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阴阳学说

作者: 中医爱好者 分类: 中医入门 发布时间: 2015-08-15 07:57

中医的“阴阳学说”是在气一元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古代哲学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

归根结底,就是二元论,你不要觉得很奇怪,怎么才说世界是一元的,转眼又变了呢?这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得出不同的结论。

这就好像是你的女儿看到你这个男人,她看到的是爸爸,而你的妻子看到的是她的丈夫,同样的,你看到你的妈妈觉得是妈妈,你的爸爸看到你的妈妈也是妻子,实际上不都是一个人吗?

世界上物质虽然是唯一的,但是它具有多样的属性。中医学把阴阳学说应用于医学,形成了中医学的阴阳学说,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阴阳的含义有二:一是哲学含义,指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一气两体,分为阴阳,所谓“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在中医学中,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标示事物内在本质属性和性态特征的范畴,既标志两种对立的特定属性,又标志两种对立的特定运动趋向或态。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和转化构成了阴阳的矛盾运动,成为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所谓阴阳对立是指阴阳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阴阳互根是指阴阳之间的相互依存、互为根据和条件。阴阳消长是指阴阳对立双方的增减、盛衰、进退的运动变化。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阴的方面可以转化为阳的方面,阳的方面可以转化为阴的方面。

举个例子:一个人长期由于消耗性疾病而导致的身体阴液不足,那么这个人就会逐步地形成虚火上浮,那么,我们原来以养阴为主的治疗的中心可能要变成以培养身体的真火为中心了。

阴阳学说应用于中医学中,它贯穿于中医它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可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可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阴阳的相互转化,相互为基础,实际上可以用一个比如来理解:一个和谐的家庭有男女,夫妇两人久了以后就有了所谓的“夫妻脸”(据国外最新研究,长期在一起生活的夫妇可以相互影响而造成长相看上去有些相似的地方的一种现象),而男女之间又不能相互分离,因为一个他们都是一个完整家庭的重要组成。

所谓阴阳,看上去玄而又玄,其实不然。你完全可以把他具体化来理解,虽然那样就不是非常的准确。比如说,感觉上,火,热,光这些。都有“阳”的性质。水,冷,暗这些又都包含了“阴”的特性。其实阴阳就是出这些具体的东西抽象出来的。

中国医学认为,阴阳是万物的根本,天地的道,变化的父母,生杀的本始。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根源在于大自然的根本和谐统一,根基是什么?是阴阳!

中医又认为,人体和大自然之间有很多美妙的和谐统一,暗合大自然的奥秘和规律,这就是“天人合一”的理论。既然天地万物都以阴阳为根基为纲领,那小小的人类也不在此例之外。

所以,中医用阴阳来解释人,来说明人的生理,病理现象。中医的“阴阳”中又以“阳”为主导,“阴”为辅导。“阳”就仿佛太阳一样重要,“阴”就如同月亮不可或缺。没有阳,生命不再存在,没有阴,生命还是不存在。

所以,《内经》说“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密,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这段话的意思就是,“阳”如同太阳,太强就会把“阴”变得枯萎。生命的奥秘在于阴阳的完美的和谐统一。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就像是男与女,要懂得相处之道,才可以做到美满。

但是,在其中,又以阳为关键。这就有了“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的说法。这就好比是说,男人有能力,家庭才可以稳定,不然就会产生不和谐的东西。又好像说一年四季如果突然变得只有一个极端,不是特别冷就是特别热,那么世界就不再适合生存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免费学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