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汗多是什么原因 宝宝出汗多的家庭疗法
一般人正常情况下身体是不会出汗的,除非活动时或吃饭之后,人体都会出汗,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前面讲的病态的时候,如结核病,感冒之后容易出汗,那是身体自我调节能力的一种反应。而这里讲到的汗症是指在安静状况下,气温也没有什么太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身体反复出汗,就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中医把这种状态叫汗症。
自汗与盗汗出汗分为两种,一种是盗汗,有的小孩晚上睡觉的时候出一身汗,醒了就好了,就不出汗了,这叫盗汗,属阴虚。另一种是不管白天还是晚上都容易出汗,这种情况叫自汗,属阳虚。自汗的病因就是阴虚了,致病的因素有很多,要是气阴亏虚的话就有先天不足的因素,也有后天失养的原因,小儿的阴虚与肾气不足有很大关系,这种情况都与调护失当有关,比如说吃了一些辛辣的东西,平时又不注意休息,同时大便可能干燥,这种情况都有可能引起阴虚内热的表现。另外一个是心脾积热型的,有的孩子会发现他没有阴虚表现,但是他体内有积热,舌尖是比较红的,手脚心都比较热,心情比较烦躁,他饮食的结构也是以肉类食物和辛辣、烧烤等高热量高蛋白食物为主的,这都与心脾有关系,但没有阴虚。
诊断的几个要点:安静的状态下,出汗不止,甚至大汗淋漓,这就是汗症。
区分起来很简单,比如说孩子一玩一闹出了汗那是正常的,平时他很安静地坐在那儿或者躺在那儿,他的身体出了很多汗,这种情况就是病态。盗汗是很好鉴别的,等孩子睡醒后摸一摸枕头,或者他枕过的地方发现湿湿的一片,这就是盗汗。
心脾积热型盗汗为主,伴有自汗,孩子出汗的时候是以颈部以上为主,底下就没有了,这一类通常都是内热太重的表现,因为火气是往上走的。用西医的道理解释起来很简单,因为头部的血液运行是比较丰富的,血液一运行保持一个温度就不会冷,另外用中医的眼光看来,头还有面部是诸阳之汇,所有的阳经都往上跑,都集中在头,所以阳气往上一跑,本身脾胃心经里有热,这种热气顺着经脉一下就走上来了,就容易头出汗。
有的孩子手脚心容易出汗,就是手心、脚心都特别热,这种孩子的表现就是喜欢手拿着一个凉的东西,这样他就特别舒服。
这类孩子可以多食用竹茹灯心浮小麦汤。竹茹10克、灯心草5克、浮小麦10克,用三碗水煮开之后再继续小火慢炖15分钟,每次喝上半碗,坚持一个星期,每天喝两次。如合并有便秘的话,可以放一些萝卜,再放一些蜂蜜通便,如大便比较黏,比较湿,可以放点薏仁,要是经常口腔溃烂,有些孩子是心脾积热还有口疮,要是合并这种情况放一些绿豆、红豆和薏仁。
阴虚内热型阴虚内热型主要是盗汗,自汗很少见。这种小孩形体比较瘦弱,汗出得比较多,神情萎靡不振,心烦,睡眠少,或者睡觉不安稳,要是厉害的话还伴有低热,口干舌燥,哭声没有力量,手脚心灼热,或者舌苔颜色是比较淡的,有的孩子舌苔就像地图一样斑驳,这都是阴虚内热型的。
这类孩子则应多食用乌梅浮小麦麦冬汤。乌梅10克、浮小麦10克、麦冬10克,再放上一勺冰糖,这个口味很好,酸甜口味,因为酸甘化阴,可以滋补阴液,水三碗,煮开之后小火慢煮15分钟,每次喝半碗,一天两次,坚持至少一周,效果非常好。
肺卫不固型肺气和卫气不固的典型表现是以自汗为主,而不是盗汗,就是白天也容易出汗,有的孩子稍微一活动就一身汗,这种情况都是肺卫不固的表现,以头部、肩部出汗明显,稍微一活动尤其厉害,神疲乏力、面色少滑、容易疲乏无力,脸色也不太滋润,孩子平时特别容易患感冒,抵抗力比较弱。
汗症的食疗方及养护黄芪小麦大枣汤。炙黄芪10克、浮小麦10克、红枣10枚,水3碗,煮开后继续煮15分钟,每次喝半碗,一日三次。
黄芪补气健脾益肺,大枣安神补气,浮小麦的功效是止汗,而且益气固表,把表气固摄住,让汗不往外散,而且浮小麦还可以养心,同时可以安神,就是睡眠不好的人用浮小麦、甘草和大枣这三味药一起来煮水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安神功效。
在预防和调护方面注意以下几点。
要进行适当的户外体育锻炼,有的孩子是因为体质比较弱,缺乏锻炼,体质不太强壮,容易自汗的。
饮食上要注意,不要吃大鱼大肉,不要吃太多蛋奶食品,这些热量都很高,容易引起心脾积热。不要吃麻辣味的食物、烧烤,还有肥甘厚味等食物,避免造成心脾积热。
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要适中,要是特别热的话小孩经常出汗,这种情况就容易引起肺卫不固。
孩子出汗的时候不要风吹着受凉,出汗之后让风一吹很容易引起风寒型感冒。
长沙刘坤荣致敬!
2015 年 7 月 25 日 下午 4:05
感恩精彩美文,认真用心学习。
长沙刘坤荣致敬!
2015 年 7 月 25 日 下午 4:07
感恩精彩美文,认真用心学习。