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出来的疾病和西医检测报告的区别

作者: 中医爱好者 分类: 中医杂谈 发布时间: 2024-09-11 16:21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是通过手指感应患者脉位上的波动变化去感知他的五个脏的功能是否正常或者异常,如果某一个脏出现了异常就从这个系统推论它应该反应出来的一些症状,同时询问患者来证实,如果有多个症状出现要认定是这个病脉的系统生病。或者按中医的“五行”原则考虑治疗方法。

除了知道是某个脏和腑系统出现疾病和症状还不行,还需要分析病因是什么,疾病和症状可以由多个因素形成的,所以中医要把病和症区别开来,一个相同的症状可以是外感病也有内伤病和内虚病产生的。诊断清楚了就要用不同方法治疗才有效果。

1、一个症状可以是一个或者几个病因。例如鼻炎,表现的症状是鼻涕、喷嚏、鼻塞、轻微咳嗽、鼻孔干燥,它的病因是吹了冷风夹带病菌渗入人体,它的病在肺,发病系统在气管发热发炎,叫伤风病;还有一种鼻病叫鼻渊病,症状是鼻涕长流不止,由青变黄,连带头痛,它的病在肝,病因是脑血少、冷。中医把脉诊断伤风病,病脉在左右手的寸口,两边寸口都出现浮脉、洪脉;诊断鼻渊病左右寸口没有脉,而左边关上的脉洪、长。这里说了一个流鼻涕的症状的两个病因,病在两个脏(肺脏、肝脏)脉象表现的不同,治疗方法当然也不一样。

2、任何一个疾病的发生都有症状表现,都和脏腑系统有密切的关联,都一定在脉象上有所反应。所以当好一个坐诊的中医医生,把脉问症是必备的基本功,要把病和症区别开来。古老的中医从理论到医术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到了明末清初已经相当的成熟了,经过一代又一代对中医体系的科学实践,把原本复杂的病、症、因可以诊断具体到某一个脏腑系统的点上,不再停留在原来八纲辨证(寒、热、虚、实、阴、阳、表、里)的面上;病因学门派把所有出现的疾病和症状归纳总结成114个门里;又根据病因细分有1300余个病和症状;针对每一个病症的产生有理论论述,有治病的中药方组,以及对配伍在中药组方里的每一味所起到什么作用论述。学习好了这一门中医医术就可以做到药到病除。

3、中医诊病治病的木桶原理。人们常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为什么说中医可以治本呢,是因为找中医看病可以把原本复杂的病、症、因可以诊断具体到某一个脏腑系统的点上,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方法看病,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认为人的生命体是由亿万个细胞组织结构而成的,要维持这些细胞的存活需要足够的营养素,细胞吸收到营养素就会新陈代谢,发挥他(她)的各个器官、筋骨、皮毛、脏腑正常工作和功能,同时产生足够量的“气”和“血”在周身个部位,各器官间循环。只要气血充盈在人体周身循环川流不息,身体各器官、脏腑就可以保持“阴阳平衡”不生病。中医这个词的来源就是“中和”调理身体出现“阴阳”偏差的意思。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的气血里含有81种元素,如果这些元素量充足而且可以饱满的循环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就滋养着身体的各个器官细胞组织。而这个“气”和“血”是一个混合体,它是由“五脏”和“六腑”发挥正常工作营造出来的液体在各个大小血管里流畅分布,如果某一个脏或者腑消极怠工了,或者某一个循环环节出现障碍,那么气血的质量品质就有问题了,起码是含元素的比例成分下降,总量也随之减少,达不到充盈饱满量在周身循环人体当然就出现了疾病。

这里用木桶原理来做比较很形象,围着这个圆桶当充当材质的每一块木板都要保持平整无缺,上口在一个水平面上就可以装上慢慢一桶水不会流失。这些木板就好比是人体的“五脏”“六腑”保持在正常工作的状态下所生产气血就是满满的一桶,保持着足以滋养人体各个器官、筋骨、皮肤的需求,就象家用电器需要的电压在220伏才可以正常工作一样,低于这个电压电器就会出现故障。而身体“气血”的质量、总量一旦下降了,没有满满的一桶“气血”身体的某些器官就会出现疾病。这个时候应该就要检查是哪一块木板(脏腑)短缺了,用中医的把脉问诊方法把它找到,然后在病因学中医的114个门里找到对应的中药方抓药3—5煎成汤药服了就可以见到疗效。

这块短缺的板或者是诊断出来的病是没有固定形式的,可以是任何的一块板或者是任何的一种病,如外感病、肾、肝、肺等,只要把短板补齐了把诊断准确的病治疗好了,人体气血的总量就饱满、充盈、血液质量、气血循环就因此改善,如果有五官、四肢、皮肤的疾病也会相应得到治疗。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免费学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