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能不能治急诊之艺高人胆大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明朝第三个皇帝成祖在位时,东宫太子的杨妃闭经几个月,宫内宫外都以为是有孕。有一天,杨妃觉得很不舒服,请太医盛启东进宫为之治疗。杨妃听了盛的分析其病,与她本身的感受完全一样,十分高兴,还抱怨宫中之人不早点把盛太医请来诊治。于是,盛开出了药方,东宫太子却发觉全是破血逐瘀药,非常恼怒,觉得对怀孕了的妃子还用破血药,就是等于草菅人命,下令不许杨妃食用。过了几日,杨妃病情加剧,然后又叫盛来治疗。盛诊查后,依然开了前次的药方。太子拗不过杨妃,一面派人依方熬药,一面把盛扣押起来,万一有点意外 ,决定立刻定罪。不料,杨妃吃药不久月经汩汩而通,周身不适也好转了。确定了杨妃并非受孕,盛才被放出。皇上也感觉不好意思,赐给盛很多金银珠宝,并且公然说:“非谢医,为压惊。”
不巧,近代1929年秋,上海富商,因患伤寒请了很多中西医名医来诊治,但是病情非但不减反而越来越重。一日几个名中医会诊,一个名医说此病为“误投辛燥,法在不救”。但是沪上名医祝味菊却力排众议,说“治死了我偿命”并签字画押“具结”担保。然后祝味菊处方中都是附片,桂枝,麻黄,干姜等一类温热药物,富商吃了这些热药,不过几天病情就痊愈了。此事在当时上海中医界引起了轰动,不仅仅是赞叹其医术,更佩服其“具结”担保之勇气可嘉。陆渊雷先生听说以后评价说“君(祝味菊)心思敏锐,又自幼专力治医,造诣非予所及。”名医章次公也大为叹服,自谓:“此后一逢先生则奉手承教,俯首无辞。”而陆渊雷和章次公都是上海名中医中数一数二的高人,平时都是很清高不容易佩服他人的,能说出如此赞叹之言,可见对祝味菊仰慕之情。
这连个故事都是说当中医要“艺高人胆大”,“艺高”是前提有了“艺高”才能胆大。但,是不是所有的“艺高者”都是“人胆大”的呢,愿意为本人担风险,救黎民于水火呢?我看不见得,当中医久了,胆子却是越来越小,很多老先生为了“一世清名”推脱婉言者有之,处方“隔靴搔痒,轻平柔和”惟恐出了问题拿自己试问者亦有之。
这个问题我们不怪老先生们,是社会原因。当下,西医盛行,也是医误不断,纠纷四起。而西医住院,能有一大堆签字画押的文书如“病危通知单”等来保护自己。大家有没有见过看中医,签文书,写保证:看死了不要大夫负责的哦。对中医,老百姓想“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仿佛西医就是为急症而生,中医就治疗一些死不死活不活的慢性病吧。事实如此吗?否也!大家请看以下医案。
成某,47岁,1999年8月来诊。10日前感冒,一开始是发冷恶寒,然后高热旋起,体温一下就到41 ,用了退热药加抗生素,能退热3个小时左右,然后有高热急骤攀升最高到41.5 ,如此这般反复一天3次发热,其人苦不堪言,7日前从某县医院转到某“三甲”医院,查心肺正常,血压也正常,脑脊液正常,疟原虫未见,尿常规正常,只是白细胞12×10^9/L,西医诊断:发热待查。继续寻找原因。
从转到此三甲医院起,每天午后2点定时发热40-41 ,烧2小时后用药不用药,自行退热,晚上7点定时又烧9点自然退热。西医,抗生素激素全上了。但是无论用药不用药,几乎看不出有什么效果。病人几欲疯狂,遂请中医会诊。
症见:高热恶寒汗出热不退,午后与入夜发作。发热时扪其皮肤,表面温度一般,手不离开,觉得是热在里面“闷着”越来越烫手。困倦,口渴,恶心,咽喉疼痛,胸闷腹胀,小便短赤,大便如酱奇臭无比。舌红苔黄厚腻,脉濡数。
中医认为此病是湿温病。中医对湿温病的发热特点有个专门的词汇 “身热不扬”( 《王旭高医案》卷一),也就是说病人自觉发热,按其肌肤却不是很热的症象。说明患了湿温病,热被湿遏住了,闷着了,发热不通透,导致发热比较“深”,热势不得不张扬。湿温又名湿瘟。(其名出《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 。”)湿温是因湿热疫疠之邪(相当于现在的病毒细菌之类的致病因子),经口鼻而入(可见是呼吸道传染病),蕴结中焦(脾胃所在,所以有恶心胸很闷腹胀的现象),阻滞气机,湿热熏蒸弥漫而成(我们类比一下蒸笼中的蒸汽,从下往上的弥漫,到何处何处热,到眼睛了白茫茫一片迷雾,整个人昏昏沉沉的,这就是相当于湿热的熏蒸的感觉)。
辨证完毕,然后谈治疗,湿热胶着在一起如同用油来和面,很是难除。所以中医有芳香化湿和利水渗湿还有苦寒燥湿等祛湿的方法。
我们具体分析一下:芳香化湿是说芳香的药物通常是温性,如同在春天有太阳的温暖,鸟语花香,沟渠中有水,可以“芳化”(类似挥发);利水渗湿法,如同沟渠中有水,可以通过“因势利导”的方式,让水流出去,湿就去了,此类药物多是利尿的药物,让邪气有出路;苦寒燥湿法,就是用苦寒性质的药物祛除湿热病邪的方法。是把湿和热一起祛除的方式。比如沟渠有还是温热水,冷风一起,温热先变冷,再吹一段时间,水也干了。但是用此类药物有个原则是不能太过,如同冷风太过,水不但不干,还成冰一样坚固。所以中医有个词汇叫“冰伏“就是指寒凉太过了,把湿热冰在里面,“伏藏”起来了,更难以祛除。
讲了这么多理论,是为了说明中医刚好有个方子,叫甘露消毒丹,就是有这三类药物组成的,具有利湿化浊,清热解毒的功效。我就以此方为主来治疗这棘手的湿温发热,用原方:滑石30克(包煎),黄芩10克,茵陈30克,藿香15克,连翘20克,石菖蒲15克,白蔻仁10克,薄荷10克,木通6克,射干10克,川贝母15克。考虑到有恶心加竹茹15克。再考虑此病人热比较重,加金银花30克。4副水煎服,一日两副代茶饮。
会诊完第二天一清早,此药服了2小时后,小便增多,解一次大便,依然奇臭,但是觉得清爽。到中午已经喝完一副。到下午开始喝第二副的时候热势渐长,到40 时,病人一横心将第二副一次喝完,过了3分钟后,一阵恶心,药全吐出来了,然后出了一身汗,(汗味很重,当晚其母洗汗衣,云:一盆黄水。)汗出热退,只觉得虚弱。一直到晚上也没有再烧起来。晚上嘱咐用西洋参5克,泡水频频服用,以免汗出伤阴。
第二天按时吃药一天内服药2副,到下午晚上,平安无事。至此,一天一副药,药中加石斛15,太子参20,连翘减量成10克。
如此三天安逸。消化渐好,嘱不得贪吃,力求清淡,让胃气恢复。事到如今,西医的会诊若干次,诊断报告依然没有出来,病却已经大安,出院了。一共服用中药7副,药费:157元。西医住院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