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疮的原因和口疮的家庭疗法
中医把口疮归属于脾胃的病。因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一个人脾胃好的话,嘴唇就滋润。口疮的位置,一是口腔内部有一些破溃的,就像溃疡一样,还有就是在舌头上,舌头上的口疮大多数与心火有关。口腔内部的口疮,长在牙龈上的,与胃和大肠的火有关系。
孩子经常患口疮的原因孩子患口疮,与爱吃辣的、牛羊肉、烧烤等这些食物有很大的关系。有的孩子爱吃海鲜,尤其是吃深海的鱼虾等,一吃就容易上火。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入冬之后,北方都有供暖,家里温度特别高,孩子穿得又多,如果没有多喝水,在家里玩了一天之后,火气很快走嗓子然后是口腔,嘴唇就开始起泡上火了。
从西医的角度看来,这个口疮实际上有一部分是属于疱疹,长在嘴唇外面的属于疱疹,长在嘴唇内部的叫溃疡,这些都与细菌、真菌、病毒还有螺旋体有关系。这是外在的,是因为细菌、真菌、病毒还有螺旋体的感染,它破溃了之后反复不好,这就是外在原因。还有一些原因是因为消毒不严格,口腔不洁净,导致机体的免疫力下降。黏膜要想恢复的话,需要内分泌调整好,黏膜皮肤才能修复好,结果他的内分泌没有调整好,反复地破溃,这就成了口腔溃疡了,就成口疮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缺乏。有一道很多人日常生活中常吃的凉菜,凉拌西红柿,可以补充维生素C,治疗口疮。用中医眼光看来也是很有道理的,西红柿可以凉血清热,白糖和中,正好可以去除脾胃之热。
西医的方法通常都是吃一些消炎药,把细菌给杀灭。中医的方法不是吃消炎药,中医的所有治口疮的方法没有直接杀灭细菌的,都是改变体质的热性,就是把火去掉,体质改变了以后,这些细菌自然而然就不能滋生,自然就好了。
口疮疾病及食疗方法除了口腔溃疡,如孩子患上鹅口疮或手足口病也会嘴里长疮。
鹅口疮就是在口疮的周围满布一些白屑,多发于初生的婴儿,这种现在很容易跟普通的口疮鉴别开,因为鹅口疮顾名思义,就跟鹅的嘴一样,里边全是白屑,周围还有红晕,一般来讲没有疼痛,不流血,但口疮是很疼的,会流口水,鹅口疮不会有。
手足口病的一个特点是有口腔糜烂,就是有溃疡。另外,在孩子的手心和脚心还有臀部这些部位都会出现疱疹或红疹,还有个特征是发热,有一些外感的表现。
口疮基本上是分为两种的,第一种是脾胃积热,第二种是心火上炎。不同情况引起的口疮,其表现和食疗方法也不同。
脾胃积热型这种情况导致的口疮,口腔内多处溃疡,比较多,周围黏膜红赤,灼热,是一片热象,疼痛,拒食,不爱吃饭,因为太疼了,流涎,烦躁,流口水,哭闹,怎么哄也哄不好(哭闹多指的婴幼儿),此外还有面红唇赤,还伴随着口臭,大便会比较干燥,便秘,小便黄,可能还有的孩子会伴随口渴,这都是脾胃里有热的表现。另外看舌苔,舌质是红的,舌苔不是薄白苔,是厚厚的一层白颜色或者是黄颜色,这都是脾胃里边有积热。
这类患儿可以多吃些荷叶苦瓜绿豆汤。荷叶10克、绿豆30克煮水,水开之后小火煮20分钟,放凉。然后把苦瓜放到榨汁机里榨成汁,把苦瓜汁兑入荷叶绿豆水,然后放一些冰糖喝,有清热、祛火、健脾、利湿的功效,治疗口疮效果很好。
心火上炎型心火,心开窍于舌,尤其是舌尖上长的那些口疮,都与心火有关系。中医讲的心与神志有很大关系,因为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要是烦,心事特别多,用老百姓话讲就是着急了,很容易口舌生疮。另外一个就是以疼痛为主,心火上炎导致的口疮是比较疼的,比脾胃积热型口疮还要疼一些。孩子会啼哭,烦躁不宁,有的还伴随发热,但是发热都不会很厉害,小便发黄。
这类患儿则可以吃些冬瓜竹叶红豆汤。用竹叶10克,冬瓜和红小豆适量,放在一起煮大约20分钟,煮好了之后,放入冰糖适量,放凉之后就可以喝了。
竹叶可以清心泻火,中医有一道名方叫导赤散,赤就是红颜色,导赤散是专门清心火的一个方剂,里面就是以竹叶为主。冬瓜利尿,清热解毒。红小豆可以化湿利尿排毒,还可以清热。冰糖可以清热滋阴,并且调味。和在一起清心火,对治口疮效果很好。
孩子口疮预防及调护。
注意休息。疲劳就容易得口疮。尤其是对于现代的很多小孩,七八岁之后,上了学了,学业压力很大,一定要注意休息。
饮食要清淡,多吃蔬菜、水果、杂粮,尤其是水果,富含维生素。
让孩子尽早养成刷牙的习惯,避免细菌、真菌、病毒、螺旋体等微生物的滋生。
可以选一些中草药煮水漱漱口,不要咽下去,就漱漱口,这些中草药有金银花、野菊花、板蓝根、大青叶、生甘草,每种15克,像熬中药一样煮好了,用汤来漱口。特别是三餐之后用中药汤漱口。
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