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医医案与方剂学习

中医养生之道与常见病的诊治

零基础学中医

肾为先天之本——中医的命门学说

因为肾是这样的重要,中医专门建立了“命门学”说来强调它。

历代中医文献,有关命门实质的论述颇不一致,对命门的认识未能统一。而且各个时代的医家就命门的具体内容还不断的在辩论:“命门这个词,始见于《内经》,系指眼睛和睛明穴。如《灵枢.根结篇》中说:“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

将命门作为内脏提出,则始于《难经》。但是命门究竟指的是什么?是一个有实质形体的器官,还是指一种功能?它与肾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它的位置在何处?历史上大概有这样一些观点: 阅读详细 »

中医为什么认为肾是先天之本——天癸篇

其实中医认为肾可以主管人类繁衍的功能,人的生殖系统的发育情况,性机能的成熟和维持,以及生殖能力等。是当人体生长发育到青年的时期,肾中精气比较充裕的时候,此时,中医以为肾产生了一种叫”天癸”的物质,这种物质用现在时髦的词就是“基因”(当然只是一个大概的比喻)。

我们还经常听到中医说天癸至,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什么叫“天癸”?“天癸至”表示什么意思?

中医所说的天癸,男女皆有,是促使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阴精,是维持妇女月经和胎孕所必需的物质,它来源于先天肾气,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支持而逐渐成熟无盛,大约经过三十多年以后,随着肾气的虚衰而竭止。 阅读详细 »

中医为什么认为肾是先天之本——藏精篇

为什么中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

我们要了解一个脏器,首先主要要了解它的生理功能,其次要明白它的病理变化,通俗的讲,一个脏器的重要程度和它的功能和它损伤时带来的危害成正比。就是这个脏器好的时候能有多大的作用,坏掉的时候可以造成多大的影响。一般来说,作用越大,损伤后危害越大说明这个脏器越重要。

所以我们先了解下肾的生理功能:肾,五藏之一是藏精之所。肾所藏的精,不仅藏先天之精——即男女媾精的精气,还藏后天之精——五藏六腑水谷所化生的精气。能滋养藏腑和肢体各部组织。肾所藏的精,来源于饮食。 阅读详细 »

脏腑病机:肾的病机

脏腑病机——肾的病机

同学们好,下面开始上课。

上一节我们讲了肝的病理机制,以肝气郁结为肝阴阳气血失调最基本的病理变化,详细地论述了肝脏本身阴阳气血失调病理演变的规律,以及肝对其他脏腑的影响。肝的病机在五脏病机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五、现在我们讲肾的病机。

(一)肾的病机特点。我们在讲藏象学说,讲肾的特性和作用的时候,强调肾主闭藏,是指肾精宜藏而不宜泄;讲肾阴肾阳为人身诸阴诸阳之本;在生理上强调肾的精气的作用。根据这样一个生理特点,就形成了病理状态下它(的)病机的特点:就虚实而言,传统上都讲肾无实证,我们今天看来,肾脏有虚也有实,所以它的病机特点,尽管有实,仍然是它所表现那个虚实是虚多实少,即使有实,纵有实邪,也是本虚标实,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共性特点。根据肾主闭藏,肾精宜固闭而不宜妄泄这个生理特性所决定的。具体的病机特点:1.表现为生长发育障碍;2.表现为生殖功能障碍;3.表现为水液代谢障碍;4.表现为呼吸功能和血液功能障碍。这是肾,无论是气,是血,是阴,是阳,它们发生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也就是说,肾的功能异常以后所反映出来的病理变化不外上述这几点。概括起来,就虚实而言,以虚为主,虚多实少。关于肾的病机特点,传统叫肾无实证,只虚无实,我们这里讲虚多实少,纵有实也是本虚标实,对肾脏的病机特点大致有这么两种看法。 阅读详细 »

肾的生理特性

接下来我们讲肾的生理特性。第一,肾主闭藏。我们上面讲,肾脏通过它的摄纳作用、封藏作用来实现纳气的作用,通过这一机制实现的。那么肾主闭藏是肾脏的一个生理特性。什么叫做闭藏?闭藏又称封藏,就是封闭、储藏的意思。肾主闭藏这一个特性旨在说明,肾所藏的精,始终保持封闭、固藏的状态,就是肾脏本身始终保持封闭、固藏状态,才能够使肾精得以储存于肾,肾才能完成藏先天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这个功能,这个功能是通过肾闭藏这个机制来实现的。这是一。二,我们前面讲了,肾精在生长发育、生殖和维持全身脏腑功能正常进行当中的特殊作用。那么肾精要想发挥这样一些作用,必须保持肾精充盈,肾精要想充盈,必须是肾维持在固闭状态,封藏状态,否则肾精随时无故流失,就难以保证生命活动需要。就这个意义讲,肾的特性要始终保持在具有封藏的状态。这一个理论,这样一个理论,它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一、它强调了肾精一要充足,二不得无故流失,这是珍惜肾精。这种思想在中医学历代文献当中,特别是在养生学当中,有一种学派,它的主导思想叫惜精,叫珍惜肾精,形成了养生学里面一个调精学派,或者又叫养精学派,这个养精就是补肾,所以形成了补肾是防止衰老一个重要手段,这是一。第二,得出来一个重要的原理,叫肾精宜秘而不露,宜藏而不泄。这个原理体现于什么思想呢?肾精必须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身,还要求它必须是密而不露,藏而不泄,是不是矛盾呢?既要输泄出去,以备不时之需,源源不断地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又强调必须藏而不泄,密而不露,是不是矛盾呢?密而不泄,藏而不露,只是强调肾精不可以无故流失,不是指肾精只能闭藏,不能遗失,而恰恰在调节性和生殖的功能的时候,那么肾所藏的那个精,表现为男性和女性在调节性和生殖的时候,那么必须是泄,月经因时而下,男子精气溢泄。仅仅是强调保持适度,密藏适度而已。正因为男的精气,经常处于在溢泄状态,女性的月经要经常地维持因时而下,总的趋势是一个下的趋势,根据这个理论推论出来,肾病虚多实少。古人讲究肾病多虚,肾无实证。我理解,准确的表达应该是多虚少实,不能说肾无实证。《诸病源候论》里面许多论述也否定了肾无实证这个表述,我们今天的实践也是如此。只能说,你正确地理解肾无实证理解为肾脏由于肾精这样一个特征,它封藏这样一个特性,决定了它经常进行溢泄这样一个属性,根据这个趋势提出来应该注意封藏,它决定了它的病理状态是虚多实少。在这个意义讲,强调惜精,强调补肾。这个思想,中医学这个思想,也受到了中国的佛、道、儒,佛学、儒学、道学,特别是受到了道学理论的影响。同学们将来学习养生学的时候,特别是要钻研道学关于养生学的贡献,它那里突出的贡献强调保肾,强调惜精。这个思想也体现在我们中医学里面,我们强调肾精宜藏不宜泄,说肾精、肾水为人生命的源头,为生命的根本,我们后面讲肾阴肾阳的时候进一步讲,肾阴为一身诸阴之本,肾阳为一身诸阳之本,这是从封藏这个特性讲它的作用。 阅读详细 »

肾的生理功能

下面我们讲肾的生理功能。肾的第一个生理功能,叫肾藏精。第一,我们讲精的含义。在中医理论当中,习惯上精又称之为精气。请大家注意,我们在前面讲气一元论学说的时候,讲气论的时候,提到中国古代哲学,其中以管子为代

表,说“精者,气之精也”。以精定义气,气就是精,精就是气。在哲学上定义气的概念的时候,这是一说。因为“精是气之精”,所以单字用精少,而用精气多,精与气连用,精气和精同义。在哲学层次上,那个精气与气同义。我们在讲肾所藏的精的时候,是讲人体之精气,就是人体之气当中的人体的精气。那么人体的精气,从医学意义上来说,分为广义之精和狭义之精。广义之精,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和脏腑功能活动的精微物质的统称。广义的精气,是个泛义词,是精微物质的统称,概括了机体内的所有的精微物质。那么具体说来,哪些精微物质呢?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和脏腑功能活动的精微物质,这些物质统称为精气。狭义之精,我们把它的内涵、外延再缩小。从定义来说,属,都属物质,种属关系,那么种差,把内涵缩小,内涵的范围缩小,高度抽象起来,仅仅是指禀受于父母而贮藏于肾的具有生殖作用的精微物质。这种精微物质,一,来源于父母,禀受于父母;二,贮藏于肾;三,具有生殖作用,把这种物质叫做狭义之精。正因为它的生理作用是具有生殖作用,因此,又称这种精叫生殖之精。这是第一,讲精气的含义。 阅读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