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整体观
「整体观」是中医的最大特色。所谓「整体观」是指在诊治疾病时,必须考量到人体内脏腑与气血之间可能存在的互相影响,找出真正的病因,同时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来治疗才能真正做到「正本清源」根治疾病的目的。
比如说,对于头痛的患者,现代医学只能针对「头痛」的症状,无论任何体质的人都是通过服用止痛药的手段来治疗,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收到显著的疗效,但通常不能治本,因而导致病情反反复覆。
如果以中医来治疗「头痛」,则必须在「头痛」的症状之外,同时参照患者其它的症状,然后根据不同的症状表现与脉象的变化来治疗。换句话说,即使同样患有头痛,在中医的观点中,每个患者的病因都不会完全一样,有些人可能是因为瘀血所引起,有些人则可能是因为气虚,或是贫血,或是肝火太过于炽盛等不同因素而引起头痛。
中医的「整体观」就是根据不同体质所产生不同的病因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而这种思维逻辑,最初的起源于就是阴阳学说。
那么,阴阳学说到底是何方神圣?
阴阳学说原本来源于古代的哲学思想,要将哲学思想运用在中医的逻辑思维上,显然会令人感觉十分抽象而不容易捉摸,因此导致许多人即使熟背了阴阳学说却仍然不会运用,在学习中医的第一个台阶上就摔了一跤。
举例来说,假使我们想要在一片广阔的土地上盖房子,首先必须先寻找地基稳固的范围,选好了正确的范围之后,还必须在这范围打下地基,等到地基立好了,才能在这根基之上建房子。阴阳学说的本身并不是房子,而是用来圈选范围的标准凡是在阴阳学说的范畴里所立下的根基,才能真正建立起稳固的房子,而五行学说就是在阴阳学说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房子」。
在数千年前,古人已经可以经由观察自然界中木、火、土、金、水的直观形象来解释五脏之间的生理功能与病理症状,这就是五行学说的起源。虽然它的理论乎显得有些幼稚,但是,五行学说只是在中医学发展的过程中最为粗浅的阶段。因为在临床上有许多疾病的发展规律,并不完全按照五行的生克乘侮的规律来传变。这种现象说明五行学说的理论并不十分完整,但这并不妨碍五行学说在中医基础理论中所具有的重要性。
五行学说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扩大了我们的思维逻辑,使我们从阴阳学说模糊抽象的观念跨越到认识人体五脏之间的生理功能,并且在这种形象思维上,古人又持续发展出藏象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等不同领域的理论,并且以此连续了中医数千年以来诊治疾病的「整体观」,而这种「整体观」,即使在目前昌盛的现代医学中还尚未成形。由此可见,五行学说的理论在中医发展的过程中,占有着多么重要的份量。
总之,我们可以理解,古人最初在治疗疾病时,对于不同病证的患者必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然后,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来累积的经验,并且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与实践,最终才形成中医理论。换句话说,中医医术的养成,必须先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且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将理论与经验互相结合而灵活地掌握中医「整体观」的思维逻辑。
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病因学说与病机学说,是学习中医过程中必备的理论基础,如果初学者缺乏这些基础理论,就好象在土地上随意盖房子而没有一定的标准,有时候这里挖点土,有时候在那里钻一点洞,但这样的地基不会牢固,房子不但起不高并且随时都可能倾倒。这也就是为何有许多人学了一辈子中医,最后仍然像是原地打转一般的缘故。
为了让读者可以灵活地掌握「整体观」的思维逻辑,本篇在每个学说的重点内容中补充了许多实例说明,这些实例说明等同于加强读者的临床经验,期望读者能从这些临床经验中,充分领悟中医基础理论的真正意义。
林政宏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