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医爱好者的话

作者: 中医爱好者 分类: 中医杂谈 发布时间: 2015-02-16 05:28

自百家讲坛起,中医便逐渐热了起来。而同时网络上论坛、微博、微信、QQ群等对中医热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由此,也带出了一大批因受益于中医而逐渐深深爱上中医的中医爱好者们,我便是这其中的一员(不同的是,我跟中医教授在门诊上学了三年)。我很理解做为一名深受中医之恩,又求知若渴的那种感受。所以,也正因为如此,做为中医爱好者才更容易犯下错误。因为,我的确遇到过有的年轻妈妈因笃信阳气最重要,所以给大便稀的4岁宝宝吃附子理中丸,导致宝宝舌红苔黄、夜不能寐。也曾遇到过宝宝高热,妈妈根据论坛上的信息,而给宝宝用麻黄汤、桂枝汤,后导致高热惊厥。

中医,绝对不是有人给你推荐这个药能治这个病你就可以直接用的。任何用药都需要受过严格的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之后才可以的。所以,我建议:

请务必认真从基础教材学起,只有接受了系统的理论学习,才能理解更深的《内经》、《伤寒》等经典书籍。

请务必在正规的中医或教授带教下学习,而不要自己从书里、网络上找自己喜欢的内容就认为这是对的,然后坚持越走越远。

在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之前,请不要给自己或家人随意开药,中药并非无毒,用错也可致命。

在经过学习和训练之后,小毛病自己用药也务必逐味对比药典中的剂量,看是否超量。不可在没有丰富的经验之前就学中医前辈们用超常方法和超常剂量,因为在诊断和用药上你并没有他们的判断精确。

在没有经过系统学习之前,千万不要随意给自己或别人实行穴位针刺,即使你扎过合谷、足三里没问题,也不要去冒险尝试诸如头部、颈部、胸部、腹部、腰部的穴位,因为这需要有足够的解剖知识支持。

中医的学习需要有一个平和、广博的胸怀,而不是如愤青一般,自己认为对的就百分之百支持,自己认为错的就强烈反对。对错的标准永远都应该从验之临床的实际效果来衡量的。只要病需要,当补则补,当泻则泻,当温则温,当寒则寒。承认一切有效的医学形式和方法,而不以说西医名词为耻,不以学中医为傲。

放下成见,取长补短,为我所用。中医自古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医家用不同风格的药物治病,这不是医家自身的问题,都是根据病情辩证用药的结果。不同的时代,人类受不同外环境的影响,会有整体偏寒、偏热、偏虚、偏实的区别,所以便有了张仲景的麻黄、桂枝、附子、干姜,也有了朱丹溪的黄柏、知母和李东垣的羌活、独活、黄芪。那么由此看,明代吴又可、清代吴鞠通、叶桂等温病名家大量产生也是由其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所决定的。对于今天要学习的我们来说,这些都有可取之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