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如何学成的?

作者: 中医爱好者 分类: 中医杂谈 发布时间: 2020-02-17 12:44

中医学的发展进步,同其它任何学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一样,就是既要重视提高,又要重视普及,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既要强调现代化,更要强调继承,有继承才能更好的现代化。如果没有继承,那就只剩空话。在中医断代,面临失传之际,为了中医的继承,为了让初学中医者,或正准备自学中医者,少走一些弯路,我想提供本人学习中医的一些经历,为后学者参考,或可借鉴或能鼓励,厚颜之曰:“中医入门捷径”。凡有不当之处,诚望同道指正。

中医是如何学成的
中医是如何学成的?

你对中医有好奇心,你对中医有求知欲,或受前辈中医的熏陶,或受某种环境的影响,或经某件医疗事实的教育,你立志要继承中医事业,无论你是先立志,后培养兴趣,还是先感兴趣,后立志,都可以。明代学者王守仁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古曰:“志于彼而又志于此,则不可名为志,而谓之无志。”所以学中医得专一。

瓦特,贫未上学,帮父亲干木匠活。又作钟表店学徒,实验室修理工,后靠自学,试验,发明了双动式蒸汽机......法拉弟,十二岁当报童,后当八年学徒,靠自学,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电解定律......爱迪生,只上过三年小学,利用赶马车,卖报纸的空余时间,学会了收发报技术......最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在我国,自学成材者,比比皆是。南北朝的祖冲之,从小爱好数学,后来他算出了园周率“X”的值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他提出密率值比欧洲要早一千多年。

西晋针灸学家皇莆谧,原本在文学上很有名气,由于给左思《三都赋》写了一篇序,文词精妙,传抄者众,使洛阳的纸都涨了价......因中年时,误服五石散而至风痹......使他痛感医学的可贵,改钻医学,终于写出了在国内外都有重大影响的《针灸甲乙经》。

岳美中本来也是攻读经史诗文的,二十五岁时,因肺痨吐血,到医院就诊,答复:“肺病已深,非短期可治。”使他萌发了学习中医之念头,一面读中医书,一面将自身试其所学,肺病竟渐愈,又成为一位无师指点,自学成功的范例。

赵炳南的家里虽然无人学医,但隔壁却住着一位叫王二大妈的民间医生。赵炳南五岁出天花,六岁得痢疾,七岁患疟症,都是这位民间土医生治好的。就是这民间医生高尚的医德,精良的医术,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培养了他从小对中医中药的兴趣与热爱......

李克绍在解放前本来是做小学教员的,后来由于叔父患热性病被庸医药误致死,才立志学医。他之所以不学西医而选择了中医,还是受了反对中医者的启示呢。他购买的第一本医书,是浙江汤尔和翻译的西医著作《诊断学》。汤氏是最反对中医的,他在序言中写道:“吾固知中医之已疾,有时且胜于西医,但此系结果 ,而非其所以然。徒以结果与人争,无已时。”

看了这一段话,李克绍发现,连西医也承认中医治病的效果比西医还好,只不过由于中医所讲出的道理,是任何先进科技工具看不到的,才瞧不起中医。他当时想:“结果“和所以然”究竟何者重要呢?如果汤氏得了重危之病,他是愿意明明白白地知其病之所以然而死去呢?还是想法活着而宁肯暂时不知其所以然呢?他又进一步想:世上真有无因之果吗?中医能愈病,必有所以能愈病的道理,只是这种道理,可能暂时尚未得到科技的解释,或者已经有了中医的解释,而是目前人们暂时尚不理解罢了。

“业精于勤,治学之道,虽似无捷径可走,但有方法可循。我们须“得勤”而“得法”,与“得勤”而“得巧”。我们将“得法,得巧”称作捷径,有何不可?历史上有大作为者,如马克思,毛泽东,等等,他们既是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诗作家等,他们并不是对各科逐一的去学,而是善于用了触类旁通之法,去认真将各科的精华归纳,掌握了。难道我们立志学医,将几本医学主要的书籍不能归纳?甚于还入门没有路径?我所以帮自学中医的作了些归纳的示范,指出了入门的路径。

中医书籍分古代经典著作,历代各家学说,现代教材等三部分,初学者,该从何下手?

有人认为应从四大经典入手,才能打好理论基础,进而学习各家学说与临床各科,有人认为应采用浅显读物入门,逐步深入,以获取的一些医学知识。助你打开经典之门,效果会更好。

裘笑梅从师时,老师给了四本书,《医学心悟》,《濒湖脉学》,《汤头歌诀》,《药性总赋》,孙允中最初学医,得益于《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汤头歌诀》,《药性赋》而被他称作“四小经典”。事实说明,由浅入深,不仅同样是正门,而且是捷径。
“学医三年,无病不治;行医三年,无方可用”。当你达到这个程度时,又得采纳各家之长,更进一层了......

摘自:中医入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