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重要中医文献
庄树藩 主编.中华古文献大辞典·医药卷.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国外重要中医文献
【一本堂医事说约】 方书。 日本香川秀庵撰。 一卷。 系香川秀庵日用之方, 分为伤风寒、瘟疫、 中寒、 中暑等六十余门。 选录张仲景方颇多。卷首为自撰顺气、解毒、排毒、润凉之“家方四剂”,其具体应用见于诸症中。 卷末附丸散方、 经验方。 有日本文化五年 (1808) 好文轩、万籍堂、 泰山堂合梓巾箱本, 藏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
【二火辨妄】 医论。 日本芳村恂益撰。三卷。恂益字慄夫, 号北山。 日本元禄、正德年间名医,撰有《内经纲纪》、《北山医话》等。尝疑宋元以来诸子论君火、相火、三焦大乖经旨, 乃上质诸《素》、《难》,下证诸仲景、叔和, 辨驳讨论, 于一七○三年(清康熙四十二年) 撰著成书。 卷上辨妄篇, 载驳王太仆内经经文、陈无择、刘温舒、沈存中、刘完素等, 凡十七则, 重在批判宋元以来诸医家有关君、相二火并三焦学说之乖误。 卷中概圣篇, 载论龙雷火论、阴火论等凡六则, 在辨妄基础上开示其真。 卷下考证篇, 载二火考证、素问原文、医和六淫文、伤寒、 金匮等,凡十一则, 汇纂《灵》、《素》、《难》 中精辟之论, 伸经明旨。 书中对君相二火之生理病理, 三焦之部位与功能, 辨驳讨论, 以正其名。 其立论明确, 引经据典, 考辨精详, 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有日本正德五年锦山堂刻本, 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乡药集成方】 方书。朝鲜俞孝通、卢正礼、朴允德合编于李朝世宗十五年(1433)。八十五卷。孝通任集贤殿直提学, 正礼任典医监正, 允德任典医监副, 三人奉旨纂书。 广泛采摭中国、 朝鲜医籍,所引中国医籍有 《太平圣惠方》、 《圣济总录》、 《永类钤方》等百数十部。 朝鲜医籍有 《三和子乡药方》、 《乡药简易方》、 《乡药济生集成方》、 《乡药救急方》等多种。 卷首附“针灸法”,引《针灸资生经》,述经穴名称、位置、测定法、针刺深度、灸数及禁忌等。 卷一至卷七十五为各科医方,分为风病、伤寒、热病、 暑病等五十七门, 九百五十九症,病源九百三十一条, 录方一万七百零六首, 针灸法一千四百七十九条。 每症首据历代医籍设论, 次列治疗诸方及针灸法。 症候分类详密, 引述资料丰富, 方治明晰, 切合实用。卷七十六至卷八十五为《乡药本草》。其中卷七十六为本草概论, 包括指南总论 (内含处方法、合和法、服药法、 用药分量例, 用药身梢例, 用药丸散例及用药酒洗曝干例)、诸药石炮制法度。 自卷七十七以下为各论部分, 按《证类本草》分部排列,遍考朝鲜产动、植、矿物药材六百三十余种。每药首列“乡名”即该药朝鲜名称, 依次记性味、效能、采集时间。并有选择地胪列诸书有关记载,且多辑录原文, 尤具参考价值。是一部朝鲜古代医家编纂的方药合辑的集大成著作。有一九四二年朝鲜京城府杏林书院铅印本。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见藏。
【中国医籍考】 原名《医籍考》。书目。 日丹波元胤 (1789—1827) 编。八十卷。 元胤字奕禧,绍翁, 号柳沜, 日本人。 幼承庭训, 二十三岁委列家督联合医师之席, 后继父职任医学馆监事, 僧位法眼(日本僧侣最高级位曰法印, 次曰法眼)。著有《难经疏证》、 《体雅》、 《疾雅》等。 其父元简编医籍考未成而逝, 胤继其遗志, 参考中国历代史书、医学目录书、地方志、博物志、艺术著述、笔记、杂说等书中有关记载,最终于一八二六年(道光六年) 编成是书。经其弟元坚整理刊行。全书分列医经、本草、食治、脏象、诊法、 明堂经脉、方论、史传、运气等九类, 收载我国自秦汉至清道光初年历代医籍达二千六百种, 约八十余万言。 每种书籍, 均注明出处、卷数、存佚情况、序言和跋、著者传略等, 重要医籍还有历代医家或医籍评述及历史考证。 资料丰富, 仅张机《伤寒杂病论》就有历史医家或著述评达二十余种之多。 个别还附有作者按语, 如《黄帝针灸虾蟆经》一书按语, 对该书出处、 内容及虾蟆忌的考证, 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收罗广富, 分门别类, 编排体例设有总目、分类目次、按笔划排列的书名和人名索引, 较为实用。 受一定历史条件限制, 有部分遗漏或存佚情况失实之处, 但至今仍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医学工具书。 流传既广, 较有影响。 有皇汉医学丛书本, 一九五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方的】 方书, 日本鸟巢道人辑。 一卷。 鸟巢道人, 别号谦斋, 撰有《伤寒通玄类证》、 《金匮通玄类证》 等。 汇录古今日用切近医方凡二百首,每方概述主治,“以的候举之”,故名 《方的》。所用药品, 多以一字略称, 如荆、防、芍、 归, 以求简易。 卷后附有: 一、 日本“老医” 所传“各病诸诊”,述伤寒、中风、痢、泄泻等二十六症诊察要领。二、鸟巢道人辑录“六经证治纲领”。三、主笃庵辑录“补遗祖方括要”,辑张仲景桂枝汤等方五十首。 论述简明扼要,便利初学。有日本明和七年(1770)浪速书铺星文堂刊巾箱本,藏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
【古书言医】 医史著作。 日本吉益为则辑。
四卷。为则有《类聚方》已著录。其尊古信古,道不古不从,方不古不取。取秦汉以来诸典籍之言医者,于一七七三年(清乾隆三十八年)撰辑成书。刊于文化十年(1813)。约十万言。不分门类,以书为序。所辑包括周易、书经、诗经、礼记、周礼、论语、左传、荀子、文子、子华子、战国策、吕氏春秋、史记、淮南子、盐铁论、申鉴、中论、心卵经、鹖冠子等经史百家典籍,凡三十八种,凡涉医事之言,概收录之。对内经、伤寒论之个别原文,亦有选录。首举原文,次附注解辨论。所辨清晰明确,多有阐发。为医史文献汇辑著作。于专业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有日文化三年(1806)籐大信写本,元治元年(1864)晚成堂刻本,一九五五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古训医传】 丛书。日本宇津木益夫撰。、四种。二十五卷。包括《医学警悟》六卷、《风寒热病方经篇》七卷、《风寒热病方纬篇》七卷、《药能篇》五卷。全书用中日两国文字对照写成,我国藏本较少。有日本天保七年(1836)刊本。
【古本康平伤寒论】 简称《康平伤寒论》。伤寒类著作。汉张机撰,日本大冢敬节校正。 不分卷。为《伤寒论》较有影响的古传本之一。系日本贞和二年(1346),和气朝臣复录丹波雅忠手抄的我国古卷子本。因抄录于日本康平三年(1060),故以“康平”为名。本书较宋本《伤寒论》为早,但篇目少于宋本。共十二篇,约四万余字。列有伤寒例、六经病、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等。无辨脉法、平脉法及辨不可发汗脉证以下诸篇。此书保存日本古式书形,并称太阳病为大阳病,称四逆汤为回逆汤等。在个别条文与文字方面也与宋本不尽相同。宋本中的原文,本书则多析为注文,而注文又有旁注、脚注等多种形式。此书为较早版本之一,在考证、校勘、研究《伤寒论》方面有一定价值的参考书。有一九三七年日本汉方医学会铅印本、一九四七年苏州友助医学社铅印本(大冢敬节校正、叶橘泉重校),一九五四年上海千顷堂书局据苏州友助医学社重印本。
【古方兼用丸散方】 方书。日本吉益东洞著,田口鼎核正。一卷。分为巴豆、轻粉、大黄、甘遂剂四类,汇辑峻烈丸散方三十首,以治四类毒剧难治之症,每方详述制法及服用法。皆取自名家。卷末附“仲景方分量考”。有日本文化元年(1809)万籍堂刊本等,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等藏。
【东医宝鉴】 综合类著作。朝鲜许浚(1540—1615)撰。二十三卷。许浚为朝鲜著名医家,对中医颇有研究。他选集八十余种中医古籍,并参照朝鲜《医方类聚》、《乡药集成方》等书,于公元一六一○年编成是书。书分内景、外形、杂病、汤液、针灸等五部分,内容丰富。书中记述了身形、精、气、神、血、五脏六腑、头、面、眼、耳、鼻、口舌、牙齿、咽喉、颈项、背、腹、皮、肉、筋、骨、手、足、毛发、审病、辨证、用药、风、寒暑、燥、火、内伤、虚劳、霍乱、呕吐、浮肿、消渴、黄疸、痈疽、诸伤、急救、妇人、小儿、药物、针灸等内容。所论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仅可供临床参考,而且也是朝鲜研究我国医学的一部重要著作。有日本享保九年(1722)大阪书林刊本,清嘉庆元年(1796)江宁敦化堂刻本,一九五五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东医寿世保元】 又名《四象医学》。综合类著作。朝鲜李济马(1837—1900)撰。五卷。济马号盘龙山老人,朝鲜咸镜北道人。著名学者,著名医学家。学识渊博,淹贯群书。对《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朱肱、李杲、王好古、朱丹溪、龚信、许浚诸家著作靡不精读, 深入研讨。于一八九四年撰是书,创立了四象医学体系。卷一为性命论、四端论、扩充论和脏腑论。 性命论,论述了有机体与自然、社会和生活条件之间辨证统一关系。四端论,论述了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四象人的天赋精神心理、体质状态及喜怒哀乐对脏腑的影响。扩充论进一步补充论述了四象人的心理状态与脏腑间的关系。脏腑论论述了脏腑的解剖生理概念和四象人的生理病理。卷二为医源论和少阴病论。评价诸多医家之功绩,四象人概念之由来及少阴人辨证施治百三十二条,介绍前人经验药方和李氏新定经验药方二十四方。卷三为少阳人病辨证施治九十六条,介绍前人经验药方十九药方及李氏自己的新定经验方十七方。卷四为太阴人、太阳人病论、广济说、四象辨证论等。凡六百二十五条论述,一百一十三方。约五万七千字。 所论之“四象”乃据中医学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阴阳各有偏胜的观点及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维的理论。李氏深入探讨了伤寒六经病证在四象人的表现形式,“三阴病证皆少阴人病证也;少阳病证即少阳人病证也;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则少阳人、少阴人、太阴人均有之,而少阴人病证居多也。”少阳人无三阴病证而有三阳证;少阴人无少阳证而有太阳、阳明证和三阴证;太阳人无少阴、厥阴证而有太阳、阳明证。李氏认为人类四象(四种体质)的形成,先天是决定性的因素,后天只起着修补先天已定体质的作用。四象人因其体质不同,患病自有规律。四象人之辨证施治,不仅因象施以病因治疗,而且必须纠正精神心理上不均衡状态。并强调辨象用药,即认为每一象人都有自己的治疗用药,不可混用,否则将起相反作用, 其辨证加减亦主张因象施药。 四象学说不仅阐述了人象与疾病的关系, 而且提出了人与自然以及社会的辨证统一关系, 对研究人类体质学说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有所裨益。 有一九八五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卫生局影印本。
【卢经裒腋】 医经类著作。 日本加藤宗博撰。 二卷。 加藤生当日本正德年间 (公纪十八世纪初),为水户府医官 平日博涉经史, 于轩岐秘典,尤喜研讨, 撰有 《医学澄源》、 《脉位辨正》等书。本书为注释《难经》 的著作。末附《卢经裒腋或问》。作者认为, 为医者不明医经, 则无由施术, 而又苦于医经辞理函渊, 未易窥测。《难经》 为隐括《内经》 者, 实发 《内经》 之所未发, 而历代注《难经》者, 又瑕瑜互见, 因以滑伯仁撰《难经本义》为主, 删除繁芜, 而益以诸家之长, 间以己意, 编成本书。 前列总论及图解, 然后对八十一难逐条注解阐发。 所收资料, 颇为丰富, 为学习、 研究 《难经》 的重要参考书。 书名 “裒腋”者, 盖取去粗取精、集腋成裘之意。 书后“或问”一篇, 系取书中众说纷纭者, 以问答形式详加辨析。 其中多有独到之见。 本书流传甚少, 据《中医图书联合目录》(1961) 著录, 国内仅存一部。 即日本享保六年(1721) 柳枝轩刻本。 中医古籍出版社于一九八四年据以影印。
【四象医学】 即 《东医寿世保元》。
【从桂偶记】 医话。 日本原昌克撰。 二卷。克字子柔, 南阳人, 人称南阳先生。 三世业医。 曾游学于京师, 闻见益广。 颇有医名。 平日见闻, 随获则笔, 汇集成书。 遂借自居“丛桂亭”而署名偶记。 成书于清嘉庆四年 (1799)。约二万言。 全书共列三十七题,载张仲景、神应候、厥、 白酒、 甘草、粉蜜汤、广东人参、风、怪产、吮痈、吹霎、曼陀罗花、 牛黄清心圆、 伤寒、五毒五药、生生乳、 产妇侧卧、蛊、猫鬼野道、水肿、菌毒、黄龙汤等。每篇少则数语, 多则千余言,或直引众说,或申述己见而引证诸中医书籍以说明之。引文间附按语或笺注,均注明出处。对异言奇说、单方曲技、 闾巷所传等亦有所收录。有日本宽政十一年刊本,《皇汉医学丛书》本。
【幼科证治大全】 日本下津寿泉撰。 不分卷, 七册。 此书系 《皇汉医学丛书》 儿科单行本,撰刊于康熙四十八年 (1709) 。 书中广采中国医籍如 《医林集要》、 《小儿药证直诀》、 《全幼心镜》、《活幼心法》 等七十余种之有关内容。 简要记述胎寒、 胎热、不乳、 脐风、 惊风、 感冒、 疳证、 痢疾、 蛔虫、遗尿、 黄疸、 解颅等一百零六种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证治。 资料丰富, 每证均有论有方,辨证确切, 选方恰当, 为儿科临证较好的参考书。
有一九三六年世界书局铅印本, 一九五五至一九五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前本重印本。
【伤寒广要】 伤寒类著作。 日本丹波元坚撰。十二卷。 元坚有《伤寒论述义》已著录。作者因《伤寒论》经旨渊奥, 难以领会, 乃参考清以前百余家有关著作,择其精要, 阐其经旨而成,书成于清道光五年(1825) 。约十四万字。卷一纲领,卷二诊察, 卷三辨证, 卷四至卷六三阳三阴病证治, 卷七至卷九兼变诸证, 卷十余证; 卷十一别证, 卷十二妇、儿伤寒, 后附以杂载(艾灸、饮食、 调养等)。是书搜集名家论伤寒之精华, 间附评语, 取舍适宜, 论述精辟。 民国二十年 (1931) 由浙江何廉臣增补后易名为 《新增伤寒广要》 ,卷次相同, 收入《何氏医学丛书》。有一八四四年 《聿修堂丛书》本, 一九二○年成都福昌公司铅印本, 一九五七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 《皇汉医学丛书》版重印本。
【伤寒论述义】 伤寒类著作。日本丹波元坚(1795—1857) 撰。 五卷。 元坚另有 《杂病广要》已著录。 因历代注家, 多重于证、治、方, 略于病情病机的辨析, 故在其父丹波元简《伤寒论辑义》基础上, 于一八二七年 (清道光七年) 参阅清以前《伤寒论》各家注释, 详析病因病机撰成是书。 约三万六千字。 卷一为伤寒概论, 卷二为三阴三阳病, 卷三为合病、 并病、温病、 风温, 卷四为坏病、 诸兼变证等, 卷五为霍乱、 差后劳复。 后附答问。书末为《伤寒论述义补》为作者一八五一年补入。此书后收录于 《聿修堂医学丛书》 和《皇汉医学丛书》。民国十八年(1929)由浙江何廉臣父子鉴定与校勘后收入《何氏医学丛书》。是书论述精辟, 颇多创见,为学习与研究《伤寒论》有价值的参考书。现存日本天保十五年 (1844) 刻存试药室丛书单行本、一九三一年上海六也堂书药局铅印本、一九五五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皇汉医学丛书》版重印本。
【伤寒论纲要】 日本橘春辉撰。 一卷。 春辉号南溪, 生平不详。 作者鉴于《伤寒论》 古奥难明, 为便于后学, 遂取原文, 分段注释, 概言其要。 书成于乾隆五十六年 (1791)。内容为辨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病脉证并治。 书中以篇列文, 文后逐段析义。释义较为明晰, 多有发挥。 有《皇汉医学丛书》一九三六年世界书局刊本及一九五六至一九五七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伤寒论集成】 伤寒类著作。 日本山田正珍撰。 十卷。 山田氏出身世医之家, 博学多识, 自幼嗜读仲景之书, 有志作疏解。 悉心研究阅二十余年, 据《宋本》伤寒论, 广泛参阅有关注本, 予以辨析、考证、删繁、选注, 并重新编例条文序号计四百零九条。约撰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取其集而大成之义而名。内容为:辨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脉证并治、辨霍乱、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书中先列仲景原文,次选录诸家注释,详加论述,后有山田氏按语,详加辨析。是书考证精详,选录恰当,论证颇有见地,条理清晰。为日人注释《伤寒论》中,较有影响的注本。后收入《皇汉医学丛书》中。有一九三六年世界书局铅印本,一九五七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伤寒论辑义】 伤寒类著作。日本丹波元简(1755—1810)撰。七卷。丹波氏为日本汉方医学大家,医学造诣较深,对中医典籍颇有研究,著述甚丰,有《金匮要略辑义》等。欲阐发《伤寒论》隐奥,临证辨疑,选方精当,遂以明赵开美复刻宋版《伤寒论》为底本,参考别本、注本,广辑诸家之说,逐条考证,间附己意,于道光二年(1822)成书,约二十七万字。首列“综概”一节,简述《伤寒论》始末。次为辨六经病脉证并治、辨霍乱病脉证并治、辨阴阳易、差后劳复脉证并治等内容。书中先列仲景原文,条文之下,选录诸家注释, 或一、二家之言,或众说并存,删繁节要, 融会贯通。书中间附作者训释与按语,考证精详,辨证明确。是书简要切用,颇有价值。为学习、研究《伤寒论》较为重要的参考书。有一九五七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皇汉医学丛书》版重印本和一九八三年人民卫生出版社《聿修堂医书选》铅印本。
【伤寒论辨正】 伤寒类著作。日本中西惟忠撰。不分卷,共七册。因《伤寒论》注家甚多,众说纷纭,遂以《医宗金鉴》为主,参考诸家,酌加己见,逐一辨析订正编辑而成。撰于日本宽政二年(1790)。内容为三阳三阴病脉证并治、霍乱病脉证并治、阴阳易差后劳复脉证并治等项内容。除凡例概论伤寒之外,其余均列《伤寒论》原文,后加辨证,间有按语及简要说明。对原文字句、内容亦酌加考证,辨析较详。可供学习与研究《伤寒论》之参考。有日本宽政二年(1790)澄霞园刻本, 日本嘉永元年(1848)吉野屋仁兵卫板本。
【仿寒论辑义按】 伤寒类著作。日本丹波元简原著,恽铁樵加按。恽氏认为丹波氏《伤寒论辑义》考核精详,但注释尚有欠妥之处,遂以其为蓝本,以中西医汇通的观点详加剖析,并引录沈芊绿、王丙、喜多村等中日《伤寒论》注家有关注文,有所阐述。其中多有恽氏读书心得和临证体会,但个别注释亦有主观臆造,牵强附会之处。有一九二八年武进恽氏铅印本,《药盫医学丛书》本。
【聿修堂医书】 丛书。日本丹波元简等撰。十六种,八十二卷。元简另有《素问识》已著录。本丛书包括《素问识》八卷,天保八年聿修堂藏版;《灵枢识》六卷,跻寿馆聚珍版;《难经疏证》二卷,聿修堂藏板万笈堂发兑;《伤寒论辑义》七卷,文政五年聿修堂藏版万笈堂发兑;《伤寒论述义》五卷,天保十四年万笈堂发兑;《伤寒论广要》十二卷,文政十年镌;《金匮要略辑义》六卷,文化八年聿修堂藏版万笈堂发兑;《金匮送义》三卷,嘉永六年;《药治通义》十二卷,天保十年;《脉学辑要》三卷,聿修堂版;《救急选方》二卷,聿修堂藏版万笈堂发兑;《观聚方要补》十卷,文政二年聿修堂藏版;《医略抄》一卷,宽政七年聿修堂藏版;《扁鹊仓公传》,嘉永二年存诚药室刊;《医家初训》,天保四年存诚药室重刊, 日文;《医賸》三卷,聿修堂藏版。内容涉及诸种经典医籍的注释、疏证、摘要、发挥,以及脉学、药物、方剂、医史、医论、医话等。均为丹波氏所撰,聿修堂为其书斋名。于日本文化八年(1811)至嘉永末年(1853)陆续刊成,为日本皮纸印本。其中《救急选方》、《观聚方要补》为袖珍本,故大小不一。《伤寒论述义》、《伤寒论广要》、《金匮述义》、《药治通义》等,题为《存诚药室丛书》。
【聿修堂读书记】 病源类著作。日本丹波元简辑。元简另有《素问识》已著录。本书为有关《诸病源候论》的读书笔记,按原文次序分为四卷。包括原书序和目录以及原书卷一至五十。采用注释、考证及版本互参的方法旁征博引,对原书中的错简、讹误、衍文、脱落处进行全面修正,并对个别难僻词句作了解释,可作为阅读《诸病源候论》的参考书。有抄本,藏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聿修堂医学丛书】 丛书。日本丹波元简等撰。十三种,六十九卷。元简另有《素问识》已著录。本丛书于日本文化三年至天保十年(1806—1839)陆续刊成。清光绪十年(1884)宜都杨守敬购得原版加序辑印为丛书。包括丹波元简《素问识》八卷,《伤寒论辑义》七卷,《金匮要略辑义》六卷,《脉学辑要》三卷,《救急选方》二卷,《医賸》三卷;丹波元坚《伤寒论述义》五卷,《伤寒论广要》十二卷,《金匮述义》三卷,《药治通义》十二卷;丹波元胤《难经疏证》二卷;丹波雅忠《医略抄》一卷;小坂元祐《经穴纂要》五卷。丹波父子对中国医药学有较深造诣,其著作“考古精覈,持理平正,方药纯粹,审定谨严”。有光绪十年宜都杨氏印本。一九三五年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
【杂病广要】 内科著作。 日本丹波元坚(1795—1857)撰。三十六卷。元坚号亦柔,字茝庭,学识渊博,医术高超,汉学造诣较深。对《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研究精深, 撰有《素问绍识》、《杂病广要》、《伤寒论述义》、《伤寒广要》、《金匮述义》、《药治通义》等。本书刊于日本嘉永六年 (1853)。全书引清初以前中医文献三百余种, 并注明出处。 分为外因、 内因、 诸气、 诸血、脏腑、身体等六类。 每类又分若干病证, 每一证后, 详分名义, 病源总说、病机、诊断、鉴别诊断、治则、方药等, 均作系统介绍。 内容丰富, 取材切要, 纲目分明, 条理清晰, 间附各家医案, 对研究中医理论与指导临床均有参考价值。 有日本皮纸清稿本、嘉永六年 (1853) 森有信之抄藏, 一九五八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观聚方要补】 方书。 日本丹波元简辑。 十卷。 元简另有 《素问识》 已著录。 此书是在丹波元德原纂八十卷稿的基础上, 以其“编帙浩瀚, 不便播行”,乃“删掇精要, 更补其遗”,以为十卷, 故名。 采辑自汉张仲景《伤寒论》、 《金匮要略》,至清董西园 《医级》 凡二百五十部中国、朝鲜医籍中医方, 拔萃摘要, 分类汇编。 按病症分为中风、 伤寒、 中暑、 中湿等七十四类, 依症类方, 方以出现时代为序。 每方注明出处、主治、药物、分量、服用法及加减等, 一依原书载入。 间加按语, 考辨“古今制方之源流, 铢两之节度”。是一部收方宏富, 分类明晰, 检索便捷, 切于实用的医方汇编。丹波元琰谓此书可视为其家历世医疗经验之大成。有上洋紫文阁、莫厘许氏据日本聿修堂藏版刊本,日本北里研究所附属东洋医学总合研究所影印本。
【运气论奥谚解】 医经类著作。 日本冈本为竹撰注, 承为奋译。 为竹又称冈本一抱子, 号一得斋。 本姓杉素氏。 为日本著名医家。 学有渊源, 于针灸和汤液皆精。 著述甚富, 有《原病式首书》、《病因指南》、 《局方发挥谚解》 等。 本书系为注释宋刘温舒《素问入式运气论奥》而作, 成于清康熙四十三年 (1704)。刘氏原著三卷三十篇, 此书按篇逐段逐句作以注释。 注文尊重原著, 不轻易文字,博采诸家之说, 注解疏通, 考证有据。 为运气学专著之注释本, 有助于对原著之理解。 有一九五八年江苏人民出版社铅印本。
【医余】 医史著作。 日本尾台逸士超辑。 三卷。 士超北越人。 本姓小杉, 弱冠至江户, 学医于尾台浅岳, 后以师命嗣其家。 初家道尚微, 尝辛茹苦,拮据经营,遂成大家。 本书系搜罗周官汉史至经史百家涉言医理者, 分类辑成。 刊于清同治元年(1862)约三万言。 分为命数、 养生、疾病、治术四篇。 辑自 《论语》、 《左传》、 《史记》、 《吕氏春秋》、《战国策》、 《说苑》、 《东观汉记》 等数十种经史百家典籍, 间附评语, 以阐其蕴。 个别文字, 附以笺注。 所录均注明出处。 虽无分细目, 亦利于查阅。可供专业工作者研究参考。 有日本文久三年学思斋刻《小四海堂丛书》 第十一册本,《三三医书》 本,一九五八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医賸】 医话。日丹波元简撰。三卷,附录一卷。元简有《素问识》已著录。此书原为笔记, 未及脱稿,投之筐笥。后得闲编辑成书。书中载神农尝药、先天后天、三阴三阳、内经之文似诸书、巫医、伊尹汤液、医学、三皇庙等笔记杂说,凡百六十二题。附卷载诸考辨凡七题。 约五万言。所论包括名医传略、医籍评论、诊治法则、医案医话、考证辨释, 及对中风、痰、瘴、咳、痫等疾病之研究、某些药物概说以及见闻杂说等内容,涉猎广富。辑文多取自野史杂篇或医籍,均注明出处。 每题一则,广征博引, 并核其始末, 究其同异, 参以证佐。文字简洁, 内容丰富, 为医史, 可供医史文献工作者研究参考。 有日本文化八年 (1811) 东都万笈堂刻本,《聿修堂医学丛书》本, 一九五五年人民卫生出社铅印本。
【医略钞】 方书。 日本丹波雅忠辑。 一卷。此书搜辑《肘后方》、 《范汪方》、 《小品方》等三十四家晋、唐方书中治疗急症的简易验方, 分为痈疽、 疔疮、 中风口噤、 中风口等五十二门, 集方二百四十余首。 间附古籍未载,后世罕觏之方,则冠以“新录”二字。 曾经丹波元简核订。 有《聿修堂医学丛书》 及《皇汉医学丛书》 本。
【医籍考】 即 《中国医籍考》。
【医方提要】 方书。日本野谦亨撰。二十卷,附一卷。谦亨字利海,号好生子,又号三友斋,日本势州龟山人, 另撰有《医方经权》二十卷、《本朝方技传》等。 搜辑我国自东汉张仲景以下历代著名医家及日本医家名方二千余首, 分为外感、 内伤两部,及总身、头心、喉胸、心腹、前窍、后窍、 四肢、妇人、小儿、外科等科, 部、科下以症详分为感冒风寒、伤寒伤风、 中寒、疫疠时行等一百二十门。每症详辨寒热虚实、气血痰食及脏腑经络等。 症下列方, 方前以韵语扼要概括该方应用原则。 如感冒风寒症区分无汗、 自汗云: 感冒无汗香苏散, 冬月严令用十神 (散)。每方具列出处、功能、主治、药物、 服法及加减。 方后按语, 或自拟, 或引诸家之说, 深入讨论病机及方义等, 颇多阐发。 卷末附《约要弗畔录》 一卷。 有日本贞亨三年 (1686) 中野宗龙卫门刊本。 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等藏。
【医方类聚】 方书。 朝鲜李朝世宗时金礼蒙、柳诚源、 闵普和、 金文、辛硕祖、李芮、 金守温、全循义、 崔闰、金有智等奉旨编纂。 三百六十五卷。 成书于世宗二十七年 (1445)。原本已佚, 一八六一年日本医家喜直宽士栗据丹波元坚家藏本,用木活字排印了二百六十六卷本, 即为通行本。 分类汇编一百五十三种医籍, 共辑录医方五万余首。分为九十二门。 卷一至卷三总论; 卷四至卷十二五脏门;卷十三至卷六十三风、寒、暑、湿及伤寒门;卷六十四至卷八十二眼、齿、咽喉、口、舌、耳、鼻、头面疾患证治;卷八十三至卷一六八身形、脏腑、内科杂病证治及中恶、解毒、虫兽伤等;卷一六九至卷二○五皮肤、外科诸病及急救、养生等;卷二○六至二三八妇产诸病证治;卷二三九至二六六小儿诸病证治。引用资料丰富,既包括自《黄帝内经素问》以下的大量中国医籍,也有朝鲜高丽中期的著名医书《御医撮要》。其中有大量的古佚医书,丹波氏曾据本书辑佚出《五脏论》、 《龙树菩萨眼论》、《食医心鉴》等三十余部,称之为“医方类聚采辑本”。所收医方繁富,分类明细,便于检索。为中、朝古代医方的集大成著作,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参考价值。有日本文久元年(1861)江户学训堂木活字排印本,一九八一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校勘排印本。
【医方活套】 即《方药合编》。
【医方口诀集】 方书。日本长泽道寿编集。三卷。长泽道寿号柳庵,杜州人。曾仕土州太守,世人仿李杲称东垣,朱震亨称丹溪,呼之土佐道寿。其学祖述《素问》、《难经》,折衷于李杲、朱震亨。上卷收二陈汤、四君子汤等五十方。每方下述药物组成及剂量,引《方考》关于该方的主治及方解,述应用要点及注意事项,明加减之法。其中“口诀”部分,条分缕析,简明扼要,既引前贤之论,尤多个人创见,为作者心得所在。中卷六十方为中山三柳新增。下卷丸散,有道寿撰三十五方,三柳新增十八方,皆同上卷体例。友松子复加增广,或诠释疑难,或补充发挥,或附治验医案,或旁征博引,皆有益领会。有日本延宝九年(1681)及宝历四年(1754)刊本,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和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图书馆各藏一部。
【证治摘要】 综合类著作。日本中川成章撰。二卷。中川氏,家世轩岐,为日本东洞门徒。其学一宗仲景。博览医籍,广撮良方,对足以发挥仲景之学,且不背疾医之规范者,悉予摘录,并结合已验汇而成帙,以使后学“善得其意,不胶于法,善通其变,而不误于治”。成书于日文久二年(1862)。卷上列伤寒、伤风、瘟、中寒、暍、 中湿、疟、痢、泄泻、伤食、呕吐、膈噎、反胃、哕、水肿、肿胀、臌胀、黄疸、黄胖、癥瘕疝、虫、癫痫狂、劳病、肺痿、肺痈、肠痈、诸失血、痰饮咳嗽、哮喘、眩晕、大便闭、小便闭、淋、消渴、中风、脚气、痛风、头痛、肩背痛、心痛、腹痛、腰痛、眼、耳、鼻、牙齿、口舌、咽喉等外感、内伤杂病及五官诸病。卷下列妊娠、产前产后、经闭、赤白带下、崩中漏下、乳病、小儿初生杂治、鹅口、吐、??、丹毒、夜啼客忤、马脾风、急慢惊、疳癖、痘疮、麻疹、打扑、虫兽伤、汤火伤、诸骨哽、霉疮、痈疽、疔疮、瘰疬、疥癣臁疮、痔、卒死、癞等妇、儿、外伤诸病。末附“家方”、“制铁粉法”、“方舆所载后世方”、“辨附子瞑与中毒”四篇。所论宗《伤寒》、《金匮》之法,其例遵其师按方论证。所辑诸方,除仲景方外,尚有历代中医名方及日本汉医名著之方,间有撰者验方及验案。内容较丰富, 颇切实用。对研究中日医学交流也有一定价值。有《皇汉医学丛书》本。
【灵枢识】 医经类著作。日本丹波元简撰。六卷。元简有《素问识》已著录。此书成于日本文化三年(1806)。卷首综概篇,总论并考证了《灵枢》之名,并详列该书所引据和参考之书目。将《灵枢》八十一篇分为六卷。卷一九针十二原至官针,凡七篇;卷二本神至经脉,凡三篇;卷三别经至热病,凡十三篇;卷四厥病至本藏, 凡二十四篇;卷五禁服至忧恚无言,凡二十二篇;卷六寒热至痈疽,凡十二篇。仿《素问识》之体,只列载注释而不录原文。据马元台、张介宾、张志聪诸家之注,旁征《甲乙》、《伤寒》、《金匮》、《铜人》之文,并详予考证,或间附按语。对《灵枢》错简、衍文、误字等均详加考辨,颇具见解。为《灵枢》经之重要参考文献。有日本文久三年(1863)跻寿馆聚珍版,《中国医学大成》本,一九五九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奇正方】 方书。日本贺古寿著。一卷。正者经常,奇者权变之意,意谓“方有奇正,以应病之常变”。取《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外台秘要》、《局方》等书方证约二百条,分析其奇正,故名《奇正方》。分辨误、发明、试效、方意诸项,加以深入考辨和阐发。亦可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从方证角度的研究性著作。有《皇汉医学丛书》本。
【学医规则等六种】 丛书。日本浅田氏等撰。成书于明治十六年(1883)。包括浅田惟常撰《医学读书规》,附《勿误药室学规》;河野通定撰《诊病治方诀》,附《立法书引》、《治疗书引》、《内科病目》、《外科病目》;高桥宗翰撰《医学心得方大略·医学修业次序》;浅田惟常述《栗园医训五十五则》;温知社编《和汉医学讲习所教学规则》;不著撰人《东洋医法保论》(一名《汉洋优劣论》)。前两种为中文本,后四种为日文本。内容涉及医理、诊病、治则、方剂、医话、教规及东西方医学比较等。有稿本。书口有博采舍信好堂字样,藏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
【经穴汇解】 针灸著作。日本原昌克编。八卷。 昌克字子柔、南阳, 水户人。 另有《丛桂偶记》 已著录。 因其舅淡园碚翁作《经穴汇解》 上下二卷所引仅三五家, 未足以取征, 乃以家藏书修补之, 增为八卷, 清嘉庆十二年 (1807) 成书。 丹波元简为其作序, 谓其纂二十余家之说, 考证辨订,定为一家之学, 以嘉惠后学。 卷一至卷五, 分别论述头面、项颈, 肩、背腰, 胸、腹、侧胁, 手, 足等部经穴。 每穴均注明出处, 载其部位、 考证、禁忌、取法等。 卷六论述十四经脉流注。 每经均绘图, 并说明其穴位总数、经脉起始,且收历代有关记载, 予以辨析考证。 卷七卷八论述奇穴。 亦分头面、背腰、胸腹、 四肢等部。 每穴载部位、主治、考证等。 很多奇穴为国内现代针灸书所未载。 全书共引我国历代医籍及部分朝鲜、 日本医籍二十余种, 上起先秦, 下迄明清, 以《甲乙经》为主, 分部别类, 附以辨误、 考证, 收单双穴达一千余穴,附图近六十幅, 并首列折量分寸法, 且详列经穴异名, 以备检索, 为从事针灸临床及研究工作的重要参考书。 有日本文化四年 (1807) 丛桂亭刻本, 一九八二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据以影印本。
【经穴纂要】 针灸著作。 日本小坂元祐辑。五卷。 元祐字营升。 自弱冠从先考兰溪先生学体疗之术, 又从大膳大夫良益受明堂孔穴之说, 故于方治针灸兼长。 自虑所得, 集有关针灸文献资料荟萃成编。 成书于日本文化年间。 约三万言。 卷一至卷三分述十二经、奇经八脉、脉图、穴位、取穴; 卷四载内景门、七冲门, 附有图解; 卷五叙周身名位骨, 一穴有二名、 同名穴、阿是穴、 四关、四海、反关脉、神门脉、三经脉、十二经动脉、头上诸脉等经穴。 书中举十二经穴, 依于甄权所定, 论藏府形象,则仿杨介《存真图》。发挥十二经及三百六十五穴之条理, 悉本《素》、 《灵》、 《甲乙》, 兼参《铜人》、 《资生》诸书, 引用书目多达九十余种, 具征详博, 且注明出处。 脉络贯通, 清晰明了, 图文并茂, 便于阅览。 为针灸经穴专著。 丹波元简序云:“世专针灸者, 能读是编, 而明明堂之义。 莫有孔穴乖处之弊, 若针若灸,沉疴痼疾,草苏草荄之枝所不及,有奏效于猝霍之间也。”有日文化七年(1810)京都青云堂刻聿修堂丛书本,《皇汉医学丛书》本,一九五五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金匮要略述义】 金匮类著作。 日本丹波元坚 (1795—1857)撰。 三卷。 元坚有 《杂病广要》已著录。 此书增补其父丹波元简《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失载内容,并融以自己心得体会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 编辑而成。编写体例与 《辑义》 类同。卷首有作者“题辞”,概述著书宗旨。 正文有内科杂证脉证并治、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杂疗方、食物禁忌等。逐篇加以订补,节选赵以德、 周扬俊等名家之言,参以己意,阐发仲景奥旨。篇后设有“余述”,概言篇章大意,便于理解经文。 与《辑义》珠联璧合,互相补充。是学习、研究内科杂症及辨证治疗有价值的参考书。有《聿修堂医学丛书》本,一九五七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皇汉医学丛书》版重印本, 一九八三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聿修堂医书选》铅印本。
【药征】 本草类著作。 日本吉益东洞撰。 三卷 (一作一卷)。是书“其意唯在辨古人之妄, 释今人之惑而已”。约撰成于日本明和八年 (1771)。作者认为仲景之方有征, 药亦有征, 故名。 主取《伤寒论》所用药物, 分列考征 (列述 《伤寒论》诸方中药物的主治证候)、互考(参阅有关著述对药物主治证候加以考证)、辨误(以仲景为宗, 详辨药物功效、应用之法)、品考(对药物产地、优劣、形状等均详加考证) 四项。 本书条目清楚, 辨析确切, 考证较详, 并多有作者临证经验体会, 可供研究《伤寒论》方药参考。 有日本天明五年(1785) 蒲芦亭刊本, 民国二十五年(1936)上海世界书局排印《皇汉医学丛书》本及一九五五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排印 《皇汉医学丛书》、 《药征及药征续编》本。
【药治通义】 本草类著作。 日本丹波元简撰。 十二卷。 元简有《杂病广要》 已著录。 作者选录中国历代医家有关药物方面的著述, 先引原文, 后附按语编辑而成。 计有关文章百余篇, 为药物治疗理论的专著。 主要论述药物使用原则、 方法、配伍、剂量、用法、贮藏, 以及方剂的组成和汗、 吐、下、清、 温、补等治法大要等多方面内容。 论述精辟, 多有独到见解。 有一九三五年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 一九五五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重印《皇汉医学丛书》 本。
【类聚方】 方书。 日本吉益为则编。 不分卷。 为则字公言, 号东洞, 安艺人。 深通仲景之学。 为日本汉医界经方派代表。 潜心汉医, 立志复古。 尝谓医之学唯方, 舍长沙之方而莫依也。 鉴于仲景所传方与证散见诸篇,恐既难读其书,又易惑后学, 故将《伤寒论》与 《金匮要略》所载之方汇总而类聚之。 成书于一七六二年(清乾隆二十七年)。约万余言。 分类列方, 如桂枝汤类, 载桂枝汤、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芍药汤等; 麻黄汤类,载麻黄汤、麻黄加术汤、麻黄加甘草汤等; 并葛根汤类、小柴胡汤类等。 每方首述药物组成, 详明剂量与煎服方法, 次载该方在原著中之主治条文, 并加按语, 分析考证, 直抒己见。 条理清晰, 文辞简明。作者对仲景学说研究有素, 于方中药物剂量、主治功能之探讨尤为深刻。故此书为研究经方之较好参考书。有日本明和元年(1764)蒲芦亭刻本,《皇汉医学丛书》本,一九五七年人民卫生出版铅印本。
【晋唐名医方选】 方书。日本喜多村直宽辑。十卷。此书据《医心方》、《医略抄》、《鬼遗方》、《肘后方》、《千金方》、《外台秘要》、《证类本草》等十五部古医籍,择要汇辑晋六朝隋唐间各科医方。分为伤寒、天行温病、霍乱、风湿等四十八门。每门所列医方,详著出处、主治、药物、剂量、服法等。是一部搜罗颇广、分类明晰的晋唐医方汇选本。有日本安政二年(1855)江户砾川学训堂聚珍版本及抄本。
【素问识】 医经类著作。 日本丹波元简(1755—1810)辑。八卷。元简字廉夫,通称安长,号桂山、栎窗。出身于世医之家。宽政十一年承父业宰医学馆,并为侍医。于日本汉医界创立了考证派。著述甚富,有《灵枢识》、《伤寒论辑义》等。研读医经每感王冰等诸注本未臻精备,遂采马莳、张介宾等诸家之说,参以经传百氏之籍,补遗正谬,阐发经旨,于日文化三年(1806)辑成此书。约近二十万言。以《素问》词简意深,不易通晓,非读其书则不能识其义,故名。卷首先列素问解题,以便检考;次述素问汇考,以明原委;再次列历代注释家之书目,凡四十九种,并附全元起注本卷目。书中将《素问》七十二篇卷目,循序分编于八卷之中。卷一上古天真至阴阳应象,凡五篇;卷二阴阳离合至平人气象,凡十三篇;卷三玉机真藏至阳阴脉解,凡十二篇;卷四热论至咳论,凡八篇;卷五举痛至厥论,凡七篇;卷六病能至长刺节,凡十篇;卷七皮部至调经,凡七篇;卷八缪刺至解精微,凡十篇。所辑未录经文,各篇摘取精要,详列先哲注释,简明扼要,各注出处。文字同异,释言训义,颇见明畅。为《素问》之较好注释本。亦为研究《素问》之重要文献。有日天保八年(1837)刊本,《聿修堂丛书》本,一九五五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素问绍识】 医经类著作。日本丹波元坚(1795—1857)辑。四卷。元坚另有《杂病广要》已著录。本书继丹波元简之《素问识》而作。因效法姚班《汉书绍训》,故名。成于弘化三年。按王冰次注《素问》本篇目顺序分为四卷。卷一上古天真至诊要经终,凡十六篇;卷二脉要精微至阳明脉解,凡十四篇;卷三热论至厥论,凡十五篇;卷四病能至解精微论,凡二十七篇。计七十二篇。仍缺天元纪、五运行等论运气学说之七篇大论,及亡佚之刺法论、本病论九篇。仿《素问识》之体例,亦不录《素问》原文,只录各篇有关注释。所辑包括杨上善《太素》注、张琦《素问释义》、尤在泾等医家之说及段玉裁等经学家之考证等,间附个人见解。广采历代注家之长,理据充实,考据甚富。实为医经之注释、考据专著,可供专业工作者研究参考。有《皇汉医学丛书》本,一九五五——一九五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骨度正穴考图】 针灸著作。日本冈田静默撰。二卷。据《内经》、《难经》、《甲乙经》等十三部针灸著作,考校删修《十四经发挥》之骨度、经穴。附骨度、经穴图二十五幅、内景图十七幅。校穴三百五十四穴。有日本文化十年(1813)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均有收藏。
【病机撮要辨正】 医经类著作。日本森嶋玄胜撰,承为奋译。六卷。森嶋为日本宝永时代名医。世医出身,学有渊源,颇重视对医经之研究。其业师局璞氏之《病机撮要》,系摘录《内经》有关病机之论述编成,作者对其详加注疏,撰成是书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卷一中焦谷府和疾病,阐述《内经》关于胃腑生理、病理之说;卷二下焦精藏和疾病,阐述《内经》关于肾脏生理、病理之论述;卷三上焦神藏和疾病,阐述《内经》关于心脏生理、病理之论述;卷四、五讨论《内经》关于伤寒、积饮、水肿等十三种疾病之论述;卷六阐述《内经》关于治则之论述。书中按三焦分述胃、肾、心之生理病理,并部分疾病与治则。每论首先释名并简介内容,继之博采众说诠释经文,对众说纷纭处,直抒己见。学术上受我国元明医家如李杲、张景岳、虞抟等人影响,重视后天先天,善从脾胃、肾论治。有一定参考价值。有一九五八年江苏人民出版社铅印本。
【难经疏证】 医经类著作。日本丹波元胤撰。二卷。元胤另有《中国医籍考》已著录。此书成于日文政二年(1819)。首载其父丹波元简《难经题解》一篇,并征引各家论述参以己见,阐发经义。后将八十一难各条分别加以疏证,并以《难经集注》、《难经本义》、《难经经释》等书为参考, 酌加按语,以补注文不足,对某些原文加以考订,对研究《难经》颇有参考价值。有《聿修堂医书》及《聿修堂医学丛书》本, 《皇汉医学丛书》本,一九五七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重印前本。
【救急选方】 又名《救急良方汇选》。方书。日本丹波元简编撰。二卷。元简有《素问识》已著录。因人有危疾,急如风雨,故辑此书以为拯急救危之备。成书于清嘉庆六年(1801)。按证分门。卷上载列诸卒死、中恶、中绝死、卒中风、脱阳、诸厥、癫疾、中寒冻死、中暑暍死、霍乱、搅肠沙、脚气冲心、诸卒失血、急喉痹、小便急闭、卒暴杂证、妇人急证、小儿急证等,凡十八门,均为内科杂病及妇、儿科之危急病证。卷下分载疔疮急证、金疮攧扑、破伤风、汤火伤、咬伤、诸物入门、中药毒、中饮食毒等, 凡十一门, 均为外伤、误伤之危急病证, 而所载皆为内服方药。 全书共分三十门, 约三万余言。每门列载若干证, 证后附方, 亦有一证而罗列数方者。 因病有阴阳寒热之不同, 仓猝之际或难辨认,故间揭崖略, 以为蒙学指南。所辑为自仲景以来历代名方、单方及各种治法,“旁及本邦所传”,均注明出处。收罗丰富, 方药简捷, 便于临证救急应用。有日本文化七年(1810)聿修堂刻本,《聿修堂医学丛书》本, 一九八三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救急良方汇选】 即 《救急选方》。
【康平伤寒论】 即《古本康平伤寒论》。
【康治本伤寒论】 伤寒类著作。 汉张仲景撰, 日本户上玄斐重校。 一卷。 本书系为唐人手抄卷子本, 卷末有“唐贞元 (乙) 酉岁写之”字样,实为节录《伤寒论》之古传本。 此书于十九世纪中叶在日本发现,因系沙门了纯,抄于康治二年(1143)故名。 后于嘉永六年 (1848) 经户上玄斐重校。 内容为节录张仲景《伤寒论》原文六十五条、方剂五十首。 在原文与方剂之上, 有户上玄斐据宋版《伤寒论》校注, 故本书与宋本不尽相同, 较宋本为优, 对研究 《伤寒论》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现存日本安政五年(1858) 京都书林刻本, 一九八二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据京都书林刻本的影印本。
【袖珍本草隽】 又名《本草隽》。本草类著作。日本伊豫平住撰。 一卷。 平住鉴于 《本草纲目》卷帙浩繁, 翻阅困难, 遂录其要, 杂以己意, 辑成此书, 刊于日本宝历五年(1755)。选录药物如甘草、黄芪、 人参等主要常用药物一百五十一种, 不加分类。 每药均设有释名、集解、选用、修治、 气味、良毒 (指气味升降、 归经、七情宜忌等)、主治各项, 内容简要, 颇为实用。 此书后由日人松典加以补正。 有日本宝历五年 (1755) 京都植村玉枝轩刊本 (后附松典续撰 《本草隽补正》), 藏于北京中医研究院图书馆。
【崇兰馆医书目】 医籍书目。 日本森立之(1806—1855) 辑。 森立之为日本著名医家, 著有《神农本草经注》、 《素问考注》、 《伤寒论考注》、《日本现存书目校异》等。 本书为其私人藏书目录, 收书一百零八种, 多数为中医典籍, 也有少数日本、朝鲜医书。 分本草、经解、脉书、方书、妇人、小儿、痘疹、外科、眼科、养生、 针灸、 说部、丛书等十三类。 书名、卷数、作者、版本等项著录详尽。 有日本庆应二年(1866) 皮纸抄本, 藏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
【御书籍目录医家类】 医籍书目。 日本渥见忠笃撰。元治元年 (1864) 增补。著录中国清以前医书四百五十九种。 分为经论、方论、脉法、治法、针灸、杂治、方书、本草、伤寒、妇人、小儿科、外科、眼科及附录等十四类。 每书著录书名、 卷数、册数、作者诸项。 可以反映出十九世纪中期日本宫内收藏中国医书概况。 分类较详, 亦有欠妥之处, 如伤寒类中杂收温病、金匮类医书, 医案、医话、医史、养生等排列无序等。 有日本皮纸抄本,藏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
【解毒奇效方】 方书。 日本南阳原辑, 大内弘贞校正。 一卷。 收方七十七首, 分汤液剂、丸散剂、敷洗剂、 薰药剂四类。 对外科常见疾病的不同证候, 不同病症, 运用方剂中的不同剂型, 论述清晰, 便于有针对性地治疗。 因具有解毒除邪而获效之功, 故名。 末附外症经验良方十五首。 有日本天保九年 (1838) 刻本。
【跻寿馆医籍备考】 医籍书目。 日本高岛祐启、 冈田昌春同撰。 跻寿馆为丹波元孝所创立的一所医学院校, 设《内》、《难》、 《伤寒》、 《金匮》、本草等中医课程。 至天明宽政年间, 声名大振, “于是通国之所贡献, 船舶之所赉来, 珍典奇帙, 锦褾缃卷, 裒然丘积”。其藏书之富, 超越前古医黉。 时冈田柔克、高岛祐启奉职此间, 管司典籍, 因录所藏, 即成是编。 全书仿 《四库提要》体例, 剖析条流, 诠疏书体, 分为经解、本草、诊法、 众病证治、眼目口齿证治、外科证治、小儿证治、 杂说等七卷, 收书千三百九十种。 每书首录书名、卷数,次记撰人事迹, 重在提要和版本两项, 未经见书与传不详者, 姑存书名, 作阙疑例。 若有历代书论、考证者照录之。 若系伪论者, 加“旧本题”三字以证之。 通编皆为纂集案录, 不加得失评判。 有日本明治十年 (1877) 铅印本。
【增补方药合编】 又名《医方活套》。方书。朝鲜黄度渊撰辑, 李常和增补。 黄氏乃朝鲜著名东医。是书撰成于一八六八年。首载关于医理、辨证、诊法、治法等论述一百二十八条, 多录其他医籍。次分风、寒、暑、湿等五十四门,记述内、外、妇、儿科病证凡三百六十九种, 收方九百一十六首, 载药五百一十五种。黄氏原作把治疗某些病证的方剂为上、中、下三统, 以三层楼版式顺序排为三段。 增补本增辑常用药物排列于上, 为四层楼版式。三统分类学作者所创, 上统收录补剂诸方, 中统收录和剂诸方, 下统收录攻剂诸方。虚实补泻, 一目了然, 颇便选用。所论多宗许浚之 东医宝鉴》。是书在朝鲜族中医中流传甚广, 几为人手一册。 有一九八五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卫生局影印本。
【瘈狗伤考】 外科著作。 日本原昌克(子柔)撰。一卷。克有《丛桂偶记》已著录。谓“瘈狗啮人,其毒深入,一失治疗, 针石难及”。遂考正《千金》《圣济总录》以及李中梓、龚廷贤、张璐等医家对狂犬咬伤的临证验案。共分论、治法、药方、灸法、刺法、禁忌、治验七类,论述颇详,言简意赅。末附毒蛇诸虫咬、鼠咬等方。有日本宽政八年(1796)刻本,天保七年(1836)刻本。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均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