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恒动学说和辨证论治

作者: 中医爱好者 分类: 中医入门 发布时间: 2015-08-13 07:49

对于疾病,中医有恒动观点和辨证论治观点。

所谓中医学的恒动观念就是:“用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

它的内容是:人体,是一个不断发生着升降出入的气化作用的整体;人体生命运动始终保持着动静和谐状态,维持着动静对立统一的整体性,从而保证了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它的意义在于正确地指导人们认识生命与健康、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以及预防与康复等。

中医的辩证观念是指中医学用矛盾的、整体的和运动的观点看待生命、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思想。

它的具体内容是:人的生命过程,就是人体的“阴”、“阳”对立双方在不断的矛盾运动中取得统一的过程;人体生命过程就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在动态的相对平衡中,显示人体生命过程的各个阶段;

这强调从联系的观点去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去处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它的意义在于指导人们从整体、全面、运动、联系的观点去认识健康与疾病。

其实上面的那段话只表述了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人是活的,那么人所生的病也是活的,而不会是死的。只有掌握到疾病的根本才可以真实的了解它,真正的医治它。

换句话说,只可能有与书上一样的病,不会有完全按书上一摸一样生病的人。

上面说到了中医需要用很灵活的观点去看待人和疾病。那么什么叫中医的辨证观点呢?

中医的辨证论治观点就是“辨证与论治的总称,是中医学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辩证观念的具体体现,既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又是诊断和防治疾病的基本方法,是中医学观点的集中表现,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

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

论治,又称施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也是研究和实施治疗的过程。

辨证与论治的关系是: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论治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二者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

症,又称症状,是疾病的个别表面现象,是病人主观感觉到的异常感觉和某些病态改变。

证,又称证候,是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以及机体内部各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紊乱的综合表现,是一组特定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全面揭示疾病本质的症状和体征。

病,又称疾病,是机体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邪正交争,阴阳失调,出现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演变过程,具体表现出若干特定的症状和各阶段的相应证候。

症、证、病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三者均统一在人体病理变化的基础上,症只是疾病的个别表面现象;证则反映了疾病某个阶段的本质变化,它将症状与疾病联系起来,从而揭示症与病之间的内在联系;而病则反映了病理变化的全部过程。

临床上,在相同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可出现不同的证候,要根据不同的证候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即所谓同病异治。而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性质相同的证候,又可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即所谓“异病同治”

在我看来,辨证论治实际上就是一种严密的分析。它主要是分析疾病的不同的时期和不同人体质在同样疾病的情况下有那些不同的处理方式。

这和西医有本质的区别。西医看到所有的人都是一个样子,它眼里只有不同的病。很少有不同的人。在西医眼里,所有的人都是一个样,所有的人生的同一种病都应该是一个样。但是他忽略了每个人的体质不完全一样这个现实。

中医就可以根据人的体质把疾病分的很细很细。而且以人体本身的体质作为基础而不是以细菌病毒这些作为基础。

中医认为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正常,气血阴阳协调平衡,即“阴平阳秘”;当人体在某种致病因素作用下,生理活动异常,气血阴阳平衡协调关系被破坏,导致“阴阳失调”,出现各种症状,便发生了疾病。所以中医学总的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变化,总其大要,不外关系到人体本身的“正气”和“邪气”两方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免费学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