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与腑的关系

作者: 中医爱好者 分类: 中医入门 发布时间: 2015-08-31 07:29

中医基础认为,五脏六腑是通过经脉的相互联络而成为表里对应关系,所以脏病会影响相对应的腑,腑病亦会在与之相联络的脏上得到反应。

脏与腑的关系,就是脏腑阴阳表里配合关系。由于脏属阴,腑属阳;脏为里,腑为表,一脏一腑正好是一个表面,一个里面,一个属阴一个属阳,相互配合,组成了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等脏腑表里关系,体现了中医原理的阴阳、表里相输相应的关系。

这些对应关系表现如下:

1.心与小肠:由于其经脉互相联络和统属而形成了一脏一腑的表里对应关系。如心火盛而下移,会产生小肠实热而引起尿少、尿红、尿灼热、排尿时前阴灼热等小肠实热等证候。反之,如果小肠有热,亦会上累于心而出现心烦、舌赤,甚则舌体糜烂。

肺与大肠,在生理功能上是常互相影响的,肺气肃降能通调水道,大肠主津故与肺相表里。如肺气不能肃降、津液不能下达,则影响大肠而致大便困难。若大肠实热,亦会影响肺气不降而至病人出现胸满闷、喘咳。

2.肝与胆:主要表现在肝主疏泄、胆藏胆汁及肝主谋虑,胆主决断等生理功能的相互协调上。肝疏泄正常,胆始正常藏贮胆汁;胆汁排泄通畅,肝的疏泄作用才能发挥。在精神情志方面,谋虑与决断也是相辅相成的。

3.脾与胃:具体表现在纳与运、升与降、燥与湿几个方面。脾运不佳,久则影响胃纳;胃纳失常,亦可影响脾运,临床常见脾胃同病。如脾气不升(即脾不健运),则会出现脱肛、水泻;如胃气不降而反上犯,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嗳气、打呃等病状。故脾升胃降是相互为用、对立而又统一的。另外,脾性喜干燥而厌湿润,胃性喜湿润而厌干燥,柔润与燥裂,一湿一燥相互作用,使饮食得以消化。

4.肾与膀胱:肾主水,能维持人体水液代谢;膀胱可贮存和排泄尿液,受肾气化作用的影响。肾阳虚衰会导致膀胱气虚而出现小便次数增多、淋漓不尽,甚或遗尿。膀胱湿热,或肾热累及膀胱,会有小便短赤,或尿血、解尿不出等证候。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免费学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