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王道

作者: 中医爱好者 分类: 中医杂谈 发布时间: 2015-06-29 06:36

现代医学认为,大肠的主要功能是进一步吸收粪便中的水分、电解质和其他物质(如氨、胆汁酸等),形成、贮存和排泄粪便。同时大肠还有一定的分泌功能,如杯状细胞分泌黏液中的黏液蛋白,能保护黏膜和润滑粪便,使粪便易于下行,保护肠壁防止机械损伤,免遭细菌侵蚀。 可见中医和现代医学,在大肠的生理特性上很相似,但是,是不是在治疗上也很相似呢? 多年前,看了一个老太太,71岁。得了慢性的支气管炎,住某西医医院治疗,用了大量的知名和不知名的抗生素,住院大半个月,支气管炎没有好转,大量的抗生素反而使得肠道菌群也严重的失调,腹泻的稀里哗啦,每天十几次稀水样便,老太太也更消瘦了。

此时的西医立即停止原抗生素,根据菌群分析以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以及抑制过度繁殖的细菌,也没有效果。 最后一个方法是准备用广谱抗菌药物将肠道细菌大部分消灭,然后把正常健康人的大便,用生理盐水或者其他的溶媒稀释,灌到老太太的大肠里面去,来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 这个老太太有洁癖,平时上“大号”要很彻底的洗手的,完全不能接受这样“重口味--刺激性强”的治疗方式,就提议请中医会诊。 我们对这样的病例也很有兴趣,我们会诊中心的几位教授,很认真的复习了老太太的治疗过程的资料,最关键是看了人:腹胀,疲劳,吃饭也没有胃口,大便一天10余次,稀水样,屁多且没有什么味道。咳嗽,痰清稀,背寒。舌头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急则治其标”,此时咳嗽是小问题了,关键是止泻,老太太虽然是以“老慢支”入院,以腹泻来看中医,但是一派的“脾气虚”的症状-食少,腹胀,大便稀如水,还有没有消化的东西。所以中医拟定的治疗大法是:益气健脾,理气和胃。

处方是:人参5克,茯苓15克,炒白术15克,陈皮10克,甘草6克,薏苡仁30克,车前子15克(包煎)。 先把人参另外的炖烂了取汁。然后把其他的药,煎两次混合,兑入人参的汁,一小口一小口地当水喝。三天以后西医说奇迹发生了,大便次数大减,10余次,减到了6次,5天后就是2-3次,12天以后正常。我们中医,“效不更方,击鼓再进。”守原方21天以后,大便完全正常,气色精神都好转,吃饭也香了,连咳嗽也大为好转。 就这样个简单的方子,出自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里面的五味异功散(人参,茯苓,白术,陈皮,甘草)来益气健脾。能的“开支河”(利小便可以实大便,小便中水多了,大便中的水便少了)良药 车前子还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的薏苡仁30克。车前子和薏苡仁都是可以利水,也就是利尿的药,小便里的水多了,大便里的水液就自然少了,加上从头到尾的遵循治疗核心 健脾益气。所以老太太“菌群失调性肠炎”很轻灵的治愈了,很温柔,很王道。

王道,《尚书.洪范》上说:“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也就是儒家提出的一种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与霸道相对。 中医在我们心里就是王道的艺术,在本病例里面,很完美的展现出来了:病人的肠炎,通过益气健脾,理气和胃再加上一些利湿的药就痊愈了。 如果西医是想通过注入健康人的新鲜大便来改变“肠道菌群的环境”,我们中医是通过“治病求本”,来改变“生长菌群的土壤”。 道不同,王道或者霸道,不言自明!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免费学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