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三因学说

作者: 中医爱好者 分类: 中医入门 发布时间: 2015-08-12 07:40

中医认为怎样的情况才叫生病呢?人体各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从而保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当这种动态平衡因某种原因而遭到破坏,又不能立即自行调节得以恢复时,人体就会发生疾病。

那么中医觉得那些因素可以导致我们的身体处于一种疾病的状态呢?这就是所说的病因,中医的所谓“不内外因”,有的又可以看成是外因,如外伤等;有的则是内因为主,但常结合外因而致病的,如饮食不节、劳逸损伤等皆属此类。没有一种致病因素既不属于内因,又不属于外因的。

也就是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古代中医病因学将致病因素分为三种:即外因(如六淫、疠气等),内因(如七情)和不内外因(包括饮食不节、劳逸损伤、外伤、寄生虫等)。

宋代陈无择引伸《金匮要略》提出的:“千般疚难,不越三条”。这就是著名的“三因学说”,他说:“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其如饮食饥饱,叫呼伤气、金疮赎折,症忤附着,畏压溺等,有背常理,为不内外因。”

简单的理解就是六淫邪气侵袭为外因,情志所伤为内因,而饮食劳倦、跌仆金刃,以及虫兽所伤等则为不内外因。

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有哪些因素让我们生病:

1.六淫。

所谓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的情况下,称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

“六气”是万物生长的条件,对于人体是无害的。只有当六气对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才叫“六淫”。淫,有太过和浸淫之意。由于六淫是不正之气,所以又称其为“六邪”。是属于外感病的一类致病因素。

2.疠气。

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在中医文献记载中,又有“瘟疫”、“疫毒”、“戾气”、“异气”、“毒气”、“乖戾之气”等名称。疠气致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较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等特点。

我们听说比较多的是一号病(鼠疫),二号病(霍乱)。现在还有个非典也可以勉强算(毕竟死亡人数不是很多,只是造成了很大的恐慌)。

3.七情内伤: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的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它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索之一,故又称“内伤七情”。

这类型的病现在特别多,因为社会压力大和个人心理调节能力跟不上社会的需要,所以特别容易出现一些”臆症”(就是其实身体没有问题,但自己的思维让自己觉得什么地方总是不对劲,这种人一般很紧张,多少有些神经质)。

4.饮食、劳动和休息,是人类生存和保持健康的必要条件。但饮食要有一定的节制,劳逸需要合理安排,否则会影响人体生理功能,使气机紊乱或正气损伤,产生疾病。这个是很常见的,就不再讲解了。

5.外伤。

外伤包括枪弹、金刃伤,跌打损伤,持重努伤,烧烫伤,冻伤和虫兽伤等。枪弹、金刃、跌打损伤、持重努伤等外伤,可引起皮肤肌肉瘀血肿痛、出血,或筋伤骨折、脱臼。重则损伤内脏,或出血过多,可导致昏迷、抽搐、亡阳虚脱等严重病变。一句话,外部带来的伤害对人体的打击是相当巨大的。导致死亡的几率是相当大的。

6.痰饮和瘀血是人体受某种致病因素作用后在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形成之后,又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某一脏腑组织,发生多种病证,故又属致病因素之一。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内伤绵绵难愈的原因。

中医对病的理解:病只是病征。病征是因身体失平衡引致。病是不能医治的。医治的只是病征。要彻底的消除病症,必须消除病因,这才是根本。中医师不是替病人治病,而是帮助他们调理身体,令身体回复平衡,那么种种病征自然便会消除。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免费学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