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阴的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作者: 中医爱好者 分类: 中医养生 发布时间: 2015-07-11 07:31

肾开窍于二阴,前阴指生殖器和尿道口,后阴指肛门。察二阴可知病情之寒热虚实。男孩阴囊紧致,颜色沉着,是先天肾气充足,健康的表现;健康男孩夏季阴囊也常呈松弛状态。若阴囊松弛,则是先天肾气不足体虚或发热之象。在患病过程中,阴囊紧缩者多寒;弛纵不收者多热。阴囊时膨时复,常因啼哭膨甚者,为疝气;阴囊、阴茎均现水肿,常见于阳虚阴水。女孩主要观察尿道口是否红肿。若女孩前阴部潮红灼热瘙痒,常见于湿热下注,亦需注意是否有蛲虫病。

小儿肛门潮湿红痛,多属尿布疹。新生儿肛门及会阴部大片红赤,为臀红。小儿肛门灼热红肿.为下焦湿热;便后肛头脱出者是脱肛,多因中气下陷而致;肛门裂开出血,多因大便秘结,热迫大肠所致。

了解大小便 有病早知道排泄大小便是生理代谢的需要,小儿年龄不同,排便特点各有所异。了解正常的大小便,识别异常大小便,是判断孩子是否有病变的简易方法。

大便正常小儿的大便色黄,干湿适中,1日1~2次或1日1次。婴儿大便可呈糊状,次数稍多。母乳喂养儿的大便为金黄色糊状;牛奶喂养或人工喂养儿的大便呈淡黄白色,质较硬。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大便常呈暗绿色或赤褐色,黏稠无味,称为胎粪,以后颜色渐淡,而转为黄色。

小儿的大便色泽、形态、次数的明显改变预示着出现了疾病。

大便燥结如羊屎,数日1行,为肠热腑实,或热病伤阴,津液不足所致;大便稀薄,夹有白色乳块,或色黄有完谷,多为伤食泄泻;大便泄泻、清冷或稀溏、下利清谷、洞泻不止,兼见面白肢冷,纳呆神倦,为脾肾两虚;大便稀薄,色黄秽臭,为肠腑湿热;大便有红白黏冻,次数频,里急后重,为湿热蕴阻大肠,多是痢疾;婴儿大便下血或为果酱色,阵发哭闹,需防肠套叠;大便色泽灰白不黄,多系胆道阻滞;大便常伴鲜血,解时无痛,应注意肠中息肉;大便下虫,多为虫证,需服驱虫剂。

宝宝爱吃肉,不爱吃菜,不爱喝水。便便总是两三天一次,每次便时很费劲,便便是一个个像羊粪球一样,掉在便盆里都砰砰响。怎么办呢?

我们都知道,纯素的食品,在肠道里24小时就排空了,要是肉食,包括各种各样的肉食,以及肉蛋奶类的,要经历72小时才能排空。由于排空时间很长,所以就会引起便秘。如果孩子便秘,可以用一些食疗方法。

白萝卜丝。白萝卜,青萝卜也可以,切丝,拌上糖和醋,调一下味,这样吃,非常管用。

还有一种方法是去药店买一些萝卜子,煮汤给孩子喝,通便的效果很好。再有一个食疗的方法就是香蕉和蜂蜜合在一起吃,润肠通便效果也很好。

除了食疗还可以用按摩的方法帮助孩子排便。

推七节骨法。七节骨,小孩的屁股有个尾椎,叫尾巴骨,往上一直到腰底的部位,这个部位叫做七节,我们用手指往上捏也可以,往下推也可以,就是来回擦,擦上三五分钟。因为这个地方神经的神经节是刺激前面的胃肠道蠕动神经的,这种按摩法可以调整自主神经的运动,通过刺激,胃肠道运动就好了,大便就通畅了。

最后推荐中药调理法。这种中药叫做小儿保和丸,简称为保和丸,在药店都能买到。保和丸里面有一些消湿导滞的成分,比如说麦芽、神血等等,还有一些大黄,大黄有泄泻的功能,这是古代通便的方子,现在用起来也非常好。

小便正常小便为淡黄色且清澈。夏季时因出汗较多,津液外泄,小便减少而色黄,多不是病态,1岁以下小儿排尿较多,为小儿初生,肾气未充,气化功能差,属正常状态。

若小便黄赤短少,或有刺痛,多为湿热下注之热淋;若小便黄褐如浓茶,伴身黄、目黄,多为湿热黄疸;若小便色红如洗肉水或镜检红细胞增多者为尿血,鲜红色为血热妄行,淡红色为气不摄血,红褐色为淤热内结,暗红色为阴虚内热;若小便浑浊如米泔水,为脾胃虚弱,下焦湿热所致,常见于积滞与疳证。

周岁之内的小孩尿出来的尿,我们叫童子尿,也叫童便,这个尿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所以古代有很多都是用童子尿做药引,然后服用,清热解毒效果非常好。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免费学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