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血和津液

作者: 中医爱好者 分类: 中医入门 发布时间: 2015-09-01 08:34

血是一种重要物质,不管在中医还是西医的观点中。它同样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意思是对于供养人体的营养物质来说,没有比血更重要的营养物质了。

血是脉管中的红色液体,也是由脾胃水谷之精微所化生,正如《黄帝内经》里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由于血液仅存在于脉管之中,所以脉有“血府”之称。血由心所主,藏于肝,统于脾,循行于脉中,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具有濡养作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人的目之视、足之步、掌之握、指之摄以及皮肤的感觉等,都要依靠血的供应。若血行障碍,皮肤得不到足够的血液,可见麻木不仁;四肢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会出现手足不温,严重者痿弱不用。因而五脏六腑,外而皮肉筋骨,必须在血液运行不息的状态下,才能得到充足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功能。

另外,血还是神的物质基础;血脉充盈才能神志清晰、精力充沛。若血虚或血热,均可导致神志方面的病变,如心肝血虚,可见失眠、多梦等症,血热重者则有神昏谵语之患。就是在现代西医的观点里面,高血压导致的头昏也不是少数。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同样不能缺少津液,所谓津液,它是体内各种正常水液的总称,其清而稀者为津,浊而稠者为液。津液包括唾液。胃液、肠液、关节腔内的液体及泪、涕、汗、尿液等等。

《素问.经脉别论》里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是对津液的生成与输布的简要说明。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通过胃的游溢、脾的散精而成。

而津液的输布,还要依靠脾的转输、肺的宣降以通调水道和肾的气化、升清降浊的作用。其中,尤以肾的作用最为重要,所以《素问.逆调论》里说:“肾者,水脏,主津液。”津液的循行输布是以三焦为通道的,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里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这里要说明的是三焦这个概念,中医的三焦也是到现在也没有定论,只是现在比较认同的观点是一种水液运输的通道。当饮食水谷被研磨后,经胃下降到小肠、大肠的水液,还要在小肠和大肠不断被吸收。经脾、肺、三焦而发于皮毛的就成为汗,通过三焦水道下输于膀胱的水液,则通过肾与膀胱的气化作用排泄于外而为尿。

通过以上各有关脏腑的作用,津液的输布可以外达皮毛,内注脏腑,滋润全身各个组织器官,这就是所谓“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津液对于人体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可布散于体表能温润肌肤,内注于身体则灌溉脏腑,输送于空窍可润泽目、耳、口、鼻,流注于关节以滑利关节,渗透于骨髓能补益脑髓等。若津液大量丧失,会引起关节屈伸不利,头昏耳鸣,目视干涩,肠燥便秘,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症。在西医的观点中体液大量丢失会导致酸碱平衡的失调,为重的还要危及生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