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分布规律、表里关系、流注次序、循行
同学们好,现在开始上课。
上一节我们讲了经络系统这一章的第一节──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的概念,我们定义这个概念的时候从两个要素来进行定义:一,从经络的构成,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合称;二,从经络作为一个系统它的功能进行定义,经络是一个网络系统,是一种特殊的网络系统。它的功能:一、运行气血;二,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三、调节人的生理功能。从构成和功能两个要素来定义经络的含义。经络系统的组成分为经脉系统和络脉系统,经脉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又称十二正经,包括奇经八脉,这是经脉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系统包括十五络、孙络和浮络。这一节我们讲十二经脉。
第一个问题讲十二经脉的名称和分类。一,十二经脉的名称。人体的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下肢的内侧和外侧,背侧和腹侧,每一条经脉都属于脏或者属于腑,因此,十二经脉的名称包括了三个要素:(一)手足的名称(二)阴阳的名称(三)脏腑的名称。按照这三个要素,第一点我们讲讲它的命名原则:(一)内为阴外为阳,就分布于人体四肢的经络而言在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二)就十二经脉和脏腑的关系而言,属于脏者为阴经,属于腑者为阳经;(三)上为手,下为足,分布于上肢的经脉在经脉之前冠以手字,称为手经,分布于下肢的经脉在经脉之前冠以足字,称之为足经,这是大致命名的规律。
二,十二经脉的名称分类。按照上述的命名原则,将手足、阴阳与脏腑的名称结合起来,构成了十二经脉的名称。手经、阴经和阳经,阳经属阳,阴经属阴,阴经手经有三条经脉,全称叫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我们在简称的时候就可以称为肺经、心包经、心经。这是简称,全称应该(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这三条阴经合称为手三阴经。与阴经相对,手的阳经叫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简称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合称手三阳经。足经也包括三个阴经和三个阳经,它们的名称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简称脾经、肝经、肾经,合称足三阴经。与足三阴相对,足经也有三条阳经,即: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三者合称足三阳经。手包括手三阴经和三阳经,足包括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合起来构成了十二经,就是根据上述命名的原则要求同学们把全称记住。熟练地记住十二经脉的名称。
第二个问题讲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一,走向规律。大家注意,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是就手足的三阴三阳经而言,不是每一条经而言,一定要牢牢记住这个。手三阴经它的走向,运动的趋向叫从胸走手,起于胸中,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到手终止;手三阳经是从手走头这样一个趋向;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而足三阴经从足至腹胸。那么从胸始止于胸,循环不已。把手的三阴三阳,足的三阴三阳它们的循行的趋向叫做走向,这是它们的规律。记住前提是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这样来表述的,把这四句话合起来就构成了以三阴三阳每三条经为一组的总的走向的趋势,叫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而足三阴经从足至腹胸,这个字不能颠倒过来,不能念胸腹,是从腹至胸,构成了手足三阴三阳经的走向规律。注意,讲走向规律除了记住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而外,还必须记住它们的走向是阴阳相贯、如环无端。从它们的走向规律来看又体现了人体的阴阳对立、统一、合谐。二,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是指十二经脉在人体各个部分交接的地方,上一条经脉和下一条经脉,阴经和阳经交接的规律。(一)阴经和阳经在手、足相交接。大家看,手少阴经从胸走手。那么手三阳经呢?从手走头,在手交接,阴经和阳经。足经呢?足三阳经是从头走足,那么足三阳和足三阴在哪相交接呢?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就在足交接,这就叫做阴经和阳经在手、足部位交接。(二)第二个规律,阳经与阳经交接,都集中在头面部,大家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是从头走足,两者在头部交接,手的三阳和足的三阳,阳经与阳经相交接。而阴经与阴经交接,在哪呢?在胸腹部,手三阴经从胸走手,而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两者在胸腹部交接。这就叫做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大家记住(要)分开这(两)个概念,走向、交接两者不是一个概念,如果说把走向和交接统一起来就叫做走向交接规律看第三个问题,我们把前两者走向规律和交接规律统一起来。一,要求同学们记住:何为走向规律?何为交接规律?何为走向与交接规律?大家看这个示意图,画了个十字架,按照走向交接规律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与手三阳经在手部交接,这句话规范点表达,叫做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与足三阳经相交,规范地表达(叫)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依次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与足三阴经相交规范地表达称之为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的)走向是从足走腹胸与手三阴经相交,规范地表述叫做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交手三阴经。还得加上一句叫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这就是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同学们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把概念搞清楚,最容易混淆在一起了。什么叫做走向?走向是讲手足三阴三阳它循行的趋向而言,交接是指手足三阴三阳在什么地方连接到一起,走向交接规律是把两者统一起来,称之为走向交接规律,记住一个走一个交,这个概念一定要记清楚。
讲第三个问题,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和表里关系。一,讲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学习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1.便于从整体上掌握十二经脉的循行;2.更重要地记住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对将来同学们学习诊断学有重要意义,将来学习针灸学的时候有重要意义。在这里,仅要求同学们按照不同的部位(把)大致的分布规律记清楚就可以了。(一)第一个问题我们讲十二经脉的头面部的分布规律。头部,我们看部位,前、侧、后,按面部来说的前、侧、后,不是按照解剖位置来说的。头面部的前,在面额部,主要分布(的)是手足阳明经,在面颊部,脸颊,主要分布经脉为手太阳经,在耳颞部,主要分布经脉为手足少阳经,头的后面包括头的顶部和枕项部分布的经脉叫足太阳经,同学们就按照这个表把它记下来。这样记忆,不仅有便于记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更重要的是它有重要的定位诊断的意义。比如,这个人头痛,患者告诉大夫:“大夫我头痛,在这两侧太阳穴头痛”,用咱们经络学的话这叫头的侧面疼痛。根据经络的分布,我们立刻想到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发生了病理改变,经气的运行发生改变,不通则痛,它有定位诊断的意义。这个希望同学们加强记忆,强记,把它记得熟熟的。
(二)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看躯干的前面,就是腹面,胸部,经脉的分布规律依次是从内向外,以躯干的正中线为界,从内向外,从距离正中线两寸开始,不是正好在胸骨的正中线,(是)距正中线两寸开始。同学们记的时候就记:从内向外,以正中线为内,正中线向两侧分布为外,分别是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这样来记就可以了。将来同学们学经穴的时候再去记,足少阴肾经在腹面胸部是距正中线两寸开始,那么足阳明经是距肾经又两寸,那就是距正中线四寸,而足太阴脾经呢?在足阳明胃经的外面两寸,那就是距正中线六寸,暂时不记这个,就记以胸骨中线为界,由内向外分别是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记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这是在)胸(的分布规律)。腹部呢?与胸部的分布规律相同,仅仅是各经之间的距离有所差异,依然是由内而外,分别是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这是腹面分布的规律,记住肾经,胃经,脾经,大致记住这三条经,由内而外这样来记。背面,就是背部,解剖部位背面,解剖部位腹面我们称前,背面称为后面,它背部和腰部背面分布在躯干部位主要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这一条经循行背面,足太阳膀胱经距背的正中线一寸半。然后呢?它是四条线一起走了,所以说距背正中线三寸,就是第二条线。总的记住,行于躯干背腰部的经脉主要是指足太阳膀胱经。背面除了背部和腰部之外,肩胛部分布着手三阳经,侧面两侧分腋下、胁和侧腹部。腋下是手三阴经分布,躯干的两侧称胁,肋骨的分布地方叫胁,前面叫胸,侧面叫胁,和其以下的侧腹部为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的分布部位。要求同学们记住十二经脉的躯干部的分布规律:1.为便于将来同学们学习针灸学的时候准确地记住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2.在学习诊断学基础的时候具有重要的定位诊断意义,为应用针灸学说认识疾病的病理变化及正确地进行治疗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三)在四肢部位的分布规律。这个更要熟练地记住。四肢分外侧和内侧,称外侧为表,内侧为里,外侧为阳,内侧为阴。看看四肢,把上肢举起来,解剖部位向上伸直,分前、中、后,解剖部位叫里尺外桡。这里的前就相当于桡骨,外面是桡,那个后相当于尺骨,前中后就是上肢内侧从前中后分布着三条经脉,依次为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上肢的外侧与手三阴相对应,分别分布为手阳阳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同学们从这个分布规律能不能够抽象出来一个规律呢?把它概括起来找出来一个记忆的规律呢?在讲脏腑相合的时候,(讲)脏腑间的关系的时候提到一句话,“阴阳表里相合”,把这个原理放在这,手太阴肺经,肺属阴,阴经,那么和肺相对的六腑属阳,按照这个规律就可以推出来内侧的手太阴肺经与上肢外侧相对称的部位一定是手阳明大肠经。同理,行于上肢内侧中线的手厥阴心包经一定是和与之相对称手少阳三焦经构成一对,从手厥阴心包经就能够推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于外侧的一定是手少阳三焦经。在这里大家注意,心包与三焦相表里,我们在经络学说里面规定心包络为脏,与三焦大腑构成表里,这叫心包与三焦相表里,这是经络学说讲的六脏六腑阴阳表里相合,我们在讲脏象学说的时候,讲的是五脏与六腑,五脏和六腑表里相配,最后剩一个三焦,所以我们在讲三焦的时候叫做孤腑,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脏与之相匹配,这是从脏象学说来说的。经络学说,从建立它的开始,为了说明手足三阴三阳十二条经有三个阴经三个阳经,那么又要表达它们分别与脏腑之间的络属关系,为了说明这个,所以古人规定,注意,在经络学说这门(课中)规定心包络为脏,与六腑的三焦相匹配,形成了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心包与三焦相表里这样一个理论。同理,心与小肠相表里,那么记住手上肢内侧后缘的手少阴心经,与之相对应的一定是手太阳小肠经,这是上肢的内侧分布前中后三条阴经,上肢的外侧与之相对应地分布三条阳经,与阴经构成了表里关系。足经,足经是指下肢的内侧和外侧,同样规定内侧为里,内侧为阴,外侧为表,外侧为阳,下肢内侧从膝盖算起,中间为界线,里面分前、中、后,从前往后划,分前、中、后,下肢内侧的前缘分布着足太阴脾经,中线分布着足厥阴肝经,后面分布着足少阴肾经,我们按照脏腑表里相合就能推出在外侧分布着哪些经络。从足太阴脾经,根据脾与胃一脏一腑,阴阳表里相合,就能够推出来与足太阴脾经相对应的下肢外侧的部位一定是足阳明胃经分布。同理,足厥阴肝经,下肢内侧中线的足厥阴肝经与之相对应的下肢外侧一定是足少阳胆经。下肢内侧的后缘,足少阴肾经分布,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外侧一定是足太阳膀胱经分布。注意其中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将来学习经络的时候,在内踝上八寸有个穴位,在这个地方,这一点上脾经和肝经两者的位置,前中位置是交叉式,在足内踝上八寸这一点,这一点之上是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它俩相比较,前者为脾,后者为肝,在这一点之后,行到足尖,那就是位置颠倒,肝经在前,脾经在后。这将来同学们在进一步学习针灸学的时候,点穴,具体学腧穴学的时候进一步去认识它,在这里只要求特殊的规律。注意足下肢内侧前中后是脾肝肾三经这样分布的,总的规律是这样的,仅在内踝上八寸这一点上,以后,脾经和肝经两者发生交叉,位置颠倒,肝经在前,脾经在后,仅仅足三阴经在四肢分布的规律,脾经和肝经特殊记忆一点就可以了,这就是四肢的分布规律。为什么刚才说一定要强调熟练地记住这个呢?就是为了将来同学们记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的时候,便于同学们将来学习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
第四个大问题我们讲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看十二经脉表里关系的简表,阴经和阳经构成了阴阳表里关系,阳经为表,阴经为里。手阳明大肠经,我们把大肠省略,那就是手阳明经和手太阴经构成一对表里关系;手阳明为表,手太阴为里。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经为表,手厥阴经为里,构成了表里关系;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阴心经,手太阳经为表,手少阴经为里,构成了一表一里。这是手经三阳经和三阴经构成的表里关系。看我们刚才讲的十二经脉的四肢的分布规律,手上肢分表和里,内和外,下肢分内外和表里,掌握了这个,就容易把它们的表里关系记住了。足经,外面分布着足阳明胃、足少阳胆、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足阳明为表,足太阴为里,构成了表里关系。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为阳经,为表,足厥阴肝经为阴经,属里,这就构成了表里关系。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构成一对,足太阳膀胱经为阳经,为表;足少阴肾经为阴经,为里,构成了表里关系。把这个表里关系同上面的四肢分布规律联系起来记,阴经规定它为里,阳经规定它为表,构成了阴阳表里相合的关系。
第五个问题讲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同学们记住这里面强调“流注”。“流注”是指气血的流注,也就是说人体内的基本生命物质用气血来概称。它在经脉当中是怎样运行的呢?它的次序如何呢?理解流注和记忆这个概念的时候,一定要把前面讲的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把它们两者严格地区别开来,我们在讲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的时候,一组是三条经脉,前提是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讲它们的走向交接规律,那么也体现了气血的运行规律。记住它从三条经脉作为一个概念,一个组来讲的;流注次序是逐一地按照每一条经脉之间的关系来讲的。这样来记忆就能够把两者区别开来。学习这两个概念的时候最容易混淆到一起,这是同学们要特别注意的,按照这个思维逻辑就容易把两者区别开来。大家看这示意图,我们把十二条经脉一分为四,每一组有四条经脉,那么最后就分成三组。它是怎么走的呢?人体内的气血,我们讲手三阴经的时候,手三阴经从胸走手,那么十二经脉气血的始点就始于手太阴肺经,从手太阴肺经出来以后,按照它的走向规律,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它和谁相交呢?与它表里的经相交,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肺经(在)手指末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交接,反过来沿着上肢的外侧往上走。同学们记忆的规律:肺经按照前面讲的交接规律一定是和手阳明大肠经相交接的。那么手阳明大肠经往哪走呢?其余怎么走呢?记住,它的规律,一定是和这个经同名经相走的,手阳明大肠经接着就是足阳明胃经,流到足阳明胃经,那么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都称之为阳明经,我们规定它为同名经。再看足阳明胃经,按照阴阳表里的规律气血流注,那么足阳明胃经一定是和足太阴脾经(相交接),下注于足太阴脾经。我们从这四条经脉,气血沿着从始于手太阴肺经然后分别依次流注于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从刚才分析,我们能找出它们流注的规律。只要记住手太阴肺经,一定能把大肠经、胃经和脾经依次推出来。记住它这个规律——就是表里相流注,第一个机制从手太阴肺经起,按照表里的规律去流注。表里流注第二个经出来了,我们推出来了,手阳明大肠经出来了,然后按同名经流注,那一定是足阳明胃经推出来了,这是第二个规律,表里流注,同名流注。第三,我们看胃经和脾经的关系,是一表一里,一阴一阳,那么同样我们把它抽象出来是表里流注,通过这一组,记住手太阴肺经,然后记住它流注的规律,换句话就是公式:表里流注,同名流注,表里流注。记住一个手太阴肺经,依次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都可以推理出来。
现在开始上课。
上一节我们讲到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强调流注次序是指每一条经脉中的气血流注而言的,与走向交接规律,从三条经脉来论述走向交接规律,两者不同,区别开来。我们上一节讲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它们依次流注的次序,总结出来一个规律,从手太阴肺经始,经过表里流注,同名经流注,表里流注,即表里、同名、表里,这样流注。从手太阴肺经依次推出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这是第一组四条经脉。
我们下面看第二组,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它也符合我们讲第一组的时候这个规律。看手少阴心经流注至手太阳小肠经,气血是这样流注的,那么心与小肠相表里,它符合表里流注的规律。手太阳小肠经流注到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手太阳两者是同为太阳经,同名经流注。足太阳膀胱经流注到足少阴肾经,肾与膀胱相表里,那么表里流注。同样,第二组记住手少阴心经,按照表里经、同名经、表里经这样一个规律,就可以推出由手少阴心经,一定是流注到手太阳小肠经,依次流注到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这是第二组。
第三组,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经流注到手少阳三焦经,我们看看他们两者之间的关系,心包与三焦相表里,符合表里流注的规律。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两者为同名经,所以手少阳三焦经的气血一定是流注到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因此足少阳胆经的气血一定是依次流注到足厥阴肝经。
我们将十二经以四条经脉为一组,划分为三个组,便于找出它们的气血流注的规律。这三组,从以上分析,它们符合表里、同名、表里的分布规律,只要记住每组的第一个经络的名称,就一定能够依次推出其他三条经。第一组记住手太阴肺经,第二组记住手少阴心经,第三组记住手厥阴心包经,按照表里、同名、表里的规律,就一定能够推出其他几个经脉。这是第一点。
大家再看第一组和第二组。第一组的最后一个足太阴脾经和手少阴心经,两者没有表里关系,也没有同名关系。第一组的最后一经足太阴脾经,这个就需要大家记忆,这个时候就采取机械记忆的方法,就记住足太阴脾经的气血一定是流到足少阴心经。看第二组的最后一个经,叫足少阴肾经,那么第三组的第一条经叫手厥阴心包经,这两者我们现在还难以找出它们的规律来,同学们记忆什么?可以采取机械记忆的方法,记住足少阴肾经的气血一定流注于手厥阴心包经。这样,从肺经一直到肝经,把十二条经脉就连接起来了。这是一种记忆方法。
同学们在记忆的时候先把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三条经脉写出来记住,然后按照表里、同名、表里,分别把其他九条经脉写出来,这是一。第二,一定是第一组是手太阴肺经,第二组是手少阴心经组,第三组手厥阴心包经组。尽管记不住那个脾经必须流注到心经去,在最后那一组的箭头画到手少阴心经前面,那么足少阴肾经的箭头画到手厥阴心包经前面,把三组用箭头连接起来,这就可以免去记忆足太阴脾经要流注到手少阴心经,记住在足太阴脾经后面画了箭头回来,画一条线连接到第二组的第一个经脉,依次,第二组的最后一个经脉画箭头连线连接到第三组的第一个经脉,这就构成了气血在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我们在前面讲营卫循行的时候曾经讲了,昼行于阳二十五,夜行于阴二十五,昼夜五十周而大会,就是气血沿着经脉一昼一夜在人体内循环五十次。我们上面讲那个流注次序,就人体的生命物质气血,它的流注次序是始于手太阴肺经,依次流注到十二经,终于足厥阴肝经,由足厥阴肝经复注于手太阴肺经,构成一个循环。根据上面这个流注图,我们总结出上面这个规律。规范点表达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始于手太阴肺经,依次流注,这个依次包含了我们上面所说的那些内容,终于足厥阴肝经,复注于手太阴肺经。这是一个循环,始于肺,终于肝,复注于肺,这是由肺到肝,再到肺,形成一个循环。这个依次和始于手太阴肺经,按照上面我讲那个顺序把它排列起来,依次即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而终于足厥阴肝。把它这几个字抽象出来,构成一句话,完整的话。这仅仅是一圈,一个循环,这仅论述了十二经脉当中气血流注次序的一半,在此基础上得记住,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用这八个字来说明不是仅仅流注一次,它们的流注规律是阴阳相贯,我们上面讲它的规律,依次是体现阴阳相贯。如环无端是循环不已的,但具体多少个循环?一昼一夜循环五十次,叫昼行于阳二十五,夜行于阴二十五,一昼一夜五十周而大会,这就叫做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讲到这里再一次强调,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和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严格区分开来。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是指十二经脉的循行的规律而言的,以三条经脉为一组,按照手足三阴三阳大致的走向规律来论述它们的走向和阴经阳经相交接的规律。而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是指全身的气血在十二经脉是怎样依次流注的,怎样完成一昼一夜循环五十次的。把两者严格区分开来,这是一,讲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次序的区别。二、需要分清楚,就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而言,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是指手足三阴三阳经它们的循行趋向而言的,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指手足三阴三阳经在什么部位阴经和阳经相交接,是指交接部位而言的,走向规律是指循行的趋向而言的,交接的规律是指阴经和阳经在什么地方交接,把这两者区别开来。走向交接规律并提的时候,那就既包括十二经脉大致的循行趋向,也包括十二经脉阴经和阳经交接的部位,在学习过程中要把这个概念严格地区别开来。
第六,讲十二经脉的循行。开始我讲目的要求的时候就已经说过了,在我们这门课里面仅仅要求同学们大致掌握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详细的具体的路线尽管在教科书里面已经作了论述,这部分内容同学们将来在学习经络学、针灸学的时候将进一步去学习,在我们这门课程里面只要求掌握大致的循行规律。掌握的方法刚才我们讲了走向交接规律的时候讲手足三阴三阳经走向交接规律,这是一。二、讲了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在四肢的分布规律和躯干的分布规律,依据我们前面讲的知识,用这些准备知识来掌握十二经脉的大致的循行路线。我们以手足三阴三阳,每三条经,阴经和阳经为一组一并来讲述。
看第一个,讲手三阴经的循行。手三阴经包括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从起点、终点、大致的体内循行和交接,从这几个方面来掌握,起、循、止、交,抓住四个要素来记每一条经脉的大致的循行路线。看手太阴肺经,起点,起于胸。手三阴经从胸走手,起于中焦,这必须得记住了。具体的穴位,将来大家学习经穴的时候,起于中府穴。作为穴位来说;起于中府,作为人体的部位来说,叫起于中焦。注意除了体内循行,那么还有体表循行。体内循行要掌握脏腑的络属。它向体内循行,起于中焦以后,属肺,就是这条经脉联系到肺。联系到本经脉所属脏或腑叫做属,联系到本经脉所属脏腑相表里的脏或腑叫络。简单地记,在体内循行过程,就是与肺和大肠相联系。规范的术语在经络学里面叫做属脏络腑。在体内循行,记住属和络,这两个字都是规范的术语。通俗地讲就是和肺和大肠相联系。出行到四肢以后,从体内出来到达四肢,行于上肢内侧的前缘。从哪下来呢?从腋下出来,出腋下行,沿着上肢内侧前缘下行。人站起来,这个解剖部位,下行。终止在什么地方?在拇指的桡侧端。穴位,终止的穴位,少商穴。这样来记手太阴肺经的大致循行路线就可以了。起于胸中的中府穴,在体内循行,属肺络大肠,出腋下,下行于上肢内侧前缘,终止于拇指桡侧端的少商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交。这是第一条,手太阴肺经。
再看手厥阴心包经,它起于心中,这条经脉的穴位起点是天池穴,在体内循行它是属心包络而络三焦,就是属心包,络三焦,出腋下,下行,行于上肢内侧的中线,从腋下出来,行于上肢内侧的中线,终止于中指的末端,这上面有个穴位叫中冲穴。交到哪里面去了呢?交到手少阳三焦经。把它联系起来,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的天池穴,沿体内循行,属心包而络三焦,出腋下,下行于上肢内侧的中线,终止于中指末端的中冲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交接。起、循、行、止、交,按照这个规律来记。
那么,看看手三阴经的最后一条经脉,就是手少阴心经。它起于心中,具体的穴位起点为极泉穴,它在体内循行,属心络小肠,出腋下以后,下行于上肢内侧的后缘,止于小指的桡侧端,具体的穴位为少冲穴,交手太阳小肠经。规范的表达,手少阴心经起于胸中的极泉穴,体内循行属心络小肠,出腋下行,沿上肢内侧后缘下行,终止于小指的桡侧端少冲穴,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交。
按照三阴经一组来记,这样同学们便于掌握。把上肢伸出来,那么上肢的内侧,同时记住,相比较的方法记住三条经脉的大致循行路线。翻过去,上肢的外侧就是三阳经,那么下肢的内侧就是足三阴经,外侧就是足三阳经,这样便于记忆。至于具体的循行路线,从表面解剖学来说,和它说每条经脉上的具体穴位,将来同学们在针灸学来学习。按照这样一个简表,上面提供的简表,同学们参考书里面的十二经脉的具体图谱来加深对上面的理解。上面提供的这个表就是便于同学们记忆,便于掌握,完成我们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所规定那个,大致掌握它们的规律。
第二,讲手三阳经的循行。手三阳经包括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起于手指端。注意,看看它们,手三阳经同起于手指末端,共同循行于上肢外侧,它们在大椎穴这个地方,这一点,进入缺盆,锁骨上窝叫缺盆,由缺盆向体内循行,进入胸和腹,与脏和腑相络属,出来以后,沿着头颈面来循行,最后在头部,头面部,与足三阳经相交接。
首先看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刚才我们讲手太阴肺经的时候,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交接。手阳明大肠经起于手指端的食指桡侧商阳穴。示指,古时候叫示指,就是食指,我么现在叫食指,古书又把它称之为示指。沿着上肢外侧的前缘循行,向上行,到大椎,进入缺盆,进入人体体内,进入胸腹以后,与大肠和肺相络属,叫属大肠而络肺。大家注意,手太阴肺经叫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注意,本经脉叫属,和这个经脉相一致这个脏腑的名称叫属,与相表里的联系叫络,正好和手三阴经相反。那么,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出来以后,沿着颈头面循行,终止于鼻旁有个迎香穴,终止于鼻旁。为什么说叫对侧鼻旁呢?因为经脉都是对称循行的。与足阳明胃经相交接。这是第一,手阳明大肠经。
二、手少阳三焦经。它起于无名指的尺侧,有个关冲穴,沿着上肢外侧中线上行,到大椎,入缺盆,进入胸腹,属三焦,络心包,行于体外,沿颈头面循行,终止于目外眦,就是外眼角,有个丝竹空这个穴位,外眼角的丝竹空这个穴位,与足少阳胆经相交。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手指末端,具体而言,就是起于无名指尺侧关冲穴,沿着上肢外侧中线循行,在大椎与大肠经相交接,就是记住在大椎,由大椎穴进入缺盆,然后进入体内,属三焦,络心包,出,沿头颈循行,止于目外眦丝竹空,与足少阳胆经相交接。
手三阳经的第三条,就是后缘这条经脉叫手太阳小肠经,它起于小指末端的少泽穴,小指末端的少泽穴,沿着上肢外侧的后缘循行,交大椎,入缺盆,进入胸腹,属小肠,络心,出头面,沿颈头面循行,止于目内眦,有个听宫穴。三焦经止于外眼角,小肠经止于内眼角,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
这就是手三阳经起、循、属腑络脏、行、止、交。按它们三个共同特点,这三条线都是在大椎相会,进入胸腹,这和手三阴经稍有区别,它有特征性的东西记住就行了,共同的规律都是,总体来说都是沿着上肢外侧循行,记住前、中、后。
下面讲第三组,足三阳经的循行。足三阳经它们是沿着下肢外侧循行的,手三阳和足三阳在头面部相交,这就决定了足三阳经的起点在头面部。
我们看足阳明胃经。起于面部鼻旁,具体的穴位叫承泣。看它的行,绕头面部,下行于躯干,总体的规律是如此。具体足阳明胃经,是绕行面部,下行胸腹。注意,足阳明胃经在躯干部,从面部下来,行于胸腹。进入体内,属胃络脾,沿下肢外侧前缘下行,终止于次趾的外侧历兑穴,与足太阴脾经相交。规范地表达出来,足阳明胃经起于面部的鼻旁承泣穴,绕行面部,下行于胸腹,属胃络脾,沿下肢的外侧前缘下行,终止于次趾外侧的历兑穴,与足太阴脾经相交。
二、足少阳胆经。我们按照前、中、后,它们的分布规律,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瞳子髎穴,具体穴位瞳子髎,绕行头侧,下行身侧。这要注意,足阳明胃经是绕行面部,下行胸腹,而足少阳胆经是绕行头侧,下行身侧。内属脏腑叫属胆络肝,沿下肢外侧的中线下行,终止于第四足趾的外侧,有个足窍阴穴,与足厥阴肝经相交。
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起于面部目内眦的睛明穴,上巅顶,自后头部,枕项,下行于腰部,进入体内,属膀胱络肾,在下肢沿着下肢的外侧后缘下行,止于小趾外侧的至阴穴,与足少阴肾经相交。
首先请同学们记住,足三阳经这一组总的来说,它们的循行规律,起于面部,绕头面部,下行到躯干,进入脏腑,属腑络脏,从体内出来以后,那个行重点记在下肢是怎么行的,那么分别行于下肢的外侧前缘、外侧中线和外侧后缘,终止于次趾、四趾、小趾,至于交接,比较好记,就这样来记。第一,掌握这样的规律的基础上,那么足三阳经的循行,大致循行路线要比手三阳稍微复杂一点。再重复一次,足阳明胃经起于头面鼻旁,穴位为承泣穴,绕行面部,下行胸腹,属胃络脾,沿下肢外侧前缘下行至足次趾外侧历兑穴,与足太阴脾经相交。足少阳胆经起于头面目外眦,瞳子髎穴,绕行头侧,下行身侧,内属脏腑,为属胆络肝,沿下肢外侧中线下行至足第四趾外侧的足窍阴穴止,与足厥阴肝经相交。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头面的目内眦睛明穴,上巅顶,至后头,就是枕项,下行腰部,进入体内,属膀胱,络肾,沿下肢外侧后缘,下行至小趾外侧的至阴穴止,与足少阴肾经相交。这就是足三阳经的大致循行规律。同样道理,同学们要把这三条经相比较而言,参考教材提供的图谱,甚至将来同学们在学习(经络)的时候可以买塑胶做的经络人,那么都可以参考那个图谱,进一步把它记住。
最后一组,足三阴经的循行规律。它们共同的规律是,起于足趾端,行于下肢的内侧,进入内脏,再出胸,止于胸,在头面部相交,与足三阴经终止,按照手足三阴三阳相交接的规律,与它相表里的经是相交。在这里面,起,行于下肢内侧,进入内脏,入胸,记住,到头面部,相交。
看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穴位为隐白穴,沿下肢内侧前缘走行,进入体内,入腹,进入腹中,属脾,络胃,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交。它的分支,出头面,往上行,行于头面,连舌头本,散舌下。同学们只记到这,起于足大趾内侧隐白穴,沿下肢内侧从足往上行,入腹而属脾络胃,最后到达胸中,注入心中而交于手少阴心经,它止于周荣穴,从隐白到周荣,它的起止穴。如果再记它的分支,上到头面以后连舌本,散舌下。
足厥阴经起于足大趾的太冲穴,大趾,丛毛际,就是记住起于足大趾太冲穴,沿着下肢内侧中线循行,到达腹,属肝络胆,继续上行,注入肺中,与手太阴肺经相交接,它的终止穴位是期门穴,就是起于太冲,终止于期门。它的分支可以上连目系,上额,到达额部,再到达巅顶,就是目系、额、巅,就是到达目。将来学习经络学还要进一步讲什么叫做目系,就是到目、额、巅,它的分支,上达头面部的不记,记它起止点,起于足大趾的太冲穴,行于下肢内侧中线,上行于腹,属肝络胆,终于期门穴,最终与手太阴肺经相交。记到这些就可以了。
那么足少阴肾经,起于小趾蹠侧下,涌泉穴。同学们学解剖学的时候蹠骨的蹠,蹠侧下,涌泉穴,沿着下肢内侧的后缘上行,循行,入腹,属肾络膀胱,终止于俞府穴,它注入胸中,终止于俞府穴,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交接,它在头面部的分布叫循喉咙,夹舌本,就是和喉咙、和舌相联系。将来同学们在学习经络学的时候还要讲,进一步来解释什么叫做属,什么叫做络,什么叫做循,什么叫做夹,这几个词还要一一讲,用这几个词的内涵,来说明它循行的规律。
大家看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在下肢内侧的循行的时候,我们上一节讲它们的循行规律,总体循行规律,强调一句在内踝上八寸那一点,这一点之上和点之下,它们的循行发生了改变,就是位置交替。足太阴脾经从足大趾内侧上行,足厥阴肝经也从足大趾太冲穴上行,足太阴脾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这两者比较而言,脾在前,肝在后,这样走的。在足内踝上八寸那一点,两者交换位置,就是脾和肝位置相交换,那么脾行于肝经那一点上,肝行于脾这一点上,交换了以后,又重新归原位,原来是脾在前,肝在中,它两交换一下位置,这个括号里面说足太阴脾经行于下肢内侧前缘,它有个什么规律呢?前,中,前,这个中与肝经比较而言的,而肝经虽然行于中间,但是在足内踝上八寸那一点出来以后,它又走在前,那么脾又走在中,仅仅是在这一点上交换位置,这就是括号里面中、前、中的意思。记住它是在这个地方交换,在这里面同学们不用掌握具体的详细的循行路线,只掌握一般规律,就知道足太阴脾经是按照下肢内侧前缘循行的,足厥阴肝经走行于下肢内侧中线,大致的规律掌握这个程度就可以了。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记住,肝经和脾经在循行过程中,在足内踝,注意内踝上八寸那一点,两者位置发生交叉,然后又重新循行,掌握这一点就可以,将来学习针灸学的时候,点穴的时候具体记住它们之间的关系,具体怎么走行。
我们分四组,以手足三阴三阳,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四组,从比较这个角度,按照总的循行规律,给同学们简要地介绍了十二经脉的大致循行路线,要求同学们大致地掌握每条经脉的起、行、止、交,是个什么样的规律,掌握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
讲到这里,给同学们介绍一个好消息,这也是中医学的经络现代化,现在从生物信息学来说,全世界,中国、美国和韩国都在做虚拟人。哪个同学对电脑非常感兴趣,愿意做这个工作,搞这个生物信息学,那将来可以参与。到现在为止,全世界只有这三个国家开展了虚拟人的研究工作。那么大致分几个阶段呢?分解剖虚拟人和生理虚拟人,现在都处于第一个阶段,就是解剖虚拟人,最后通过数字化,把人的整体形象在电脑上表现出来。经络学的研究,我们国家也开始研究,过去研究的经络人,将来同学们学习过程中可以看到,那是塑胶做的,那是最常用的塑胶人,现在把它数字化,在电脑上可以出一个完整的经络人,已经开始用虚拟人这个思想去研究经络人,它从解剖学这个角度研究。那么下一步,在经络解剖虚拟人的基础上,就研究生理经络人,就要探索用中医所说那个气化过程在体内是怎么进行的。从现代医学来说,就人体内生理过程到底是什么样的?通过一些数字、形象,都能够表达出来。第三步,在生理虚拟人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来探索人体各个系统之间,他们是怎么互相调控的,怎么执行生命功能的。一旦这个虚拟人搞成功了,我们用这个思想转化为经络人,那个时候再讲经络,我们就勿须为了同学们记忆,便于同学们掌握要分别归纳出几组来,列出几个表来,可能同学们在网上,在电脑上,随时可以点击出来它们的大致的循行路线。也希望同学们有精力的,感兴趣的人涉猎一点这方面的文献。我们国家起步虽然晚,但是走在前,到现在为止,我们国家解剖虚拟人的数据已经基本完成,是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牵头,全国好多单位,包括理工院校和医科院校,共同来完成的。
这节课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