肺主宣发,肺主肃降,它在代谢过程中,把精微津液输送到全身体表内脏,到达全身是通过三焦这个通道输送出去的。而新陈代谢产物也是通过三焦这个通道排出去的,掌握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现代不要去追究三焦为何物。从这个机制,我们看肺主水液代谢的意义。它在理论上,我们刚才讲到机制,说明了肺主行水这个原理,为什么?从理论说清楚,理论的意义,除了说明意义之外,它还有个实践的意义。肺主行水这个原理在实践上有什么作用呢?在肺不行水,注意,这个“不”,我们汉字里面这个“不”并不等于完全不行水的意思,它是肺行水功能异常的一种表述,注意汉字这个“不”,中医学理论里面中医学里这个“不”字太多了。说肺主宣发,用“失”和“不”,说肺失宣发,肺不宣发,并不等于不宣发,它是异常功能的代称,要这样来理解。如果肺不行水,宣发和肃降任何一个功能失调,那就会影响水液代谢,所以肺的功能失调一定会出现人体的水液代谢障碍。它可以表现为汗的异常,比如外界的寒邪侵袭到肌表以后,由皮毛侵入到肺,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不仅呼吸功能异常,助心行血功能异常,它也可以表现为水液代谢异常。所以在病理状态下,肺要不宣发,风寒束肺以后,常常没有汗,无汗是什么意思呢?肺主行水的功能发生了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宣肺,发汗,使汗液能够正常进行调节。正常的发汗对这个指标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肺主行水的功能的正常。此其一。第二,水液代谢失调就会在人体当中存在水液停聚,乃至于产生水液的病理产物,中医称之为痰饮,甚至出现水肿。由于肺通过宣发肃降参与调节水液代谢,通过宣发这个机制以汗液的形式把代谢的产物排出去。因此,中医在治疗水肿的时候就有第一个方法,首选的方法,叫发汗法。通过宣肺来发汗。这个原理,这个方法它的理论依据就是肺宣发作用机制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根据)肺主行水理论,将来同学们在学习内科的时候,水肿的治疗,治疗方法第一关发汗,第一关就(是)发汗。为什么?就是根据这个机制来的,理论依据,说它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肺的肃降,最后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肺主肃降的功能失常,影响到了水液代谢,必然出现尿液排泄的异常,少尿。因此就派生出来,治疗水肿要用利尿的方法排出去,将水排出去。上一节提到麻黄虽然它是发汗解表的一个药物,但是在治疗水肿的时候,使用麻黄既取其发散表邪,最终达到发汗作用,通过调节肺的宣发作用来排除汗液,达到调节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其二,麻黄还有肃肺的作用,既宣又肃,因此麻黄这个肃肺,通过麻黄的作用,肃肺的作用达到利尿作用。麻黄还有利尿作用,用麻黄来治疗水肿既体现了第一个机制,肺主宣发,通过汗液来调节水液代谢机制,也体现了肺主肃降,通过尿液来调节水液代谢的机制,这就是这个原理在临床实践的作用,它的实践意义。在这里大家注意中间有一个环节肾,将来我们讲肾主水液的时候要进一步讲,肺通过肃降作用通过三焦的水道将水液代谢产物下降到肾,它仅此而已,到此它完成任务了。至于肾形成尿液这个过程是通过肾的气化作用,在这里肾的气化是指肾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和我们前面讲到那个气化,气的运动变化的泛称,概念是有区别的,这里是讲肾的气化,仅仅限定为肾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通过这个作用来调节膀胱的气化作用,最终由膀胱形成尿液,通过膀胱的开阖排出体外,维持体内外水液代谢的平衡。就肺调节水液代谢机制而言,通过肺主肃降到肾,仅此而已。由肾再形成尿液,那是由肾的气化作用所形成的。所以治疗水肿,发汗,利尿,发汗法和利尿法,常常是发汗利尿同时进行,既兼顾到肺又兼顾到肾,因为肺主肃降,水液代谢要到肾,要促进肾的气化作用,达到调节水液代谢平衡。大家看将来学习水肿的时候,治疗上焦的水肿,治疗阳水,就分类分腰以上为阳,腰以下为阴,病在肺的时候,就宣肺利尿,或者叫发汗利尿。就脏腑定位来说,既涉及到肺又涉及到肾。这就是肺主行水的调节机制在临床上的应用。一,在辨证上的应用;二,在临床处方遣药上的应用,确定治法的应用。
第五个作用叫肺主治节。什么叫做肺主治节呢?治节是指治理调节的意思,肺主治节是指肺具有治理调节的作用,什么样的治理调节作用呢?是指肺具有辅助心脏治理和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作用。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到,前面在肺的生理功能中讲了肺主呼吸,肺主一身之气,讲到肺朝百脉能够助心行血,讲到肺主行水,调节全身水液代谢,肺主治节这个功能,这个概念的内涵包括了肺主气,肺主呼吸之气,肺主一身之气,肺朝百脉,助心行血,和肺主行水的功能。就这个意义讲,肺主治节是肺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因为传统文献里面有肺主治节这样一个概念,我们在这里为了同学们学习,我们把这个功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功能来讲述它。虽然它和我们前面讲那个功能在概念上有包含关系,在这里面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看肺的生理功能,总的肺的功能那就是治节作用。一提肺主治节,就是肺全部生理功能的概括,站在这个整体的角度来定义肺的功能叫肺主治节,站在具体的角度讲呼吸作用,讲气的作用,主气的作用,讲主行水的作用,讲助心行血作用,分别定义肺主呼吸,肺主一身之气,肺朝百脉,肺主行水。用这样一个逻辑思维过程来理解我们中医基础理论里面讲肺的生理功能概念之间的关系,就不至于发生逻辑上的混乱。肺主治节的具体生理作用为一、肺司呼吸,就是肺主呼吸的作用,它就是说肺能够治理调节呼吸。二、调节气机,肺具有调节治理调节全身气机的作用。三、它能够治理调节达到助心行血的作用。四、通过它具有治理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作用。这四个内涵,就是肺主治节的具体生理作用,这四个内涵包括了我们前面讲的肺主一身之气,肺主呼吸之气,肺朝百脉,肺主行水的功能。因此,我们前面讲肺主治节是肺生理功能的概括,从整体来定义肺的生理功能就是肺主治节。
到此为止,我们讲肺的主要生理功能讲完了。李老师你讲肺主治节是肺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从整体上来定义肺的生理功能叫肺主治节,那还丢了一个肺主宣肃呢?我们前面曾经讲到肺主宣发肃降是从肺的气机运动状态来表述肺的生理功能,肺的宣发的生理功能,肃降的功能,包括呼吸、气机、行水、水液代谢。肺主治节,是从肺作为相辅之官,帮助心的君主之官来治理调节全身的生命功能,生理功能,就这个意义讲来定义肺治节。而肺的宣肃,肺主宣肃是从整体角度,立足点是考察肺的气机运动状态,从运动状态来说明肺的全部生理功能。一个从气的运动状态来考察,来高度概括肺的生理功能,一个从具体的生理功能来看,从整体上来概括肺的具体生理功能,肺主治节和肺主宣发肃降它们之间关系就是这样一个关系。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搞清楚不同的概念术语,它是从什么角度来定义的,它想说明什么,这样就达到概念清楚,不至于出现肺主肃降和肺主治节什么关系,和肺主气什么关系,和肺主行水是什么关系呢?它们之间是不是关系逻辑上混乱的,不存在逻辑混乱。关键之点就在于同学们学习中医学的概念的时候,学习它的术语的时候一定要认清楚,搞清楚这个概念是从什么角度来定义的,它要回答什么问题,在这种条件下就会做到概念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