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十二经络?

作者: 中医爱好者 分类: 中医入门 发布时间: 2015-09-04 07:41

《内经》中系统地论述了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属络脏腑,以及十二经脉发生病变时的证候;记载了十二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等的内容;对奇经八脉也有分散的论述;并且记载了约160个穴位的名称。

所以现在我们应该有个概念了。我们看到的世界和实际的可能在顺序上面刚条刚相反,我们的医家为了更加条理化,把经络写在了腧穴前面,按我看,还是应该还历史本来面貌。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经络系统,内容包含经脉、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一般说来,经络是贯穿内外的。在内经络能连属于脏腑,在外则连属于筋肉、皮肤。经络的主要作用之一也是共同内外,和谐全身。中医把经络的这种生理功能称为“经气”。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传导;调节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四个方面。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主要是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的联系,还由于它通达某些正经未循行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因而能补正经之不足。它就是主干上面的细干。就是大国道线路上面的小分路。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十二经别都是从十二经脉的四肢部位别出,阳经经别合于本经,阴经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它有三个方面的生理功能:1、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内的联系;2、别络对其他络脉有统率作用,加强了人体的内部联系;3、灌注气血濡养全身。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和孙络之分。别络是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十二经与督脉、任脉各有一支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别络具有加强相为表里两经脉之间在体表的联系。

浮络是循于人体浅表部位而常浮现的络脉。孙络是细小的络脉。连属部,包括经筋和皮部,是十二经脉与筋肉和体表的连属部分。它的作用同浮络一样输布气血,濡养全身。在全身络脉中,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称为“浮络”,它分布在皮肤表面。其主要作用是输布气血以濡养全身。

其实络脉比经别还要细还要小,但是不同的络脉还有大小不同,其实这没有什么难理解的。正经是国际大干线,经别是国家干线,络脉是省级公路,二里面最小的络脉也就是孙脉浮络也就是县级公路,这样一想不是很简单了吗?其实,人体若国,可以比作这个世界这个宇宙。

除了经络还有经筋。经筋也有十二条: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其功能活动有赖于经络气血的濡养,并受十二经脉的调节,故将其划分十二个系统,称为“十二经筋”。经筋的作用主要是约束骨骼,利于关节屈伸活动,以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这个比较接近西方的关节系统软组织,但肯定是不完全相同的。

最后介绍的是十二皮部:十二经脉及其所属络脉,在体表有一定的分布范围,与之相应,全身的皮肤也就划分为十二个部分,称十二皮部。皮部,是十二经脉之气散布之所在,由于它居于人体最外层,所以也是机体的卫外屏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