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针灸,必读<难经>

作者: 中医爱好者 分类: 中医入门 发布时间: 2014-04-06 00:52

【医家经典:学习针灸,必读《难经》】
    学中医最怕走错路,在没有优秀师承的情况下,钻研四大经典永远不会错,永远是正路。即使是有传承,经典也非看不可。读经虽难,一旦透彻,则如拨云见日,阳光普照,直达根本,与临证有不可言说之妙。若不透彻,惑于诸家言论,则难免左顾右盼,进退迟疑也!

    自上古神农氏《本草经》肇始,中医绵延至今,代有传承,不绝于缕。岐黄对答有《内经》,扁鹊应以《难经》,继以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蔚为大观,成四大经典。医有门径,不外乎先治经典,耽以岁月,先熟读《内经》,《难经》,《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渐而及于后世诸家,则自能渊流分明。读经之法,不必拘泥于注疏,但求融会贯通,解得经中大旨所在。然后再综贯历代诸家,可得其广博兼融。更需博览文化经籍,以建立儒家思想根基。此学医之渐也。

 《难经》成书于东汉前,扁鹊著。"难经"即指"问难《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81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还分析了一些病证。其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书中对命门和三焦的学术见解以及所论七冲门(消化道的7个冲要部位)和八会(脏、腑、筋、髓、血、骨、脉、气等精气会合处)等名目,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该书还明确提出“伤寒有五”(包括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并对五脏之积,泄痢等病多有阐发,为后世医家所重视。《难经》内容简扼,辨析精微,常与《内经》并提,足见其重要性。

 
学习针灸,先需精研《内经》与《难经》,以奠定根基,再尽读诸部经典,用心琢磨,以经旨演义其意趣,则于针灸理论可趋小成。然后辅以临证,多实践,多总结,多读书,多思考,此四多反复坚持,不懈努力,十余年功夫,则针灸可近于大成矣。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免费学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