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为先天之本——中医的命门学说
因为肾是这样的重要,中医专门建立了“命门学”说来强调它。
历代中医文献,有关命门实质的论述颇不一致,对命门的认识未能统一。而且各个时代的医家就命门的具体内容还不断的在辩论:“命门这个词,始见于《内经》,系指眼睛和睛明穴。如《灵枢.根结篇》中说:“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
将命门作为内脏提出,则始于《难经》。但是命门究竟指的是什么?是一个有实质形体的器官,还是指一种功能?它与肾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它的位置在何处?历史上大概有这样一些观点:
1、右肾为命门说。
《难经。三十六难》提出:“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难经。三十九难》又说:“其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这对命门的重要意义和生理功能作了简单的论述。
从这段论述中可看出它包括着三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明命门在人体中的重要性,“精神之所舍”,是人体生命的根本,是维持生命的门户,故称命门;其二,是指出了它的功能,具有男子藏精,女子系胞的重要作用,说明人体生殖机能在于命门;其三,是说明肾与命门相通,两者虽有左右之分,但在生理功能上是难以分割的,也就是说命门具有肾的功能,肾也具有命门的功能
2、两肾之间为命门说。
以命门独立于两肾之外,位于两肾之间者,其中以赵献可为首倡。赵氏认为命门的功能,就是真火,主持人体一身之阳气。赵氏与张景岳同为明代时人,命门为真火的论点同出一辙。这种观点一直影响到清代。
3、两肾俱为命门说。
元代滑寿虽承认左肾为肾,右肾为命门,但他又认为:“命门,其气与肾通,是肾之两者,其实则一尔。”至明代,虞抟在《医学正传.医学或问》中则明确指出“两肾总号命门”。
明代张景岳强调说:“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他还强调了命门之中具有阴阳、水火二气,从而发挥阴阳、水火的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的作用。
4、命门为肾间动气说:此说虽然认为两肾中间为命门,但其间非水非火,而只是存在着一种原发动之机。同时认为命门并不是一个具有形质的脏器。倡此说者首推明代孙一奎,他认为命门的部位虽在两肾之间,但它不过为肾间动气之所在,是一种生生不息,造化之机枢而已。肾间动气虽为脏腑之本,生命之源,但不能认为是火。
虽然对命门的认识虽有不同的见解,但医家们对其生理功能的认识却基本一致。命门的主要功能是元气的根本,是人体热能的发源地,对各脏腑组织器官具有温煦生化作用,能促进各脏腑的功能活动。
另外,命门又与人体的生殖功能、性功能有关。命门火衰,除见到一般肾阳虚的症状外,还可以见到性功能衰弱和生殖功能减退的表现。从临床上看,命门不足的临床表现与命门不足的见证基本一致。在治疗方面,补命门之火的药物,又多具有补肾阳的作用。因此,简而言之,命门之火与肾阳基本相同,之所以作为命门,主要是强调其重要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