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之上古天真论

作者: 中医爱好者 分类: 中医入门 发布时间: 2014-04-16 23:28

《黄帝内经》是一本传世鸿文,其文字极尽精美、辽阔、训雅之能事,反复读来,只觉朗朗上口、意犹未尽。《黄帝内经》开篇即讲“上古天真”,何谓天真?古贤认为,所谓天真即老天赋予事物的天然性质或本来面目,上古医家引申为得以维持人体生命的真气、元气。首篇《上古天真论》发凡医理,尽出精华。多少医家感悟数年来结合临床反复咀嚼,犹觉不能尽悟其意。中医学人们越是琢磨,越觉悟境深远,阔不可及,颇感醍醐灌顶。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破题
讲义:上古,谓所生之来。就时间来看是指很久以前的远古时期,就人来说是指随出生所带来的,也就是先天的。天真,天乙始生之真元也,天一生水,真元是万物的初始状态。首四篇论调精神气血,所生之来谓之精,故首论精;两精相搏谓之神,故次论神;气乃精水中之生阳,故后论气。《素问》首篇讨论万物变化始于精,也是上古天真的内涵。本篇描述了上古之人,保养天真以却病延年的原则、方法、道理,以及先天真元之气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原文第一句“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讲义:按《史记》,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有熊国君少典之子。继神农氏而有天下。都轩辕之丘。以土德王。故号黄帝。神灵,智能也。徇顺,齐正。敦信,敏达也。此节记圣德禀性之异。发言之早。方其幼也。能顺而正。及其长也。既敦且敏。故其垂拱致治。教化大行。广制度以利天下。垂法象以教后世。生知之圣人也。后铸鼎于鼎湖山。鼎成而白日升天。此亦寿敝天地。无有终时之真人也。
原文: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讲义:黄帝向天师岐伯请教道:“我听说上古时代的人,年龄都能活到一百多岁,而且行动还没有衰老现象;现在的人,年龄才到五十岁,就已经行动衰老了,这是时代变迁的呢?还是现在人违背了养生规律导致的呢?”(天师,岐伯的尊称;天者谓能修其天真;师乃先知先觉者也;道者,上帝之所贵。师所以传道而设教,故称伯为天师。度,越也。度百岁者,百二十岁也。)

原文: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讲义:岐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大都了解养生的道理,所以能效法于阴阳之道,并采用各种养生方法来保养身体”(上古,太古也;知道,谓知修养之道也;法,取法也;阴阳,天地四时,五行六气也;和,调也;术数者,调养精气之法也;盖阴阳者,万物之终始;死生之本,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故能取法以和调,是谓得道。)

原文: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讲义:古人饮食有节制,作息有常规,不轻易使身心精力过于耗费,因而能够使形体和精神协调,活到他们应该到的寿数,到一百岁以后才去世。(灵枢决气篇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饮食有节,养其气也。生气通天论曰:起居如惊,神气乃浮。起居有常,养其神也。烦劳则张,精绝,不妄作劳,养其精也。夫神气去,形独居,人乃死。能调养其神气,故能与形俱存,而尽终其天年。)
原文: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
讲义:现在的人就不同了,把酒当作浆水一样纵饮无度,经常沉迷于荒乱的生活中,乘着酒兴纵意房事。(酒能伤脾,脾气伤,则不能宣五谷味,而生气伤矣;以妄为常,伤其神矣;醉以入房,伤其精矣;言今时之人,不知道者,纵嗜欲而伤其精气神也。)
原文: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
讲义:因对欲望没有任何节制而耗竭精气,造成真元败散,生活不谨慎调养,不能调御精神。(乐色曰欲,轻散曰耗;真者,元真之气也;不知持满,不慎谨也;不时御神,不能四时调御其神也;言不知道者,不能慎谨调养,而丧其精气神也。)
原文: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讲义:贪图一时的快意,背弃了养生的乐趣,生活全无规律,所以才到五十岁就衰老了。(心藏神,务快其心,丧其神守矣;乐则气缓,而更逆之,伤其气矣;起居无节,耗其精矣;言今时之人,惟务快乐,不能积精全神,是以半百而衰也。)
原文: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翻译:上古的圣人经常教导他的人民:对一年四季中的各种病邪,要根据节气的变化而谨慎躲避;同时在思想上要安闲清静,不贪不求,使体内真气和顺,精神内守,这样,疾病又怎么会侵袭你呢?
讲义:(虚邪,虚乡不正之邪风也;恬,安静也;淡,朴素也;虚无,不为物欲所蔽也;言上古之人,得圣人之教化,内修养生之道,外避贼害之邪,所以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原文: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翻译:所以那时的人都能心态安闲少欲望,心境安定不忧惧,形体劳动而不疲倦,真气从容而顺调,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讲义:(恬淡无为,是以志闲而少欲矣;精神内守,是以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矣;真气从之,是以气从以顺矣;五方之民,衣食居处;各从其欲,是以皆得所愿也。)
原文: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翻译:所以都能以自己所食用的食物为甘美,所穿着的衣服为舒适,所处的环境为安乐,不因地位的尊卑而羡慕嫉妒,这样的人民才称得是朴实。
讲义:(故者,承上文而言;按异法方宜论:东方之民,皆安其处,美其食。西方之民,根据山陵而居,不衣而褐荐,华食而肥脂;北方之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南方之域,地下,水土弱,其民嗜酸而食;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其民食杂而不劳。此五方之民,随天地万物之所生,山川地土之高下。衣食居处,各从其欲,彼此不相爱慕,故其民曰朴。)
原文: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翻译:对这些朴实的人民来讲,嗜欲又怎能干扰他们的视听,淫乱邪论也不能扰乱他们的心态。
讲义:(此复言五方之民,各有嗜欲淫邪而致病;惟上古恬淡之世,民皆安居乐俗,而无外慕之思;故虽有嗜欲淫邪,不能伤其内也。)
原文: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翻译:无论是愚笨的、聪明的、或者是有才能的、能力差的,都能追求内心的安定,而不汲汲于外物的获得或丧失,所以能符合养生之道。
讲义:(上古之人,无贵贱贤愚,皆全德不危,故不外惧于物,而合于养生之道焉。)

原文: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翻译:因此,年龄都超过一百岁,但行动不显衰老,是因为他们全面掌握了养生之道,才能避免身体受到伤害的缘故啊。
讲义:(德者,所得乎天之明德也;全而不危者,不为物欲所伤也;庄子曰: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圣人之道也。)
原文: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
翻译:黄帝问:“人年纪老了就不能生育,这是因为精力枯竭了呢?还是自然生长发育的规律的必要结果呢?”
讲义:(阴阳者,万物之终始也;此复论男女阴阳气血,有始有终,有盛有衰,各有自然之天数;材力,精力也。)
原文: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白话文:二十八岁,这是身体最强壮的阶段,筋肉骨骼强健坚固,头发长到极点;
注释:(肾生骨髓,髓生肝,肝生筋,母子之相生也。女子四七,精血盛极之时,是以筋骨坚,发长极也。血气盛则充肤热肉,是以身体盛壮。)
原文: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白话文:到了三十五岁,身体开始衰老,首先是阳明脉衰退,面容开始枯焦,头发也会堕脱;
注释:(阳明之脉荣于面,循发际,故其衰也,面焦发堕。夫气为阳,血脉为阴。故女子先衰于脉,而男子先衰于气也。再按足阳明之脉,并冲任挟脐上行,冲任脉虚,而阳明脉亦虚矣。)

原文: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白话文:四十二岁,上部的三阳脉衰退,面容枯焦槁悴,头发开始变白;
注释:(三阳之脉,尽上于头,三阳脉衰,故面皆焦。血脉华于色,血脉衰,故发白也。)
原文: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白话文:到了七七四十九岁,任脉空虚,太冲脉衰微,天癸枯竭,月经断经,所以形体衰老,不再有生育能力。
注释:(地道,下部之脉道也。三部九候论曰:下部地,足少阴也。癸水藏于肾。天癸竭,是足少阴下部之脉道不通。冲任虚,是以形衰而无子也。)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免费学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