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统饮食养生法

作者: 中医爱好者 分类: 中医养生 发布时间: 2015-06-04 16:26

祖国传统饮食养生集数千年中医养生学家们的研究和实践为大成,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如,天人相应、阴阳调补和审因用膳等观念都是非常宝贵的饮食养生之道,分别注重在不同的自然环境或是生活环境下,以及在不同的体质情况下来选择与自己相适宜的饮食,以达到防病健身的目的。可是,要想在饮食选择上养生,就必须要对饮食,即我们的入口之物作一番认识才行,这样才会更加正确地选择适合我们自身的食物。

一、认识食物

据《山海经·修务训》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遇七十毒”,生动地反映了古人如何寻找食物的史实。经过无数历代人的大量尝试,终于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选择了那些最为安全、有用的“百草”,作为维持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食物;而另一些,则被当成药物,按其性能,用以治病。中医认为,食物之所以能防治疾病,是由于它们本身具有的特性所决定的,当把这些特性加以概括归纳之后就产生了独特的中医食疗理论。因此了解食物之性、味、归经对于人们选择食物有重要作用。不懂得食物的“性”,就很难明白饮食宜忌的原理。

(一)食物的性

食物按“性”之分类可以分为热、温、凉、寒四类,中医称为“四性”“四气”。 中医认为,能治热证的药物大多性寒或凉;能治疗寒证的药物大多性温或热。《神农本草经》云:“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同理,热性或温性食物,适宜有寒证或阳气不足之人,而忌吃寒凉性食品;寒性或凉性的食品,则适宜热证或阳气旺盛者,忌吃温热性食物。因为温热性食物具温补、散寒、壮阳的功效,而寒凉性食品则具有清热泻火、滋阴生津的功效。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之中,平性食物居多(介于寒凉和温热性质食物之间),一般体质,或有寒凉、热性病症的人都可选用。现在,我们来看看食物的性质分类。

属于热性的食物有:肉桂、辣椒、芥子、鳟鱼、花椒等。

属于温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枣、核桃仁、杏仁、韭菜、小茴香、香菜、南瓜、生姜、葱、大蒜、桂圆、荔枝、木瓜、樱桃、石榴、乌梅、香椽、佛手、鳝鱼、鳙鱼、鲢鱼、虾、海参、鹅蛋、鸡肉、羊肉、狗肉、鹿肉等。

属于凉性的食物有:小米、大麦、小麦、荞麦、薏米、绿豆、豆腐、菱角、蘑菇、茄子、白萝卜、冬瓜、丝瓜、油菜、菠菜、苋菜、芹菜、桔子、橙子、苹果、梨、鸭蛋等。

属于寒性的食物有:苦瓜、西红柿、黄瓜、蕨菜、竹笋、茭白、莲藕、荸荠、甘蔗、柿子、香蕉、桑椹、西瓜、甜瓜、紫菜、海带、蛏肉、田螺等。

属于平性的食物有:玉米、花生米、大米、黄豆、蚕豆、赤小豆、黑大豆、豌豆、扁豆、白薯、土豆、芋头、莲子、榛子、芡实、香菇、银耳、黑木耳、白菜、荠菜、元白菜、胡萝卜

1.传统饮食养生法

祖国传统饮食养生集数千年中医养生学家们的研究和实践为大成,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如,天人相应、阴阳调补和审因用膳等观念都是非常宝贵的饮食养生之道,分别注重在不同的自然环境或是生活环境下,以及在不同的体质情况下来选择与自己相适宜的饮食,以达到防病健身的目的。可是,要想在饮食选择上养生,就必须要对饮食,即我们的入口之物作一番认识才行,这样才会更加正确地选择适合我们自身的食物。

一、认识食物

据《山海经·修务训》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遇七十毒”,生动地反映了古人如何寻找食物的史实。经过无数历代人的大量尝试,终于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选择了那些最为安全、有用的“百草”,作为维持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食物;而另一些,则被当成药物,按其性能,用以治病。中医认为,食物之所以能防治疾病,是由于它们本身具有的特性所决定的,当把这些特性加以概括归纳之后就产生了独特的中医食疗理论。因此了解食物之性、味、归经对于人们选择食物有重要作用。不懂得食物的“性”,就很难明白饮食宜忌的原理。

(一)食物的性

食物按“性”之分类可以分为热、温、凉、寒四类,中医称为“四性”“四气”。 中医认为,能治热证的药物大多性寒或凉;能治疗寒证的药物大多性温或热。《神农本草经》云:“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同理,热性或温性食物,适宜有寒证或阳气不足之人,而忌吃寒凉性食品;寒性或凉性的食品,则适宜热证或阳气旺盛者,忌吃温热性食物。因为温热性食物具温补、散寒、壮阳的功效,而寒凉性食品则具有清热泻火、滋阴生津的功效。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之中,平性食物居多(介于寒凉和温热性质食物之间),一般体质,或有寒凉、热性病症的人都可选用。现在,我们来看看食物的性质分类。

属于热性的食物有:肉桂、辣椒、芥子、鳟鱼、花椒等。

属于温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枣、核桃仁、杏仁、韭菜、小茴香、香菜、南瓜、生姜、葱、大蒜、桂圆、荔枝、木瓜、樱桃、石榴、乌梅、香椽、佛手、鳝鱼、鳙鱼、鲢鱼、虾、海参、鹅蛋、鸡肉、羊肉、狗肉、鹿肉等。

属于凉性的食物有:小米、大麦、小麦、荞麦、薏米、绿豆、豆腐、菱角、蘑菇、茄子、白萝卜、冬瓜、丝瓜、油菜、菠菜、苋菜、芹菜、桔子、橙子、苹果、梨、鸭蛋等。

属于寒性的食物有:苦瓜、西红柿、黄瓜、蕨菜、竹笋、茭白、莲藕、荸荠、甘蔗、柿子、香蕉、桑椹、西瓜、甜瓜、紫菜、海带、蛏肉、田螺等。

属于平性的食物有:玉米、花生米、大米、黄豆、蚕豆、赤小豆、黑大豆、豌豆、扁豆、白薯、土豆、芋头、莲子、榛子、芡实、香菇、银耳、黑木耳、白菜、荠菜、元白菜、胡萝卜等。

(二)食物的味

食物分为五味,可分为甘、酸、辛、咸、苦五类。五味之中以甘味食物最多,咸味与酸味次之,辛味更少,苦味最少。当天气寒冷或人们外感风寒时,可选用辛热食物的食用,以祛寒解表;当气候炎热或有热症时可选用一些苦味或寒性食物,以清热降火。酸味食品可在胃口不开时选用。《黄帝内经》中说:“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说明五种味道的食物,不仅是重要的调味品,也是促进人体饮食、帮助消化,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甘味食物有:米面杂粮、干鲜水果、蔬菜、鸡鸭鱼肉类等。

酸味食物有:山楂、西红柿、葡萄、杏、柠檬、橙子等。

辛味食物有:生姜、洋葱、大葱、辣椒、韭菜等。

咸味食物有:海产品、猪肉、狗肉、猪内脏等。

苦味食物有:苦菜、苦瓜等。

(三)食物归经

中医所说的归经,即不同的食物分别归属到滋养的人体脏腑的那一类经络中去。如:

归肝经的食物有:西红柿、樱桃、油菜、香椿,具舒肝理气之功效。

归心经的食物有:小麦、绿豆、赤小豆、西瓜、莲子、龙眼肉,具安神养心之功效。

归脾经的食物有:小米、大米、黄豆、薏米、山楂、苹果、大枣,具健脾益胃之功效。

归肺经的食物有:白萝卜、胡萝卜、芹菜、柿子、生姜、大葱等,具益肺解表之功效。

归肾经的食物有:禽蛋肉类,桑椹、黑芝麻、枸杞子等,具补肾益精之功效。

(四)食物补养

中医食疗除了把食物分为四性五味归经之外,还根据各种饮食的不同功效来归纳成补养四类。如:

补气类食物:小米、大米、糯米、黄米、小麦、大麦、莜麦、黄豆、白扁豆、豌豆、土豆、白薯、山药、胡萝卜、牛肉、香菇、鸡肉、兔肉、鲢鱼、青鱼等。

补血类食物:龙眼肉、荔枝肉、胡萝卜、桑椹、血豆腐、动物肝脏、动物肉类、海参、平鱼等。

补阳类食物:刀豆、豇豆、韭菜、核桃仁、羊肉、狗肉、鹿肉、动物肾脏、鸽蛋、鳝鱼、海虾、淡菜等。

滋阴类食物:梨、葡萄、桑椹、白菜、枸杞子、黑芝麻、银耳、黑木耳、百合、牛奶、猪肉、甲鱼、龟肉、乌贼鱼等。

二、古人饮食养生禁忌

在中医理论中,忌口是很重要的一点。指在饮食中要禁止或忌用那些与机体不相宜的饮食或不合理的饮食搭配。如,忌生冷,以免伤脾胃,对脾胃虚寒者不利;忌油腻,易引起血脂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忌粘滑,易引起消化不良。

此外,饮食禁忌还应分别从季节、体质、疾病上来注意养生。如夏季炎热,不宜食用辣椒、肉桂等辛热食品,冬季天气寒冷,应忌用寒凉类的食物;体质健壮者,不宜过多食用肥肉和细粮、厚味及辛辣之品;体质虚弱者,少些食用寒凉的蔬菜水果等,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症状者,而应忌用田螺、蟹肉等寒凉之品,有五心烦热,口燥咽干等症状者,饮食应以清淡为主,而忌用辛辣生热及温热之品;有热性疾病者,忌用辛热食品,如羊肉、狗肉、辣椒、花椒等。患有疮痈肿毒之人,应禁食鱼虾类食品。

三、古人饮食养生法

(一)愉悦进餐

据《周礼·天宫·膳夫》记载:“以乐侑食,膳夫受祭,品尝食,王乃食。”意思是,周代王君在进餐时,要奏乐助兴。《寿世保元》中说:“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在进食中,听轻快的乐曲,有助于消化吸收。切忌吃饭动怒或在餐桌上大谈生意经,于脾胃不利,正所谓,“怒后勿食,食后勿怒”。

(二)细嚼慢咽

古代名著《养病庸言》中说:“不论粥饭点心,皆宜嚼得极细咽下。”清人石成金在《长生篇秘诀》中又提出:“饮食缓嚼有益于人者三:滋养肝脏;脾胃易于消化,不致吞食噎咳。”也就是说,吃饭的时候要把饭菜嚼细,要慢慢地吃方才对身体有利。如果吃饭时狼吞虎咽,不仅食物嚼不烂,而且食物在口腔里停留时间短,来不及起化学变化,吞下后必然加重胃肠道负担。

(三)饮食有节

《千金要方》中云:“饮食过多则聚积,渴饮过多则成痰。”《管子》中亦说:“饮食有节……则身体利而寿命益;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命损。”因此,饮食养生注重吃东西不能吃得过多过饱。如在短时间内突然进食大量食物,势必加重胃肠负担,不能及时消化,脾胃功能也因承受过重而受到损伤。

(四)饮食有时

一日三餐,食之有时。就连圣人孔子也是“不时,不食”,即没到吃饭的时候,就不会吃东西。人们每餐进食应有较为固定的时间,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之后,脾胃到时候便会作好消化食物的准备。著名养生学家陶弘景早就指出:“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也是说当按人体的需要来进食,不能勉强,否则一没胃口,二对身体也不利。

(五)五味调和

在食物的五味之中,人们不可因嗜好而偏重某一味,造成偏食的陋习。《黄帝内经》指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长有天命。”说明五味调和得当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五味,在人体中能发挥各自的作用,酸具收敛,苦具清热,甜具补益,辛具发散,咸具泻下。因此,调和五味而进食是十分重要的。

(六)选食清洁

俗话说“病从口入”,人们常常会由于吃了不干净的东西而生病,引起腹泻、呕吐、痢疾等等。对此,古人早就训曰“诸肉臭败者勿食,猪羊疫死者不可食,曝肉不干者不可食,煮肉不变色者不可食。”“食饐而竭,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说的就是当食物经久腐败之后,是不能吃的,其次烹饪得不好也不能吃,恐其不熟。

(七)饮食温淡

所谓温,是指要吃那些温度适中的膳食,不能吃太冷或太热的食物。所谓淡,是指吃得清淡,“去肥浓,节酸咸”以“薄滋味养血气”。现代许多的富贵病都是因为吃得太油、营养过剩所致,故而古人提倡的清淡饮食在今天有独特的积极意义。

(八)餐后保健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是因为,人在散步时,腹肌前后收缩,膈肌上下运动,对胃肠和肝脾能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不仅使胃肠蠕动加快,粘膜充血,而且能使消化液分泌旺盛,更好地对食物进行消化,防止发生“积食”。 中医认为,情绪的波动会影响胃肠的正常功能,因此,吃饭以后要避免愤怒、忧郁、思虑、悲哀、惊恐情绪等。

1.传统饮食养生法

祖国传统饮食养生集数千年中医养生学家们的研究和实践为大成,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如,天人相应、阴阳调补和审因用膳等观念都是非常宝贵的饮食养生之道,分别注重在不同的自然环境或是生活环境下,以及在不同的体质情况下来选择与自己相适宜的饮食,以达到防病健身的目的。可是,要想在饮食选择上养生,就必须要对饮食,即我们的入口之物作一番认识才行,这样才会更加正确地选择适合我们自身的食物。

一、认识食物

据《山海经·修务训》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遇七十毒”,生动地反映了古人如何寻找食物的史实。经过无数历代人的大量尝试,终于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选择了那些最为安全、有用的“百草”,作为维持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食物;而另一些,则被当成药物,按其性能,用以治病。中医认为,食物之所以能防治疾病,是由于它们本身具有的特性所决定的,当把这些特性加以概括归纳之后就产生了独特的中医食疗理论。因此了解食物之性、味、归经对于人们选择食物有重要作用。不懂得食物的“性”,就很难明白饮食宜忌的原理。

(一)食物的性

食物按“性”之分类可以分为热、温、凉、寒四类,中医称为“四性”“四气”。 中医认为,能治热证的药物大多性寒或凉;能治疗寒证的药物大多性温或热。《神农本草经》云:“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同理,热性或温性食物,适宜有寒证或阳气不足之人,而忌吃寒凉性食品;寒性或凉性的食品,则适宜热证或阳气旺盛者,忌吃温热性食物。因为温热性食物具温补、散寒、壮阳的功效,而寒凉性食品则具有清热泻火、滋阴生津的功效。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之中,平性食物居多(介于寒凉和温热性质食物之间),一般体质,或有寒凉、热性病症的人都可选用。现在,我们来看看食物的性质分类。

属于热性的食物有:肉桂、辣椒、芥子、鳟鱼、花椒等。

属于温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枣、核桃仁、杏仁、韭菜、小茴香、香菜、南瓜、生姜、葱、大蒜、桂圆、荔枝、木瓜、樱桃、石榴、乌梅、香椽、佛手、鳝鱼、鳙鱼、鲢鱼、虾、海参、鹅蛋、鸡肉、羊肉、狗肉、鹿肉等。

属于凉性的食物有:小米、大麦、小麦、荞麦、薏米、绿豆、豆腐、菱角、蘑菇、茄子、白萝卜、冬瓜、丝瓜、油菜、菠菜、苋菜、芹菜、桔子、橙子、苹果、梨、鸭蛋等。

属于寒性的食物有:苦瓜、西红柿、黄瓜、蕨菜、竹笋、茭白、莲藕、荸荠、甘蔗、柿子、香蕉、桑椹、西瓜、甜瓜、紫菜、海带、蛏肉、田螺等。

属于平性的食物有:玉米、花生米、大米、黄豆、蚕豆、赤小豆、黑大豆、豌豆、扁豆、白薯、土豆、芋头、莲子、榛子、芡实、香菇、银耳、黑木耳、白菜、荠菜、元白菜、胡萝卜等。

(二)食物的味

食物分为五味,可分为甘、酸、辛、咸、苦五类。五味之中以甘味食物最多,咸味与酸味次之,辛味更少,苦味最少。当天气寒冷或人们外感风寒时,可选用辛热食物的食用,以祛寒解表;当气候炎热或有热症时可选用一些苦味或寒性食物,以清热降火。酸味食品可在胃口不开时选用。《黄帝内经》中说:“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说明五种味道的食物,不仅是重要的调味品,也是促进人体饮食、帮助消化,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甘味食物有:米面杂粮、干鲜水果、蔬菜、鸡鸭鱼肉类等。

酸味食物有:山楂、西红柿、葡萄、杏、柠檬、橙子等。

辛味食物有:生姜、洋葱、大葱、辣椒、韭菜等。

咸味食物有:海产品、猪肉、狗肉、猪内脏等。

苦味食物有:苦菜、苦瓜等。

(三)食物归经

中医所说的归经,即不同的食物分别归属到滋养的人体脏腑的那一类经络中去。如:

归肝经的食物有:西红柿、樱桃、油菜、香椿,具舒肝理气之功效。

归心经的食物有:小麦、绿豆、赤小豆、西瓜、莲子、龙眼肉,具安神养心之功效。

归脾经的食物有:小米、大米、黄豆、薏米、山楂、苹果、大枣,具健脾益胃之功效。

归肺经的食物有:白萝卜、胡萝卜、芹菜、柿子、生姜、大葱等,具益肺解表之功效。

归肾经的食物有:禽蛋肉类,桑椹、黑芝麻、枸杞子等,具补肾益精之功效。

(四)食物补养

中医食疗除了把食物分为四性五味归经之外,还根据各种饮食的不同功效来归纳成补养四类。如:

补气类食物:小米、大米、糯米、黄米、小麦、大麦、莜麦、黄豆、白扁豆、豌豆、土豆、白薯、山药、胡萝卜、牛肉、香菇、鸡肉、兔肉、鲢鱼、青鱼等。

补血类食物:龙眼肉、荔枝肉、胡萝卜、桑椹、血豆腐、动物肝脏、动物肉类、海参、平鱼等。

补阳类食物:刀豆、豇豆、韭菜、核桃仁、羊肉、狗肉、鹿肉、动物肾脏、鸽蛋、鳝鱼、海虾、淡菜等。

滋阴类食物:梨、葡萄、桑椹、白菜、枸杞子、黑芝麻、银耳、黑木耳、百合、牛奶、猪肉、甲鱼、龟肉、乌贼鱼等。

二、古人饮食养生禁忌

在中医理论中,忌口是很重要的一点。指在饮食中要禁止或忌用那些与机体不相宜的饮食或不合理的饮食搭配。如,忌生冷,以免伤脾胃,对脾胃虚寒者不利;忌油腻,易引起血脂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忌粘滑,易引起消化不良。

此外,饮食禁忌还应分别从季节、体质、疾病上来注意养生。如夏季炎热,不宜食用辣椒、肉桂等辛热食品,冬季天气寒冷,应忌用寒凉类的食物;体质健壮者,不宜过多食用肥肉和细粮、厚味及辛辣之品;体质虚弱者,少些食用寒凉的蔬菜水果等,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症状者,而应忌用田螺、蟹肉等寒凉之品,有五心烦热,口燥咽干等症状者,饮食应以清淡为主,而忌用辛辣生热及温热之品;有热性疾病者,忌用辛热食品,如羊肉、狗肉、辣椒、花椒等。患有疮痈肿毒之人,应禁食鱼虾类食品。

三、古人饮食养生法

(一)愉悦进餐

据《周礼·天宫·膳夫》记载:“以乐侑食,膳夫受祭,品尝食,王乃食。”意思是,周代王君在进餐时,要奏乐助兴。《寿世保元》中说:“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在进食中,听轻快的乐曲,有助于消化吸收。切忌吃饭动怒或在餐桌上大谈生意经,于脾胃不利,正所谓,“怒后勿食,食后勿怒”。

(二)细嚼慢咽

古代名著《养病庸言》中说:“不论粥饭点心,皆宜嚼得极细咽下。”清人石成金在《长生篇秘诀》中又提出:“饮食缓嚼有益于人者三:滋养肝脏;脾胃易于消化,不致吞食噎咳。”也就是说,吃饭的时候要把饭菜嚼细,要慢慢地吃方才对身体有利。如果吃饭时狼吞虎咽,不仅食物嚼不烂,而且食物在口腔里停留时间短,来不及起化学变化,吞下后必然加重胃肠道负担。

(三)饮食有节

《千金要方》中云:“饮食过多则聚积,渴饮过多则成痰。”《管子》中亦说:“饮食有节……则身体利而寿命益;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命损。”因此,饮食养生注重吃东西不能吃得过多过饱。如在短时间内突然进食大量食物,势必加重胃肠负担,不能及时消化,脾胃功能也因承受过重而受到损伤。

(四)饮食有时

一日三餐,食之有时。就连圣人孔子也是“不时,不食”,即没到吃饭的时候,就不会吃东西。人们每餐进食应有较为固定的时间,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之后,脾胃到时候便会作好消化食物的准备。著名养生学家陶弘景早就指出:“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也是说当按人体的需要来进食,不能勉强,否则一没胃口,二对身体也不利。

(五)五味调和

在食物的五味之中,人们不可因嗜好而偏重某一味,造成偏食的陋习。《黄帝内经》指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长有天命。”说明五味调和得当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五味,在人体中能发挥各自的作用,酸具收敛,苦具清热,甜具补益,辛具发散,咸具泻下。因此,调和五味而进食是十分重要的。

(六)选食清洁

俗话说“病从口入”,人们常常会由于吃了不干净的东西而生病,引起腹泻、呕吐、痢疾等等。对此,古人早就训曰“诸肉臭败者勿食,猪羊疫死者不可食,曝肉不干者不可食,煮肉不变色者不可食。”“食饐而竭,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说的就是当食物经久腐败之后,是不能吃的,其次烹饪得不好也不能吃,恐其不熟。

(七)饮食温淡

所谓温,是指要吃那些温度适中的膳食,不能吃太冷或太热的食物。所谓淡,是指吃得清淡,“去肥浓,节酸咸”以“薄滋味养血气”。现代许多的富贵病都是因为吃得太油、营养过剩所淡,“去肥浓,节酸咸”以“薄滋味养血气”。现代许多的富贵病都是因为吃得太油、营养过剩所致,故而古人提倡的清淡饮食在今天有独特的积极意义。

(八)餐后保健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是因为,人在散步时,腹肌前后收缩,膈肌上下运动,对胃肠和肝脾能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不仅使胃肠蠕动加快,粘膜充血,而且能使消化液分泌旺盛,更好地对食物进行消化,防止发生“积食”。 中医认为,情绪的波动会影响胃肠的正常功能,因此,吃饭以后要避免愤怒、忧郁、思虑、悲哀、惊恐情绪等。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免费学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