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为何苦学《伤寒论》?
编者按:张锡纯,字寿甫,中国近代杰出的中医临床家、思想家、教育家,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是最受医者欢迎的中医著作之一,被称为“医学中第一可法之书”。从下面这段故事中,可了解到一些这位中西汇通奠基人与《伤寒论》的因缘。
了解张锡纯的人都知道,他的学问的根底,是《伤寒论》。要说到张锡纯学习《伤寒论》,还要从一件事情说起,这件事给张锡纯的刺激也很大。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在1885年,也就是张锡纯二十五岁的时候,邻村有个武生,这不是唱戏的那个武生啊,是考武科举的考生,叫李杏春(怎么看都不像武生的名字,和翠花有一拼)。
话说这位李杏春这年三十多岁了,是个膀大腰圆的猛汉子。有一天患了病,偶感风寒,然后就开始喘促不休了,具体是什么症状呢?是身上不发高烧,精神不振,“略一合目即昏昏如睡”,同时胸膈满闷,吃不下去东西,舌苔白腻(这说明体内水湿重),脉滑而濡。
就是这个病,当时张锡纯给开的是散风清火利痰之药,服用了几次,一点效果都没有。
怎么办呢?再请医生吧,就又请了几位医生,开了方子,也没有效果。
这个时候再看这位猛汉李杏春,已经一点都不猛了,病势开始变得严重了起来,家属心急之下,就又把张锡纯给请来了。
张锡纯是个热血之人,看到这种情况,是一定要管的,怎么办呢?这时,他突然想起来,自己认识一位老中医,八十多岁了,叫皮隆伯,在渤海之滨隐居,如果能把这位老中医请来,那这个病应该有救啊。
李杏春一听,立刻派人把这位皮隆伯老中医给请来了。
这位老中医来了以后,一诊断,说:“这个病好治啊。”
大家一听,啊?这还好治?那么多的医生都在这儿丢了人了,您还说好治?
老中医接着说:“这就是一个小青龙汤证,没什么难治的啊。”于是,就提笔开了《伤寒论》中的小青龙汤,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上了杏仁三钱。
结果如何呢?服完一副药以后,这位李杏春的喘就止住了,然后老中医又开了《伤寒论》里面的苓桂术甘汤加味,两副药,这个病就好了。
张锡纯一看,我的妈呀,这才叫治病啊,这个《伤寒论》敢情这么有用啊!
张锡纯说:“愚从此知小青龙汤之神妙。”
这怪谁啊?只能怪自己看书功夫没有到家啊,得,老老实实从头看吧。从此,张锡纯广泛地收集《伤寒论》的注解书,仔细地攻读。
我们看张锡纯的著作就知道了,他的学问功底是从《伤寒论》来的,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这部著作中,对很多经方进行了注释,可见其学问根底之深。他对经方的应用很有特色,他是用张仲景的思路,但是在具体的药味上,他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修改。这是活用的方法。
其实,我们的中医大家们,他们的学问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是通过努力学习得来的,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是曾经苦读《伤寒论》。要不怎么说《伤寒论》是中医临床的基础呢。
来自中医诊疗网手机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