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之堂跟诊日记第一天

作者: 中医爱好者 分类: 中医杂谈 发布时间: 2014-06-26 08:59

跟诊日记是写我们怎么在任之堂学医中医的,同时也希望这些点滴的总结对其他中医学子有一些启发。因为很多人想学好中医,却苦于名师难遇。还有一些人已经学了中医好多年,要么就跑去干西医了,要么就改行。

跟老师同毕业的,有六十人一个班,最后真正干医的只有十来人,而像老师这样出来,干个体体现传统中医特色的,除了老师外,再也找不到一个。可见,学院培养中医也太不容易了。

当然,还有民间的自学中医,比如从黑龙江过老师这里来,想跟老师学一个月的周东亮。他从十九岁开始自学中医,到现在有十五年了。现在他还在厂里打工,可已经把助理医师,职业医师都考到手了。

老师叫他诊病、开方、用药,他都还有些底气不足。中医如果真的有这么难学,那么中医的传承该怎么办呢?

老师说,不是难学,而是不得其门而入。

老师为我们开了一扇升降之门,让我们学习中医有个清晰的思路。

比如,这一个病人,舌尖红,舌苔薄白,舌下静脉变粗带瘀紫。

周东亮把完脉,加上四诊后,说,这病是肝郁化火,然后处方丹栀逍遥散。

老师说,你只看到了这疾病的部分病机,看问题要多方面看。

然后老师叫病人伸出舌头,说,你看!舌下静脉瘀得这么厉害,有比较明显的血脉不通。而且脉象上亢,中焦郁堵。

你用柴胡没有错,可用了15克,就太大了,用15克柴胡是发表,她脉象本来就上亢,这样一用上去,整个脉势就会越得更厉害,我们用它来疏肝,5到6克就足够了。

舌尖红,病人是有心火,用栀子也没有错,可一用十五克,太重了,苦寒反伤胃,用到十克,就已经不少了。

你要看到她上面的火,是怎么来的,不能单看火就清火,火清不掉,清掉了,人也伤坏了。

你看她,尺脉偏沉,是虚火上亢,你要引火,而不是清火。用龙骨、牡蛎各十五克,她的脉势就能够往下收。

还有,你问到病人脾胃状况如何,她这边右路关脉降不下,是胃气上逆,有没有反酸打呃啊?

病人点头。

老师说,看来,不仅存在肝郁化火的病机,还存在胃气上逆的病机。肝郁化火,用丹栀逍遥散没错,但剂量要拿捏好。

胃气上逆,直接用竹茹半夏两味药个20克加进去,整个方子,就不同了。如果还有血脉瘀堵,你也可以加入川牛膝15克,既引热火下行,也活血化瘀。

老师当场就把这个方子略作调整加减,就可以用于治病了。

大家听了都豁然开朗,都明白一个疾病过来,不是一个病机那么简单,有时它会两个或者三个病机同时出现,错综复杂,这就要考验到医生辨证用药的技巧了。

老师是用升降来立法的,病人整体脉势都是上越的,单用丹栀逍遥散还是飘了些,所以老师加入竹茹、半夏、川牛膝,降胃气的同时也引火下行。这是对病机的用药,而对病人整体的气机,老师单用龙骨牡蛎这组药对。

老师说,气机是上亢的,就把它收下来。气机是下陷的,就把它提上气。气机是郁在中间的,就像盘古开天的,让它升降上下去调。

升的药,你可以选柴胡、麦芽、薄荷,甚至升麻、葛根。

降的药,你可以选半夏、枇杷叶、竹茹,甚至代赭石、川牛膝。

知道这个升降的思路,那么药物就随你调遣了,当你心中能做到没有成方的时候,而不是想不起方,你中医治病用药就入门了。

这个病人,我们再总结一下,周东亮是用丹栀逍遥散治疗病人肝郁化火烦躁的这个病机。而老师看的更高远更深入,这个火是从哪里来的呢?

是下焦收不住,冲上来的,所以单疏肝清火制不住,所以还要用龙骨牡蛎往下收,老师再把病人脉象时,发现有关部胃气也降不下来。

胃气是人体最大的气血出入之所,阳明胃经降,百脉降。阳明胃经不降,单纯疏肝清火是清不下的,所以老师断病人有反酸打呃胃气上逆的现象,故用竹茹半夏降胃气,用川牛膝把心火引下来,暖肾与命门。

《大医精诚》上说:“审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侯,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

孙思邈提到,医生诊病,连细微的变化都要琢磨把握出来,更何况是大方向的气机升降。

这病人有气郁,又有气逆,还有脉势上越。

看到气郁化火,用丹栀逍遥散。

看到气逆打呃反酸,就知道加入竹茹、半夏或川牛膝。

再看到脉势下虚上实,就知道用龙骨、牡蛎,把整个气机往下收。

这个病用一疏一降一收三个思路,治疗病人气机的一郁一逆一越。(待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免费学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